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平原现同期罕见暖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多地或暖破11月纪录
据微博@中国天气 报道,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弱,一股升温浪潮正在席卷我国。未来三天(10月30日至11月1日),华北、黄淮等多地气温稳中有升,11月1日前后,部分地区将出现罕见的暖热天气,不少地方甚至会热破纪录。伴随升温,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华北、黄淮等地的雾和霾天气也发展增多。本周这波升温有多猛?哪些地方将暖到破纪录?雾和霾天气何时缓解?
临近立冬暖如立夏 京津冀等多地或创11月最暖纪录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靓介绍,今年10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不少地方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北方偏高更为明显,多地近期已经暖到破纪录,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两百余个气象站气温打破或追平当地10月下旬纪录,银川、太原、乌鲁木齐、沈阳入冬失败,入冬进程大幅延缓。
本周前期,我国中东部仍然维持偏暖格局,华北、黄淮等地不少地方还将出现同期罕见的暖热天气。11月1日前后,进入阶段性气温高点,最高气温25℃线推进至华北中部、陕西南部一带,华北、黄淮、江淮、江汉一带很多地方将较常年同期偏高10℃以上。
其中,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多地部分地区将体验到同期罕见的暖热,临近立冬,暖如立夏。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西安等城市都有可能打破11月最暖纪录,其中济南、西安、石家庄10月31日至11月1日最高气温可达28℃左右,郑州更是有可能达到30℃,或创最晚30℃纪录。
为何会出现如此罕见的暖热天气?“今年10月以来,积聚冷空气的极涡位置较为偏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常年显著偏弱,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已经偏高。未来三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位置偏北,势力偏弱,再加上晴天光照的加持,十分有利于华北及其以南地区的气温回升。”李靓分析。
华北黄淮等地多雾和霾天气 11月2日夜间冷空气“救场”
升温的同时,华北、黄淮等地受静稳天气形势控制,风速小、湿度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雾和霾天气发展增多。今天早晨,华北一带雾和霾混杂,上午到中午雾逐渐减弱消散,但霾还在持续,天津、河北等地多地空气质量指数仍处于重度污染等级,部分地区严重污染。
预计雾、霾天气还将持续至11月2日。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31日至11月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将有轻到中度霾天气过程,河北中南部、天津可达重度霾,夜间至早晨时段,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东部和南部、辽宁东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河北中部、天津中部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李靓提醒,11月1日夜间到2日早晨,雾和霾影响最为严重,需关注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人体健康等的影响,加强交通管理,做好健康防护。
不过,本周后期将有两股明显冷空气连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天气格局将发生明显转变。11月2日夜间起,受冷空气影响,雾、霾天气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中东部大部偏暖的格局也迎来转折,各地气温将降至正常或偏低水平。由于前期偏暖明显,冷暖对比较显著,请公众注意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
- 原标题:临近立冬暖如立夏!京津冀等多地或创11月最暖纪录 冷空气何时驱散雾和霾?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香山论坛现场,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同美国国防部官员寒暄
2023-10-30 19:08 -
美国农业部将亮相进博会,美国联邦政府6年来首次与会
2023-10-30 15:59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中央港澳办组织机构架构公布
2023-10-30 14:46 -
首批ARJ21客改货飞机交付,即将投入货运市场
2023-10-30 13:35 -
台湾蓝白首次政党协商:提重启两岸对话,但人选问题没结论
2023-10-30 13:13 台湾 -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计划于3月26至29日举办
2023-10-30 11:05 博鳌论坛 -
张又侠:中国军队绝不答应,绝不手软
2023-10-30 11:03 台湾 -
傅莹当场反驳:我不同意
2023-10-30 10:04 -
特大投毒案曾致130人中毒7人死亡,警方披露抓捕细节
2023-10-30 10:00 -
我国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拼接光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3-10-30 08:32 科技前沿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苏铭天:用一个词形容上海,那就是“令人振奋”
2023-10-30 08:07 老外讲故事 -
深圳欢乐谷致歉:将继续闭园
2023-10-29 21:36 -
南航通报:投掷硬币旅客已被机场公安带走
2023-10-29 20:24 -
张维为:面对美国,唯有通过交锋才能更好的交流
2023-10-29 20:16 -
完成在轨交接 !“博士乘组”将于10月31日返回地球
2023-10-29 19:59 航空航天 -
将推行按“工龄退休”?多省份回应
2023-10-29 19:54 -
郑永年:中国文明这两大特征,美国没有
2023-10-29 15:56 -
崔天凯:中国从来不想赌美国输或者赢
2023-10-29 15:47 -
哈尔滨发生一起煤气罐爆炸事故,致1死2伤
2023-10-29 14:54 -
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47万件,其中中管干部54人
2023-10-29 11:41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90“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5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7“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44最新闻 Hot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