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长刘昆: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
【导读】 综合分析研判,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来源:《求是》2023/04,作者: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原题为《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进一步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财政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有力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根本指导、指明方向路径。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财政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全国财政收入从2017年的17.3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4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从2017年的20.3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1万亿元。
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15%,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近5年对地方转移支付40.7万亿元、年均增长8.4%。
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持续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中央本级财政基础研究支出增长50%以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建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实现全国统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年均增长12.4%。
财税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二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财政收入一度大幅下滑,做好财政工作难度加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接连打出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等政策“组合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00多亿元。
二、牢牢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内涵和重点
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影响深远,大国博弈、地缘冲突加剧全球政治经济风险,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调整宏观政策,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对我国经济影响加深。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消费和投资面临一些制约,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从宏观层面上能够促进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从微观层面上能够为企业纾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后劲。
我国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图为2023年1月5日,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现场,1座主塔和3个桥墩正拔地而起。 人民图片 魏劲松/摄
综合分析研判,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财政支出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总的看,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为有效应对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三是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当前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统筹宏观调控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化政策组合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对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调整完善财政政策,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更加注重可持续。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坚持有保有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图为2023年2月2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成片的葡萄园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别具特色的美丽画卷。 人民图片 吴均奇/摄
四是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财力保障水平。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推动财力下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体系,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公共服务成本相衔接,增强资金分配科学性合理性。
五是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监控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 原标题: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湖南一男子在烧烤店被多人追砍,警方通报
2023-02-17 08:01 -
我国已成第一炼油大国:总产能达9.2亿吨/年
2023-02-17 07:40 -
首台国产高能效重型燃气轮机顺利下线:发电效率超64%
2023-02-17 07:25 科技前沿 -
“红通人员”王东生回国投案
2023-02-17 07:25 廉政风暴 -
全力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陈吉宁龚正实地调研东方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等重大工程
2023-02-16 22:33 上海观察 -
纪念康熙统一台湾340周年,学术单位展开征文活动
2023-02-16 22:29 两岸关系 -
国务委员王勇: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
2023-02-16 22:06 地震 -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更好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全体会议
2023-02-16 21:53 上海观察 -
为当好排头兵、先行者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举行会议
2023-02-16 21:44 上海观察 -
梁振英斥责有香港议员不肯放弃外国护照,“被质问还只会说废话!”
2023-02-16 20:26 -
警方通报“女子被丈夫割喉”
2023-02-16 20:03 依法治国 -
专访《流浪地球2》主创:背靠深圳,我们成了好莱坞“平替”
2023-02-16 19:31 -
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我们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2023-02-16 19:30 抗疫进行时 -
陈依晨:我的平行上海
2023-02-16 18:08 上海观察 -
广东一男子朝女子泼硫酸连捅数刀,被保安用防暴叉制伏
2023-02-16 17:21 -
男子对妻割颈:警方先行拘等验伤,法院为妻子发保护令
2023-02-16 17:11 依法治国 -
国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医生在杭州,患者在新疆
2023-02-16 17:05 医学 -
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司长王登峰等4名厅官被逮捕
2023-02-16 16:52 依法治国 -
联合国卫星中心发布武大报告:遥感评估土叙地震
2023-02-16 16:26 -
瑞蒙:中国政府适时传递积极信号,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2023-02-16 15:50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73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7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40“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8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