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两名救援队员不幸牺牲后:有网红上逝者家门口开直播,“嘻嘻哈哈”
最后更新: 2023-08-07 13:51:02据中国青年报8月6日报道,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女队员王宏春和男队员刘建民在此次强降雨抢险救援中不幸牺牲,8月4日,房山蓝天救援队曾针对公众给二人的捐款意愿发布告知,其中提到,根据“房山蓝天”的纪律以及两位队员生前一贯不接受馈赠的表现,征求家属意见后决定,不接受社会上的个人、单位、企业和基金会等的捐款、捐物等。
王宏春生前,身着蓝天救援队制服。本文图片均转自中国青年报
消息发布后,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称赞与认同,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质疑,“家属不接受捐款是不是受到队里道德绑架”“房山蓝天收获了名声,损失都由家属自己承担”等。
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8月5日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两名队员牺牲后,社会各界人士受他们的事迹感动,纷纷打来电话希望能捐款捐物。王宏春与刘建民生前所在的“爬山”微信群及其他亲友,也收到了类似信息,“你们谁跟这两个人熟,帮我把钱给家属”。陈海军听说,已经有人以朋友的名义或者认识家属的名义接收了别人的捐款,至于这笔钱给没给到家属,“那就不好说了”。
8月3日,陈海军曾接到某基金会打来的电话,称“已经为两位英雄募集了200万元的捐款”,更多的善款正在募集中。陈海军特别惊讶:“谁授权你用这个名义募捐了?这笔钱谁来监管?”他意识到,有必要就捐赠事宜向社会说明。当晚,他打电话与两名牺牲队员的家人进行了沟通。
那时,王宏春与刘建民的家人已经感到困扰。两人牺牲后,一些互联网博主、“网红”打听到其居住地,“拿着点东西、拿点钱就上家里去了,还要拉着家属照相,有人还会问一些刺激的问题”。陈海军透露,“本来家属就痛苦”,有的博主还会在逝者家门口开直播,“嘻嘻哈哈”。
8月5日当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办公区遇到了一名60多岁的男子和他的女儿。男子自称来自几千公里外,受两位“英雄”事迹感动,坐了3天火车赶来。他哭着和陈海军拥抱,用力拍打他的背,提出希望能去慰问逝者的家人。
陈海军当时很感动,破例开车带其去了王宏春家。在小区门口,陈海军要求,要把手机放在车上,现场不能拍照摄像,“当时就感觉他们脸色不对”。陈海军说,两人给王宏春家留下3万元钱,又提出要去刘建民家。这时有队员打来电话,搜到了男子此前在互联网发布的短视频,“这是一个网红”。陈海军当即婉拒了他的要求。
来自互联网流量的冲击让救援队和逝者家属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两名牺牲队员的家属都希望能尊重家人生前的意愿,遵守“干净纯粹做公益,不接受个人的捐赠”的纪律,执行任务时从不动老百姓的一支烟、一瓶水。“就让王宏春干干净净地走,我不想给她留下遗憾。”王宏春丈夫杨先生的话让陈海军红了眼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了一份杨先生8月4日手写的声明,声明显示,拒绝接受捐款、捐物是他和爱人亲属共同的意愿,更多的是遵从其爱人王宏春的生前意愿。
王宏春爱人杨先生写下的声明。
“王宏春一直以来都以奉献和付出为己任,希望更多的、更需要的人获得帮助。”杨先生还表示,“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我爱人及其家庭的关爱,心意我们收下,物质上的捐助希望更多给予因洪灾遭受极大损失的人们。我想这也是我爱人王宏春的愿望。再次感谢大家的厚爱!以上内容由房山蓝天救援队代为公告。”
刘建民的妻子于女士也写道:“刘建民做的是公益,为老百姓服务,不收取任何回报,这是他的初心。”
刘建民生前工作照
综合各种因素,受家属之托,房山蓝天救援队发布了前述告知。
其实,房山蓝天救援队在此次强降雨抢险救援中损失惨重,队里2辆依维柯车、3辆皮卡车以及4条救援船均被洪水冲走,救援队用10年才攒下这些装备,甚至还欠着队员28万余元的购车款。尽管如此,这一次他们靠借来的装备,转移出百姓1800余人。
房山蓝天救援队在最近的暴雨灾害中转移出一名出生不足一周的婴儿。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在近期的暴雨灾害中救援、转移民众。
多年来,房山蓝天救援队一直坚持不接收个人捐款的原则,“每个人挣钱都不容易”。队里的经费,除了部分企事业单位捐助、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结余,很多是靠队员们参与大型活动保障的劳务费,以及外出培训急救知识、安全技能的讲课费攒下的。
“这次很多人要给我们捐款,有的直接提着现金到队里来,如果收下,我们很快就能恢复元气,但我们不能要。”在陈海军看来,这是用两名牺牲队员的生命换来的,“那我们成了什么?”
8月5日晚8时许,陈海军收到王宏春丈夫杨先生发来的微信:“等宏春后事办完,我把这3万元钱转给救援队。”
(记者 刘言)
- 原标题:房山蓝天救援队及牺牲队员家属拒绝捐赠“更多的是遵从她生前意愿” 有网红上门不堪其扰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为什么我国不适合“免费医疗”?受到这些条件制约
2023-08-07 13:46 -
代表建议开发梅花鹿资源,农业农村部:鹿茸药性峻猛…
2023-08-07 13:29 -
“单季水稻第一县”五常遭洪水重创
2023-08-07 13:28 聚焦三农 -
北京受灾影响较大职工可全额提取住房公积金
2023-08-07 12:05 极端天气 -
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车辆首次突破单日1万辆次
2023-08-07 11:21 -
医疗反腐风暴:今年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超去年全年两倍
2023-08-07 10:55 -
黑龙江:毫不迟疑做好人员转移,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2023-08-07 10:03 极端天气 -
设计时速650公里!广深港谋划高速磁悬浮,已有4个线路方案
2023-08-07 10:00 -
涿州村民忧心:家没了,一辈子白干,未来咋生活啊
2023-08-07 09:40 极端天气 -
深圳探索“观察期”制度,对部分企业优先柔性执法
2023-08-07 09:02 中国经济 -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张国清在天津指导防汛抗洪救灾
2023-08-06 22:43 -
舒兰常务副市长骆旭东等3名公职人员因公牺牲
2023-08-06 22:13 极端天气 -
广西审计:一高校获1.31亿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
2023-08-06 19:21 -
“诡异”!蔡英文论文等档案竟被列“绝对机密”封存30年
2023-08-06 17:10 台湾 -
24小时内,1.7万人逆行!
2023-08-06 16:32 -
涿州通告:避险人员不要擅自返回
2023-08-06 16:31 -
北航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广被查
2023-08-06 16:19 廉政风暴 -
在美工作30多年后,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管坤良回国任教
2023-08-06 16:05 -
被困72小时后往窗外一看,绷不住了
2023-08-06 15:11 极端天气 -
陕西吴堡县黄河大桥护栏倒塌,官方成立调查组
2023-08-06 14:27
相关推荐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95“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31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97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
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争端升级,互相驱逐12名外交人员
-
“他俩激烈争吵,姆努钦还被拉出来鞭尸”
-
哈梅内伊表态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