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老人可回家团聚、家属可预约探视,这家网红养老院春节很安静
最后更新: 2023-01-24 10:06:10COS名画的老年人、银发智能手机培训班、乘风破浪的奶奶们、轮椅上的露营……上海市杨浦社会福利院的一个又一个创意,为老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新鲜和快乐,也使这家养老院成了网红,多次登上热搜。
1月22日,大年初一,这家养老院却有些冷清。这一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调整优化后的第一个春节,养老院也进入了“后疫情时代”,更多的老人被家属们接回去共度佳节,也有一部分老人尚处于阳康状态,还需卧床静养。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春节布置。本文图片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供图
老人们今年的春节写真
昨天下午4点半左右,年夜饭就被装在饭盒内陆续送入了老人们的房间,两荤两素,比平日里多加了一道烧鹅,老人们采取分餐制的方式,共贺新春。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部护理员王程说,这或许是近年来杨福院最没有年味儿的春节,但自此开始,家属探视、新老人入住都走向了常态,养老院的春天也已然在不远处。
王程平日里和老人们合影
护理员们轮班过年
这一年,已经在杨福院坚守了三个春节的王程提早请了假回四川巴中的老家。
“过去的三年,我一直都在院里陪伴别人的爷爷奶奶。”今年,王程告诉记者,家中的爷爷奶奶也都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身体较为虚弱,而他自幼由爷爷奶奶带大,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急着回家看望两位老人。
王程透露,过去的三个春节,留在养老院里过年的老人居多,通常会划片区按楼层给老人们组织活动,新春歌会、手工剪纸、贴年画……种类繁多,从年初一一直排到年初三。
老人们今年的春节写真
“很多老人已经在我们这里住了许久,回家都有些不习惯了,就算被家属接回去也是要求吃个年夜饭就回来的。”王程告诉记者,其实过去三年,每年春节并不是养老院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通常在冬季反复,因而每逢冬天院中就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减少老人聚集,而每年春秋则会有许多创意活动开展。
王程平日里和老人们合影
这个春节,有人终于踏上回家路,也有人依旧在驻守。
罗思哲就是今年留下过年的护理员团队之一,这是她留在院里过年的第二年。
“尽管今年春节院里的老人少了一些,但是驻守的人手还是要配足。”罗思哲和同事们分配了轮班任务,她准备等到年初七再回湖南老家探望亲人,还能陪伴家里人过个元宵。
罗思哲说,目前院里逐渐恢复了平静,最紧张的是这个月月初的时候。区域里的老人陆续发生感染,目前杨福院又是高龄老人居多,此前统计的平均年龄已经到达88岁,因而护理员们都非常紧张。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春节布置。
疫情留下的痕迹
幸好如今,杨福院的老人们已经陆续康复,罗思哲和同事们却更为忙碌起来。
“很多老人在阳康后出现了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情况。”罗思哲说,吃不下饭对于老人而言是一个大问题,缺乏营养会不利于后期的恢复。
罗思哲说,为此护理员们采取“一日多餐”地喂饭方式,有时候一天要喂六顿。“我们院里还有一些认知障碍的老人,喂他们吃饭就像在哄小朋友,连哄带骗地让他们吃两口。”
因此,一些护理员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给老人们补一顿,防止他们晚上没吃饱,中途饿醒,让老人们能够尽快恢复。
而这一波疫情,也改变了老人们年夜饭的方式。
王程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前,院里会组织留下的老人们一起吃年夜饭,搞个大圆桌热热闹闹的,如今为了保护院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感染的老人,以及避免反复感染,年夜饭只能采取分餐制,送到各位老人的房间里去,也少了些许氛围。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春节布置。
目前,杨福院已经开放了探视,采取预约制度,一天大概有12人左右的探视名额。
而这依旧是疫情带来的痕迹之一,罗思哲透露目前预约探视可能还将继续沿用一段时间,借此减少院内的人员流动,为老人们做好防护墙,争取让他们免于感染,或者至少能够晚感染一些。
“我们也有感受到,因为家属探视的减少,老人在流感之类的疾病感染也少了很多。”王程也透露,一些流感病毒可能在青壮年身上没有症状,但是此前探视管理比较宽松的时候,老人的流感感染率也更高一些,因此大家也正在探讨未来预约探视制是否扩大一些名额,然后进行沿用。
“封控这三年,也让院里一些意识清晰比较能自理的老人更会用手机了。”罗思哲说,如今一些老人已经很习惯每天用手机和家里人打个视频聊聊天,而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下降的老人,则由护理员帮忙,用视频通讯的方式,一周两三次,和家里人见个面,报一声平安。
年初一一大早,不少老人都收到了家里发来的短信和视频,一些老人也麻烦护理员们帮助自己一一答复,在一声声“新年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祝福声中,传递爱与温暖。
过年前,养老院的护理员们给留下的老人们拍下了贺年写真,并制作了短片。
“年味儿是淡了点,但还是要让老人们尽量过个好年。”罗思哲说道,也希望老人们还能有更多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标签 上海- 原标题:过年丨在三明这家医院,总书记曾说: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
- 责任编辑: 张仲杰 
-
-
江西为“天价彩礼”降温:零彩礼,不丢人
2023-01-23 14:35 婚姻故事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去世,他以笔为刀“刻”下真相
2023-01-23 13:44 -
大年初二,云南继续曝光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问题
2023-01-23 12:42 基层治理 -
河南三门峡发生人员溺水:2人死亡,7人失联
2023-01-23 12:32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月球上中国人应该留下脚印
2023-01-23 10:42 航空航天 -
中央广电总台2023年春晚全媒体触达110亿人次,两项数据创新高
2023-01-23 09:14 春晚 -
-53℃!突破历史极值
2023-01-23 08:17 极端天气 -
大年初一电影总票房突破16亿元
2023-01-23 08:11 中国电影 -
厦门金门举办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
2023-01-23 07:11 节日谈 -
“一个上班的老百姓能为春晚拍个片,真是不敢想象”
2023-01-22 23:03 节日谈 -
广电总局全面排查清理,222个账号因炫耀服刑等被处置
2023-01-22 19:59 依法治国 -
印度仿制药卖断货?新冠患者等来的不是“药神”
2023-01-22 19:22 抗疫进行时 -
盖比:中国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才,我就是中国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2023-01-22 18:52 老外讲故事 -
“不分初一或十五,天天查”
2023-01-22 18:18 节日谈 -
“2月份已经没有订单了”N95口罩价格跳水,最低不足1元
2023-01-22 16:57 产业万象 -
大年三十,云南3名公职人员被通报
2023-01-22 16:41 基层治理 -
1月13日至19日,31省区市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12658例
2023-01-22 14:25 抗疫进行时 -
人类历史上首次!中国载人深潜器办到了
2023-01-22 13:31 -
“若台海冲突爆发,我只会成为炮灰”
2023-01-22 12:39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