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省份披露去年罚没收入:广东是宁夏约27倍,天津下滑最大,重庆增速最高
最后更新: 2024-02-29 19:46:05近期国务院对罚款进行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督,罚款作为一项最为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跟企业、老百姓密切相关,而罚没收入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组成部分,在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当下,国务院三令五申严禁地方“乱罚款”“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近期各省份财政部门披露的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等(下称预算报告),整理出目前已公开的16个省份2023年罚没收入情况和2024年收入预期。
总体来看,16个省份中,地方罚没收入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广东罚没收入最高(338.4亿元),宁夏最低(12.6亿元),前者是后者约27倍。
罚没收入是反映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没收款、赃款,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收入。其中包括公安、交通、税务、法院、市场监管等一般罚没收入,以及公安、市场等缉私罚没收入。罚没收入属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
从16个省份罚没收入规模来看,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高的省份,罚没收入相对来说比较靠前。但这也并不绝对,比如广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明显低于北京、河北、湖北、安徽、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等地,但罚没收入高于这些省份。广西去年罚没收入规模跟当地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收入相当。
从上述16个披露去年罚没收入增速的省份来看,2023年一半省份罚没收入出现下滑,其中包括了罚没收入规模居前四的省份,比如广东去年罚没收入同比下降近两成。罚没收入下滑最大的省份是天津(-56.9%)。另一半省份罚没收入则有所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重庆(22.4%。)
为何重庆罚没收入增长最快?重庆预算报告里解释了重庆市一级(不含区县)罚没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疫情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车流量增加,公安罚没收入增加;二是根据司法审判工作实际,法院判决并缴库的罚没收入增加。
另外,北京预算报告解释,北京市一级罚没收入超过年初预算数,主要是因为大案要案罚没收入增加。
而去年罚没收入出现下滑的省份,多数原因是上一年基数较高。
比如天津预算报告解释去年市一级罚没收入同比下降66.8%,主要是2022年按照国家政策一次性缴纳的围填海罚没收入较多,基数较高。广东预算报告称,去年省级罚没收入同比下降30.9%,降幅较大主要是2022年一次性罚没收入抬高基数。浙江预算报告称,2023年罚没收入下降主要是上年法院案款清缴入库较多。吉林预算报告称,去年罚没收入比上年减少,主要是上年药品监督罚没收入一次性缴库 9.6 亿元,基数较大。
这些解释,其实也间接地透露出,有些地方罚没收入快速增长并不一定全部来自于公安罚没收入。
此前有地方财政局负责非税收入征管的官员对第一财经解释,当地2022年有一个大案要案结案,带来几亿元罚没收入,这就直接导致地方罚没收入大涨,但其实道路执法相关的公安罚没收入增速很平稳。
从上述16个省份去年罚没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来看,广西这一占比最高,约7.7%,北京这一占比最小,约1.2%。不过多数省份这一比重在2%~3%之间,这意味着总体来看罚没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尤其是若考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后,这一占比更小。与2022年相比,绝大多数省份这一占比有所下降,这跟2022年受退税减税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下滑有关。而去年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税收出现恢复性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
近些年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冲击,而民生、债务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少数地方存在“以罚增收”“逐利执法”等乱罚款问题。
2月19日,国务院公开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超4700字共15条举措,从依法科学设定罚款、严格规范罚款实施、全面强化罚款监督三大方面,对行政罚款进行全面规范。
比如,《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比如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行为,严格规范罚款,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行政处罚中罚款是常见的手段,近些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部分地方罚没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一些地方“以罚增收”,甚至为了部门利益而“逐利罚款”。国务院出台上述《意见》很有针对性且十分必要,通过法治化手段来规范和监督罚款,从而在顶层设计上解决痛点问题,稳定经营主体信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从16个省份预算报告中对2024年罚没收入预计情况来看,9个省份预计收入出现下滑或持平,7个省份预计有增长,且多为个位数增长。吉林预计2024年罚没收入同比增长14.2%,增速最高。安徽预算报告预计今年省级罚没收入大幅下降(-35.6%),主要是根据公检法等部门查处案件罚没收入预期情况,并结合 2023 年剔除一次性收入后的执行情况等预计。
当然,地方罚没收入预算数只是一个预期性收入,并非刚性完成任务。实践中来看,从去年部分省份罚没收入预算数和执行数来看,有明显差异。在上述国务院《意见》下,地方罚没行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严监管,这将对罚没收入也会产生影响。
(第一财经 陈益刊)
- 原标题:16省份披露去年罚没收入:广东是宁夏约27倍,天津下滑最大,重庆增速最高
- 责任编辑: 连政 
-
国民党副主席对撞船事件遇难同胞家属表达慰问
2024-02-29 18:35 两岸关系 -
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双开
2024-02-29 17:08 廉政风暴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2-29 17:00 中国经济 -
神十七航天员预计4月底返回地面,今年发射神十八、十九号载人飞船
2024-02-29 16:10 航空航天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2024-02-29 15:45 -
去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较上年减少534.5万
2024-02-29 15:39 -
政协委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更为开放的签证政策
2024-02-29 15:05 -
20分钟深圳↔珠海!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空中航线首飞成功
2024-02-29 14:31 -
中央环保督察:甘肃一高尔夫球场未按要求取缔,当地多次谎报
2024-02-29 13:4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张军:我们需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很难但必须走出这一步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政府财政支出要和公众需求相匹配,避免矛盾越来越尖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速度和质量哪个重要?张军: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为了增速死要面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稳预期”成第一,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强烈建议公布中国经济季度环比数据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民营企业还没缓过来,不能一下子把帮扶政策都取消了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助力民营经济,疫情时的一些帮扶政策应该延续
2024-02-29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河南一地大片麦田被毁?官方回应
2024-02-29 11:52 聚焦三农 -
统计局副局长:“人口红利”正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2024-02-29 11:08 -
中纪委通报广东三名“内鬼”被开除党籍
2024-02-29 11:02 廉政风暴 -
陷“寻衅滋事”女企业家点名要求,周筱赟:已担任其辩护律师
2024-02-29 08:33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569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64“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2“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8“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2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