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春:明年经济怎么干?这些“新提法”有深意
最后更新: 2024-05-07 13:05:51【文/观察者网 王慧、范维】作为一年一度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不仅为中国经济把脉问诊,还为明年如何做好经济工作把向定调。
观察者注意到,其中出现了很多“新提法”,比如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等等。
理解这些“新提法”是理解202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12月15日,观察者网特邀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观察者网:去年和前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今年提到经济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时,从表述上看明显是更多了,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种表述上的变化您怎么看?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您怎么解读?这些困难的变化对于2024年的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元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三重压力”主要是疫后经济的典型问题,同时也提到了房地产的风险和外部环境问题。今年是直接把这些问题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部分点出来了。其中可以看出:
第一,“三重压力”有所减缓,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像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时那么突出。今年提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去年“需求减弱”是对应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去年的“供给冲击”有相似,“社会预期偏弱”对应去年的“预期转弱”。可以看出,今年这些表述相对去年更加缓和,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缓和了。
第二,一些中期的问题被点了出来,比如“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实际上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安排。
因此,问题涉及的更为广泛并不意味问题严重,而是说明我们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导致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也进行了调整。
11月27日,在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忙碌 图源:新华社
观察者网: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其中后八个字“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立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稳”与“进”,“立”与“破”是两对辩证关系,您觉得这是否意味着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会出现一些新思路?要怎么“稳”?怎么“进”?“立”什么?“破”什么?
刘元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当时,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因此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是首要任务。
今年,虽然经济复苏任务依然面临一定压力,但经过2023年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复苏向好的局面已经形成。
从目前经济复苏基础不扎实,持续向好的动力还不是很充分的情况来看,简单的以“逆周期调节”的方式来稳定经济比较难,以稳求稳的、被动的、短期主义的模式可能会面临调整。中国必须要在产业升级、新动能培育、新发展格局构建上做文章,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来寻找经济稳定的新基石,必须做到“以进求稳”。
这也意味着,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定位会从短期主义向长期主义、向积极主义进行转变,通过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来解决当下的一些经济问题。
观察者网:会议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和去年的“加力提效”有所不同。对于这个变化您有什么解读?
刘元春: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保持了连续性,“适度加力”的表述说明需要“加力”,但同时“加力”的幅度必须是审慎的。这与此前很多人呼吁的全面加大财政赤字、大力提高财政支出力度不同,因为目前我们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大水漫灌”、通过强刺激就能解决的。
财政政策的空间依然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因此不能把宝贵的空间草率地使用掉。“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说明,总量上不会有非常显著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在结构和效率上做文章,并且据此提出一些新思路:
第一,关于专项债的使用,会议提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资本金不足、很多专项债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二,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以缓解目前局部区域出现的“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
第三,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发展方案,很好地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流动性和债务循环问题,但是一些“治本”的举措还没有出台,这些“治本”的举措其实就是财税体制的改革,所以需要着眼于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中,会议也提到了“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这会持续推进。之前很多人认为“减税降费”会降低政府的财政能力,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减税降费”依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部分,在“收”的方面更能体现结构性导向,可以在科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着力。
2023年7月4日 ,四川南充,顺庆区纪委监委的纪检干部走进辖区四川日上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在钢结构和钢圈生产车间,纪检干部调研企业产销经营情况,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标签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范维 
-
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省率先施行
2024-05-07 11:02 医疗改革 -
4条高铁为何调价?官方回应
2024-05-07 10:38 高铁世纪 -
这条新建高铁正式定名,松江南站更名为上海松江站
2024-05-07 10:13 高铁世纪 -
郑州发布重磅奖励政策:最高500万,演出、组团旅游等都有奖
2024-05-07 09:35 -
最高法:律师及其他公民个人可向人民法院案例库推荐参考案例
2024-05-07 09:33 依法治国 -
我国高铁运营、补贴情况如何?票价还涨吗?
2024-05-07 08:10 高铁世纪 -
遭遇自杀式无人机咋办?解放军罕见训练曝光
2024-05-06 20:45 -
市监总局就严禁制售“特供酒”公开征求意见
2024-05-06 20:23 -
问界回应山西M7车祸四大疑问:事发车速超过AEB工作范围
2024-05-06 16:07 -
武汉:仅有一套房且正挂牌出售,办理新购房商贷时可认定首套
2024-05-06 15:30 观网财经-房产 -
梅大高速塌方横车救人的河南司机,拟被认定见义勇为
2024-05-06 13:48 -
五一超800万人次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35.1%
2024-05-06 10:38 节日谈 -
雷海潮已任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
2024-05-06 09:38 高层人事 -
中国共产党的文明再造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2024-05-06 07:45 这就是中国 -
未来三天或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有何影响?
2024-05-05 18:26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河南大学大礼堂火灾事故
2024-05-05 13:36 -
“省级督察组遭封路阻挠”,官方通报
2024-05-05 11:47 基层治理 -
四条高铁线路下月起调价,国铁回应:正常市场行为
2024-05-05 08:33 高铁世纪 -
因凌晨3点在工作群称“上司建议不合理可不改”被开除,法院判了
2024-05-05 08:14 -
在“地球裂缝”上搭起的这座桥,将是世界第一高
2024-05-05 07:57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23“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24“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9“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9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7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