-
广汽三菱辟谣股比变更背后:退市声音再起
【导读】 广汽对推动广汽三菱的重焕新生还保有多少耐心,是这家日系合资企业最大的尴尬所在。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在连续三年出现销量下滑后,与中国汽车品牌一度颇有渊源的日本三菱汽车,在华市场处境再度来到关系企业兴衰的转折点。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的合资企业广汽三菱将进行股比调整。其中广汽集团的持股比例从50%下降至6.3431%,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从20%提升至92.4705%,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从30%下降至1.1864%。
对此传言,广汽集团的相关人士辟谣称,有关报道存在错误。
不过随着汽车销量的逐年下滑,广汽三菱在华市场形势严峻却是不争事实。
2021年,广汽三菱全年销售汽车6.6万辆,同比下滑12%,在广汽集团合资企业中滑坡幅度仅次于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同时,这已是广汽三菱连续第三年出现同比销量下滑。
乘联会数据显示,目前广汽三菱在售所有车型全面滑坡。其中只有作为主力的中型SUV欧蓝德还算差强人意,年销5.6万辆,同比下滑2.2%;而劲炫和奕歌两款车型的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
走马灯般的中方伙伴
广汽三菱目前所面临的颓势,除了整体车市下行和疫情带来的影响外,合资公司自身产品迭代缓慢更是主要因素。
三菱本是最早在华组建合资企业的日系车企之一。早在1995年,三菱与长丰汽车签署引进技术合作协议,长丰借此开始生产猎豹品牌汽车。同年,三菱又与福汽集团、台湾裕隆汽车合资成立东南汽车,其中三菱占股比达25%。
然而无论东南汽车还是长丰猎豹,其品牌力和销售表现都无法满足三菱对中国市场的期待,而其在两家合资公司中所占的股比及话语权也很难令三菱感到满意。随着部分技术合作的到期,自2006年起,有关三菱与长丰成立对等持股合资公司的传言不胫而走,但双方的谈判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2009年,随着广汽集团以10亿元参与重组长丰汽车,三菱被迫退居长丰第三大股东。在此背景下,为寻求更有力合作伙伴及更高话语权,历经数轮谈判的三菱于2012年与广汽集团在湖南长沙成立广汽三菱合资公司,中外股比为50%∶50%,合作年限为30年。
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同时,广汽三菱还宣布首款国产车型三菱劲炫上市,2013年又推出帕杰罗·劲畅。但其后数年时间内,广汽三菱同时销售的国产车型数量有限,致使合资公司销量增长缓慢。
在此期间,广汽三菱的重心于推动自身与东南三菱和进口三菱销售网络的“三网合并”。直至2015年,广汽三菱收购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至此,广汽三菱方才全面负责了在华国产与进口汽车的规划、销售、管理、营销及售后等业务。
成也欧蓝德,败也欧蓝德
“三网合并”后,广汽三菱终于开始在产品层面发力,于2016年8月在华上市第二款国产车型欧蓝德。新车上市后一度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至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不温不火的广汽三菱销量首度突破10万辆,达到11.74万辆,同比暴增110.04%。
但欧蓝德的暂时性成功,也使广汽三菱对其依赖度加大,形成仅靠一款车型打天下的尴尬局面。2017年,广汽三菱又接连推出名为祺智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SUV,不过这些车型实质是悬挂广汽自主品牌标识的换壳之作,对于广汽三菱整体销量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整体下滑,广汽三菱依旧逆势增长22.7%至14.4万辆,但增速相较上年有了明显收窄。在此期间,开工一年的广汽三菱发动机项目正式竣工投产。第三款SUV车型奕歌也于年末宣告上市。
然而奕歌并未为广汽三菱的进一步增量提供助力,反而是一度作为拳头产品的欧蓝德开始逐渐步入产品周期晚期。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主流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和SUV产品布局加大,广汽三菱的竞争压力骤增。2019年,连续维持两年增长的广汽三菱年销仅13.3万辆,同比下滑7.6%。
2020年受疫情进一步影响,广汽三菱年销量暴跌44%至7.5万辆,重新回到10万辆以内。尽管不像主流合资品牌那样受芯片短缺影响,但广汽三菱去年的市场表现仍未得到好转。
与此同时,广汽三菱汽车的质量问题也时常见诸报端。其中在2020年4月,因燃油泵存在无法供油隐患导致汽车发动机熄火,广汽三菱一举召回17.5万辆欧蓝德、奕歌和劲炫,超过该公司在华最高年销量纪录。
股东还剩多少耐心?
虽然调整股比的传言被称为“存在错误”,但站在广汽集团角度,伴随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品牌埃安的销量高速增长,销量持续萎靡的广汽三菱已然成为集团内部的一大拖累。在此背景下,有关广汽集团通过减持以图止损的猜想,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三四线海外合资品牌在华表现式微,减持乃至退出股权已经成为相关国内股东的常规操作。而自2022年起中国正式放开合资乘用车股比限制的大背景,也成为广汽集团减持股份的一大契机。
在此之前,华晨宝马早已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而东风汽车集团也于去年年末宣布将所持东风悦达起亚股份挂牌出售。今年1月交易正式成交后,这家合资公司的股东仅剩代表外资的起亚与代表地方国资的江苏悦达集团。
而诸如东风雷诺、东风裕隆等企业更是已经彻底宣告退出中国市场。目前,仅有神龙汽车等少数企业仍在加大投入力度以重换新生。
对于当下处境尴尬但尚保有一丝生气的广汽三菱而言,当务之急是推出富有竞争力与性价比的爆款车型,来重振市场与股东的信心。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广汽三菱曾宣布将于2022年推出一款全新重磅车型,从当前曝光的信息来看,该车型即为全新改款后的欧蓝德。新车除了外观内饰发生较大改变外,还有望搭载海外最新研发的2.5L发动机。
然而面对竞争激烈且错综复杂的国内SUV市场,已经落后数年的欧蓝德能否力挽狂澜,仍有待时间的考验。
此外,汽车“新四化”同样被三菱视为转型超车的契机之一。同样在广州车展期间,广汽三菱又一款纯电动SUV阿图柯正式亮相。然而这款车型实则基于广汽埃安Aion V打造,且预售价格高达21万-24万元,如此有限的诚意为其成为走量产品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广汽集团,对于推动广汽三菱重焕新生还保有多少耐心,同样也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同比增长182.2%后,新能源市场即将开启“三方”混战
2022-01-24 17:32 汽车工业 -
长安集团2021年累计销量230万辆,合资业务乏力
2022-01-24 16:18 汽车工业 -
华人运通对“推动5亿美元港股IPO”是不便回应还是不愿回应?
2022-01-21 15:33 观网财经-汽车 -
我国去年汽车出口实现翻倍达201.5万辆,出口业务进入新阶段
2022-01-20 18:33 汽车工业 -
团车网豪言要造车,李想慌忙递过骗子这顶自己戴过的帽子
2022-01-20 16:55 观网财经-汽车 -
奇瑞集团去年累计销售96万辆,合资“大腿”萎缩
2022-01-19 17:53 汽车工业 -
过半市场份额不保险,宁德时代推“巧克力换电块”
2022-01-19 17:23 观网财经-汽车 -
林肯在华年销量破9万,缺乏技术背书,靠“以大打小”能持续多久?
2022-01-17 19:32 汽车工业 -
广汽集团的2021:日系正常发挥,自主略有进步
2022-01-14 14:35 汽车工业 -
东风雪铁龙举办新年首场凡尔赛大会,用户共创成重点
2022-01-13 19:55 汽车工业 -
上汽集团公布2021年成绩单,自主、新能源和“高科技”转型引关注
2022-01-13 18:55 汽车工业 -
12月乘用车:自主追平主流合资,新能源突破50万辆
2022-01-12 16:36 汽车工业 -
东风汽车2021年累计销量近280万辆,弃多求精迫在眉睫
2022-01-12 15:04 汽车工业 -
国内不配拥有膝部安全气囊?特斯拉被质疑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
2022-01-11 19:01 汽车工业 -
128万辆,长城汽车“聚变”的附属品
2022-01-11 15:02 车市快讯 -
观驾 | 比亚迪宋Pro DM-i的全体验
2022-01-10 20:25 汽车工业 -
宝马新车车身能自动变色,网友:不能上路的技术啥也不是
2022-01-09 14:35 汽车工业 -
华为赛力斯停产传闻背后:让路问界,刺伤车主的心
2022-01-05 21:13 汽车工业 -
东风英菲尼迪降格为东风日产事业部,战略收缩已不可逆
2022-01-05 15:57 汽车工业 -
从最普通的名字,做最不普通的事儿
2021-12-31 13:38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80“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0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1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