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
今天(6月1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所谓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我国这口回注井投产后,所在区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在开采油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将被采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
如何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首先,技术人员在800米的海底找到了一个仿佛倒扣在地底下类似“巨碗”的地质结构,不仅储存量大,而且封闭性强,能够长期稳定地罩住二氧化碳。然后,通过钻井建立一条往“碗”里输二氧化碳的通道,钻井专家们还定制了一批特殊的“兵器”,让钻进之路通畅无阻。最后,海洋石油专家们创新性地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一米就有一个监测点,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几千米井下无死角观察注气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这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之所以选择在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这片海域进行建设,是因为这里的恩平15-1油田是我国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大量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产出地面排放。因此,工程人员决定在油田的附近,开挖一口海底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最终,地点选择在了距离海上钻井平台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不仅仅可以封存海上平台开采油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帮助封存沿海一些高排放企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张丛婧)
- 原标题: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
- 责任编辑: 邵婧 
-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再获突破
2023-06-01 09:28 -
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2023-06-01 07:07 观察者头条 -
万吨级海巡船2023年首航北部湾港
2023-06-01 06:41 -
“对岸灯火通明、高楼大厦是哪里?”“是厦门”
2023-05-31 22:29 台湾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
2023-05-31 21:54 中日关系 -
合肥一鸟类动物园深夜突然遭拆,多只保护动物伤亡
2023-05-31 21:45 -
工信部正式发布首个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
2023-05-31 20:26 科技前沿 -
河南省长王凯调研指导麦收工作
2023-05-31 20:22 聚焦三农 -
海关总署与上海市政府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陈吉宁俞建华见证
2023-05-31 19:25 上海观察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2023-05-31 19:16 节日谈 -
恒大财富:本月可用兑付资金不足,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2023-05-31 18:49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05-31 18:11 -
“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2023-05-31 18:06 观察者头条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马斯克
2023-05-31 17:41 中国外交 -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刘宏武受贿一案一审开庭
2023-05-31 17:09 廉政风暴 -
记者毕节采访被围殴,县委书记承诺严惩打人者
2023-05-31 16:34 -
中方坚决反对美制裁中国实体:美毒品泛滥根源在自身
2023-05-31 16:19 中美关系 -
国家卫健委:去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
2023-05-31 16:02 -
公安部: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毫不姑息一查到底
2023-05-31 15:27 依法治国 -
前任被免职,湖南副省长周海兵兼任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提名人选
2023-05-31 15:16 政坛观察
相关推荐 -
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评论 127“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评论 146“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评论 176“中方在最后一刻续了,但美国牛肉还要等” 评论 133“中国发现NASA反应堆缺陷,探月竞赛天平倾斜了” 评论 16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