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东装摄像头偷窥情侣租客,被判刑六个月
现在,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被偷拍盗摄引发的隐私侵犯更是令人担忧。像这几年屡屡被曝出的酒店、民宿偷拍事件,让大众深恶痛绝。
如何打击偷拍盗摄,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心?近日发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就明确禁止在宾馆、饭店、浴室、卫生间、试衣间等可能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那么,偷拍盗摄为什么会屡禁不止,都有什么特点和趋势,这背后又隐藏着一条什么样的利益链呢?
因为工作变动,王女士和男友在北京丰台租住了一处房屋,虽然比较老旧,但住起来还算舒适。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 李阳:她在入住的时候,在她的床铺正上方的天花板上有一个圆形的小孔,但是当时特别小,她和她男友住进去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在意。
以为是装修的瑕疵,王女士和男友都没有把这个小孔放在心上,然而,2024年7月的一天,两人注意到,这个小孔似乎有些不对劲儿。
李阳:后来有一天他们休息的时候,发现这个圆形的小孔变大了,她就和她男友一起上去查看情况,发现里面隐藏了一个针孔型的圆形摄像头。
一番查看后,两人不禁毛骨悚然,随后立即报警。原来,两人已经遭到偷拍,而偷拍者竟然是房东张某。在这个隐藏的摄像头里,就记录了张某在2024年6月的一天,潜入屋内安装摄像头的整个过程。之后,检察机关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对张某提起公诉。
据被告人张某供述,租客王女士和其男友承租后,他产生了窥探他人隐私的想法,于是购买了摄像头,并用备用钥匙潜入了房间,把设备隐秘地安装在了卧室的天花板里。
本来想偷拍别人,却不小心把自己的作案过程拍摄了下来,成了呈堂证供。张某供述,安装摄像头后,他发现摄像头的角度不好,几天后再次使用备用钥匙进入租客房间,将天花板上的小孔扩大了一些来调整摄像头的位置,之后,这才引起了租客的警觉。案发后,被告人张某的家属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最终,张某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近年来,偷拍盗摄事件时有发生,涉及酒店、民宿、出租屋、更衣室等多类型场所,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24年1-9月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中,人民法院受理的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件同比增长436.36%。
记者了解到,偷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私欲作祟;二是经济利益。有人甚至把偷拍当成了“生意”,搞起了“产业”。
浙江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飞英派出所副所长 张宏远:当时我们接到网友报警,说在网上看到有这些偷拍视频,视频上标注的内容是某个酒店,这个酒店就位于我们辖区。
在浙江湖州警方破获的一起偷拍案件中,举报人称发现在网上看到多部疑似在吴兴区某宾馆拍摄的不雅视频,从画面上看是被人用偷拍设备拍摄的,而且已经有部分视频被上传至相关网站上供人下载观看,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
警方根据偷拍视频中的角度和房间布局,对宾馆房间进行了全面比对排查,最终找到了偷拍摄像头的位置。
张宏远:我们发现装在酒店中央空调的空调通风口,犯罪嫌疑人先把空调的滤网拆下来,然后把摄像头跟空调的电源连接在一起,再把滤网装上去,作一个隐蔽,通过通风口的角度偷拍整个房间。
如此隐蔽的偷拍设备一般人员很难发现,而这也是近年来偷拍案件的新特点:偷拍更加隐蔽,伪装性更强了。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沈括:被害者发现非常困难,比如以往可能会有一些光亮或者噪声方便发现可能有异常,但是现在它的轻量化、小型化,还包括无声化和无光化的存在,使得它跟外界的环境融合度非常高,可以是台灯、风扇、空调背后的一个组件,被害人的感知度非常低。
近年来,偷拍盗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偷拍不仅严重侵犯受害者的个人隐私安全,更会给公众带来“被偷拍焦虑”。
一款具备摄像功能的吸顶灯,它有无线Wi-Fi功能,还可以使用手机实现远程监控。这种最初用于医院诊疗肠镜手术的针孔摄像头,仅有几毫米大小,在被用作偷拍设备后,稍加伪装就很难发现。
剃须刀改装的偷拍设备、洗面奶改装的偷拍设备、智能音箱改装的偷拍设备。此外,打火机、钥匙扣、眼镜,手表等都能成为针孔摄像头的伪装。这些定制改装,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记者梳理了近年来曝光的案件,偷拍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而画质却越来越清晰,有的达到4K级别。而在功能上,一些偷拍设备甚至可以躲避红外线探测,使得检测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
吴沈括: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常突出的趋势,就是技术复杂化、手段隐蔽化,同时传播扩大化和敏捷化。平时在没有人、没有动作的情况之下,它是蛰伏的、静默的,它在有人活动的时候能够及时自我激活,并且做出录制的动作。
记者了解到,有些摄像头还具备人脸识别、声音录制、红外线夜视等功能,就算光照不足,依然能够拍出清晰的影像。有的针孔摄像头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实时直播、云端存储、手机查看。购买账号后,可以包月包季甚至包年观看。
记者注意到,偷拍盗摄案件引发的不良信息传播涉及群体多、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偷拍盗摄典型案件中,2021年3月以来,被告人颜某平、颜某建将窃照专用器材分别安装在三家酒店的多个房间内,使用手机APP将窃照专用器材与酒店房间内Wi-Fi和自己的手机配对连接,并设置了远程使用手机APP观看房间内实时监控录像、回放录像、下载录像的功能,用于偷拍住店旅客,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而在另一起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中,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被告人石某等人,在多家宾馆、酒店房间内安装偷拍设备,偷拍入住旅客的隐私活动,并制作成视频,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布贩卖信息进行销售牟利,非法获利29万余元。相关视频不仅严重侵犯他人隐私,还具有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构成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最终,法院判处石某、吴某东、吴某华、罗某靖、田某君有期徒刑十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至1万元不等。
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 张燕:窃听、窃照器材除了在生活中用于偷拍个人隐私以外,还有可能被用于窃取商业秘密、组织考试舞弊、诈赌、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严重的还有可能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人民法院必须依法严惩,进行全链条打击。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偷拍盗摄案件中,处罚仍然主要针对偷拍盗摄的实施者,而对于偷拍盗摄器材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打击的力度仍需加强。治理偷拍需要全链条打击。既要处罚偷拍者,也要遏制生产、销售偷拍器材的行为,从源头上清理滋生的土壤。此外,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关责任。
吴沈括:对于此类现象必须从源头治理,不单单是司法机关的使命,包括对于市场主体的有效管理。比如关于大数据的风险筛查问题,包括在网络平台交易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交易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管机关在执法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线索来源,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在查办相关案件的过程当中能够借助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信息时代面临的紧迫课题。打击整治偷拍乱象是关键一环。我们看到,现在偷拍盗摄行为更加隐蔽、设备更加智能、涉及的群体也更广泛,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所以,我们还要持续提高打击治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犯罪的能力,斩断黑灰产业链,强化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多方协同,才能实现预防治理、精准打击,从而铲除偷拍盗摄这一毒瘤。
-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无孔不入”!如何斩断偷拍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 责任编辑: 张荃 
-
冯双白、罗斌双双被查
2025-04-04 21:26 廉政风暴 -
两部门: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04-04 18:36 -
从“无名”到“有名”,8位志愿军烈士身份确认
2025-04-04 16:34 -
4月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2025-04-03 21:15 -
惠誉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不予认可
2025-04-03 20:51 中国经济 -
江泽民故居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2025-04-03 19:51 -
习近平: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2025-04-03 19:48 -
国家药监局:湖南三瑞生物科技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2025-04-03 19:48 -
协同共治、“沪”聚合力 “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顺利落幕
2025-04-03 19:18 -
“对台湾地区冲击明显,非常可怕”
2025-04-03 17:5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被查
2025-04-03 15:10 廉政风暴 -
29岁叶紫薇,破格晋升人大教授
2025-04-03 13:59 中西教育 -
我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A星02星
2025-04-03 11:00 航空航天 -
12死13伤、直接经济损失2734万元,官方问责
2025-04-03 10:51 煤矿安全 -
哈尔滨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遭境外网络攻击超27万次,超6成来自美国
2025-04-03 09:21 -
“游客”海边赏景闲聊?可能是间谍乔装刺探军情
2025-04-03 06:51 国家安全 -
最新披露:对台演练最近距离不足20海里
2025-04-02 23:05 台湾 -
国台办:东部战区近日台岛周边演训是必要措施,正义之举
2025-04-02 21:42 台湾 -
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回应小米汽车事故路况:事故发生后调整施工状态
2025-04-02 21:03 -
东部战区:圆满完成!
2025-04-02 19:05
相关推荐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124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评论 199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评论 900“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评论 171尹锡悦被罢免 评论 353最新闻 Hot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
鲁比奥辩解:美国需要回到制造业时代
-
在美乌克兰人限期7日离境?美官方:发错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选择…去打高尔夫球
-
鲁比奥告诉北约:特朗普快对普京没耐心了
-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盘暴跌,纳指进入熊市
-
美股开盘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变
-
90亿美元还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台?特朗普要亲手毁掉‘美国象征’?”
-
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
中方出手,美指期货应声暴跌
-
美媒爆料:美国国安局局长被解职
-
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特朗普政府被起诉
-
石破茂:这是一场“国家危机”
-
“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