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在3-5月,感觉不会明显
最后更新: 2023-02-01 22:24:11据长江日报1日报道,近日有一条热搜引起大众关注,专家称新冠病毒有点“传”不动了。是病毒变弱了吗?还会不会有下一轮感染高峰?我会二次感染吗?1月31日下午3时,长江日报“春节健康团圆不容‘疫’”公益科普直播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教授,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感染率下降是病毒“传”不动了?
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刚刚过去的春节,疫情并未有明显反弹。
邢铭友教授表示,造成病毒“传”不动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阳过”了,体内有抗体,形成了群体免疫屏障。其次,随着病毒流行的进展,病毒毒性、致病性在慢慢变弱。
专家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在3—5月
从病毒学的角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但是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
直播中邢铭友教授给出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
“阳康”后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预防二次感染,口罩戴牢仍然是最重要的个人健康防线。”邢铭友教授提醒,特别是在人群较密集的公共场合,必须规范佩戴口罩。
由于“阳康”后6个月,我们第一次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已经消失殆尽,这时候补种加强疫苗非常有必要。
(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邓国欢)
- 原标题:同济专家最新预测 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感觉不明显
- 责任编辑: 王沫初 
-
国台办:呼吁台方恢复两岸直航航点
2023-02-01 21:50 两岸关系 -
全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今天举行
2023-02-01 21:47 -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1月30日下降至434例
2023-02-01 21:37 抗疫进行时 -
欢迎持续加大在沪投资布局,深化文化交流合作!
2023-02-01 20:02 上海观察 -
“鲲龙”AG600M全面进入型号取证试飞阶段
2023-02-01 19:38 中国大飞机 -
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3年新闻发言人名录发布,共272位
2023-02-01 19:15 -
胡某宇事件新闻发布会明天召开
2023-02-01 18:15 疑案追踪 -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新股上市前5日均不限涨跌幅
2023-02-01 17:37 -
原来《狂飙》这些名场面是他想的…
2023-02-01 17:10 -
北京:严禁超范围开展新冠病毒相关实验活动
2023-02-01 17:05 抗疫进行时 -
抢占先机!浦东迎新一批重大科技产业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
2023-02-01 16:39 上海观察 -
在搞科创这件事上,沪苏浙皖争先恐后
2023-02-01 16:36 上海观察 -
从科技攻关到产业协同,科创力提速进行时
2023-02-01 16:33 上海观察 -
张玉卓任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2023-02-01 16:08 高层人事 -
钢琴教师猥亵多名女童,被判终身从业禁止
2023-02-01 15:43 -
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2023-02-01 15:26 观察者头条 -
对照春晚小品《坑》,江苏一地排查隐患
2023-02-01 15:25 基层治理 -
鄂尔多斯警方:户外放置非法内容U盘嫌犯已被拘,或涉精神传销
2023-02-01 14:48 依法治国 -
哄抬血氧仪价格,鱼跃医疗被罚270万元
2023-02-01 14:40 -
田边靖博:中国的发展惠及各国,我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的信心
2023-02-01 13:31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