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调查11省16村疫情:临近过年农村地区如何应对疫情?
2023年01月11日《农民日报》第008版刊发《农村疫情调查——31省份51个村的1月7日(二)》,以下为全文:
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出台一个月,农村地区情况如何?请看今日来自辽宁、吉林、河北、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重庆、云南、新疆、西藏11个省份16个村庄的疫情调查。
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出台一个月,农村地区情况如何?临近春节,返乡人员逐渐增多,农村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各地又有哪些应对之策?1月7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兵分31路,深入全国31个省份51个村庄,进村入户,探访村民、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养老院工作人员、镇村干部,了解目前农村地区防疫情况。请看今日来自辽宁、吉林、河北、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重庆、云南、新疆、西藏11个省份16个村庄的疫情调查。
辽宁省北票市四家板村:
全村约80%的人感染,大多已康复
“我是去年12月13日感染的,可能是体质比较好,有点咳嗽,睡一天就好了。”辽宁省北票市四家板村村民李景奎告诉记者。
北票市是辽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四家板村有户籍545户1743人,常住的有453户1453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景芳向记者介绍,全村大约有80%的人受到感染,目前大多已经康复,无重症患者。据她了解,村里有两位有基础病的老人去世,一个80多岁,一个近70岁。
李静是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在大规模感染之前,她准备了100多盒扑热息痛等常用的止咳退烧药,足够200人用的。
“疫情发生后,药物供应就开始紧张,但还是能进到药,就是比较少,我们诊所的退烧药没有断过。现在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诊所也不用存太多药,随用随进。”李静说,四家板村离乡里近10里地,到北票市与朝阳市也就20公里,现在很多村民家有车,去市里医院也方便,如果有重症也能及时送到市里救治。
“村民情绪比较稳定,大家都从快手、微信中了解情况。我们也把防疫宣传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发了,将防疫要求发到疫情防控群里,这个群的成员主要是村干部与网格员。”时景芳说,村里在防疫物资上准备了500只口罩和两箱消毒水,目前看在防疫上没有太大的困难,就是前一阵子全村被封控管理时比较累。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邓家村,开安镇万宝村、张马三家村:
“阳”了,但最惦记的还是生产
“家里人于去年12月12日先后‘阳’了,现在都好了。生病的时候,村里的干部和村医把药给我们送过来,什么都没耽误,我们现在就等着过一个没有疫情的春节。”在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邓家村,今年65岁的村民刘志诚说。
据邓家村村委会的会计陈举介绍,全村有1800多口人,从去年12月到现在,9位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去世,年龄在70岁到90岁之间。感染的大部分村民现在基本都已经好起来,能正常地生产劳动了。
寒风凛冽,农安县开安镇万宝村的孙玉石正要开三轮车回家,他是村里的养牛大户,虽然两口子都“阳”了,但最惦记的还是生产。“我们吃点药就好了,身体恢复之后,我们就得把牛养好,这才是最主要的。”他说。
“现在出摊挣钱,我们一定做好防护。”走进村边的农贸市场,出摊的曲喜香还没有“阳”过,不过看到家里人吃药康复后,她对自己的健康倒是不太担心。万宝村的村民孟凡荣正准备买年货,面对疫情她也比较淡定:“生病期间,吃的药就是平时治感冒和止咳的,在镇上的药店就能买到。”
走进开安镇张马三家村卫生室,屋里只有两个人在输液,和平日里每日接诊的人数差不多。农村疫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劳动、生活在有序恢复。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大西良村:
身边的亲戚、街坊差不多都“阳”过了
冬阳贵如金。1月7日早上,距离河北省保定市区约10公里的莲池区韩庄乡大西良村,四五个老年人正在村民活动中心的大门口晒太阳。
68岁的孙炳新是村民活动中心门口的常客,很熟悉村里的情况。“感觉和市区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我们村也接连出现了发烧、疼痛、咳嗽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而且没几天就越来越多。”孙炳新说,身边熟悉的亲戚、街坊差不多都“阳”过了,很少听说有没感染过的。
据孙炳新介绍,村里人确定自己是“阳”还是“不阳”,着急检测的并不多,基本都是靠个人感觉,要是觉着很可能“中招”了,就去村卫生室向村医要点退烧、止疼之类的感冒药吃。“村卫生室里药品虽然也紧张过几天,但近期已经缓解了。现在大家都挺安稳,该干啥干啥了。”孙炳新说。
走进对面不远处的党群服务中心,记者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柱军。据他介绍,大西良村紧临市区,目前实际居住的户籍人口有2800多人,另外还有1500多名外来租住者。从去年12月初到现在,村里居住人口的感染比例应该不低于70%。
王柱军说,近一个月离世老年人共有4人,其中一名96岁的五保户正常去世,后事全由村“两委”出面料理;一名93岁老人是死于基础病;一名72岁老人是病瘫在床5年离世;还有一名71岁老人死于突发性心脏病。
“对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有基础病的老人、建档立卡五保户,村里一直都很关注。”王柱军说,农村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在疫情防控方面效果很好,“这几年的疫情防控,真是发挥了反映情况、统计上报、组织防控的作用,目前全村居住人口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村里至今还保持着一个乡村防疫的做法,每两天一次用小型雾炮车对大街小巷进行喷雾消杀,对筑牢疫情防控卫生屏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
感染人数日渐减少,村居民情绪稳定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常住人口近1700人,其中居民区居住人口860人,村内企业上班600人,农户220人。事实上,天平村在过去3年防疫过程中比较成功,前两年几乎没有出现有症状的病人。据村书记严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燕抽样估算,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在村人口感染人数大约在80%。
据了解,养老院和村里基础病药物并不紧缺。经过3年防疫,村民们也养成了利用村里的微信群相互帮扶的习惯,“谁家缺药,八方支持”。但老年人感染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是否感染病毒无法第一时间判断,出现症状后也不一定发烧,检测结果也可能是阴性,没法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要用药,该用什么药,相对来讲比较“被动”。
据张燕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待有症状感染人数比平时增加50%,这些人经医务人员初步诊断后实现分流,轻症的居家休养,情况严重的动员去医院就诊。元旦过后,感染人数日渐减少,康复越来越多,村居民情绪也逐渐稳定。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三保村:
“估计已经有七成左右的人感染过”
记者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三保村,在村卫生室坐下没多久,就传来一阵哀乐。“这是今年村里的第3场白事了。”51岁的村卫生室医生魏裕国说。
三保村下辖4个自然村,占地1.58平方公里,全村共3800余人。魏裕国分析,去世的人年龄较大,本身患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一些老人出现了一定的反应慢、精神状态不好等情况,未能及时引起关注,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再送往医院时为时已晚。
从去年12月20日到月底,卫生室基本处在高位运转状态,两个医生同时上岗在线,勉强应对了过来,赶上高峰时段各地都有药物紧缺。“之前整盒销售的药物,只能拆零,限购6片,以解决必要之需。药物紧缺的状况大约一周后,医药物资陆续跟上来了,状况基本缓解。”魏裕国介绍。
“可以说第一轮高峰已经过了,初步估计已经有七成左右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魏裕国判断,现在的日接诊量逐步趋缓,基本恢复到了平时的状态。但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及时关注身体情况,“村卫生室在配备血压计、血糖试纸等一些基础医疗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又加配了血氧仪,能够及时观测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身体状况。”他说。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派河社区、紫蓬镇紫蓬社区:
春节将至,后续防范仍需强化
安徽省肥西县紫蓬镇紫蓬社区卫生室八旬老人正在就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摄
近期,记者来到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派河社区卫生服务站探访,就诊室里有8位老人正在吊水,3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他们忙碌着。上派镇派河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了承担本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工作外,还承担上派镇中心卫生院灯塔村卫生室职能。这意味着一个村和一个社区的上千人口都在这里诊疗。在药房,记者看到布洛芬等药品保障充分。
“布洛芬拆分销售,一颗5角钱,限买6粒。一旦发现有重症患者,我们都会建议他们转到市一级医院。”卫生室负责人王敏打开记录的台账介绍说,去年12月22日开始新冠病毒治疗呈现高峰,每天上门领发烧药的人有好几十人次,但元旦后至今只有3人领取了发烧药。
基层党组织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王敏介绍,当地在病毒袭击高峰期,已通过镇、村两级及农村网格员提前把退烧药等发到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手上,这大大减轻了基层卫生院的压力。
在离县城较远的紫蓬镇紫蓬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程家应来来回回忙着给吊水的病人换药。“上月中旬卫生服务站就迎来了治疗高峰期,每天因感染引发其他毛病吊水的老人都在20多人次左右。”程家应说,目前感染率已处于下降趋势。
当前,农民群众药品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民心态由紧张、担心逐渐转为平和,农村社会运行总体平稳。但春节将至,农民工返乡高峰让农村地区仍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后续防范仍需强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弼教村、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瑞边村、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新庄社区:
“有老人主动去打第四针疫苗”
钟伟权、李满娇夫妇犹记得患病后的惊险情形:患有基础疾病的李满娇几度呼吸急促、出现休克,当日紧急求助120送往镇卫生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又取药居家治疗。
他们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瑞边村的村民。在去年10-12月的疫情高峰中,广州市处于“震中”,下辖区及周边市县区防疫形势严峻。去年12月上旬,农村地区伴随人员流动迎来一波疫情高峰,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感染率大概在7-8成。
目前,感染高峰已过,疫情形势逐渐平缓。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弼教村,去年12月去世老人10位,较往年多2-3位。弼教村韦政来诊所负责人表示,轻症就诊患者较多,高峰期每天接诊量达80人,目前降至每天20人左右。
据了解,在轻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村“两委”、村卫生站、私人诊所、公益组织等构成主要防治力量。如瑞边村88岁患病“五保户”钟作林,收到了村干部为他及时送上的药品包,弼教村慈善综合体等组织会主动了解老人日常起居情况,并协助老人取用药品。
目前,从记者走访情况看,农村地区基本防治物资能够保障。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卫健办针对特困等薄弱人群免费分发药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新庄社区领取后通知宣传到各个村小组,让有需要的村民前来领取,目前药品仍有剩余。
瑞边村村干部王龙辉告诉记者:“村里病弱老人防护意识明显增强了,加上村里通过发放明白卡、微信群等渠道宣传引导,有老人主动去打第四针疫苗。”
- 原标题:农村疫情调查 ——31省份51个村的1月7日(二)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身边没有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回应
2023-01-11 11:01 抗疫进行时 -
多地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部分地区度过重症高峰期
2023-01-11 10:40 抗疫进行时 -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来了!一图速览
2023-01-11 10:21 上海两会 -
上海确定2023年GDP增长预期:5.5%以上
2023-01-11 09:46 上海两会 -
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2万元
2023-01-11 09:21 共同富裕 -
上海市长: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
2023-01-11 09:17 上海两会 -
-
上车前10分钟,甘荣坤烟还没点着,专案组就来了
2023-01-11 07:45 廉政风暴 -
我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2023-01-11 07:30 能源战略 -
歼-20首飞十二周年
2023-01-11 07:19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上海市人代会开幕在即,代表们最关注什么?带来哪些建议?
2023-01-11 07:16 上海两会 -
视频|人代会线上咨询,人大代表向政府部门都提了哪些问题
2023-01-10 22:04 上海两会 -
上海市政协委员邵楠:如果当“网红”能帮助更多人,我愿意
2023-01-10 22:02 上海两会 -
两会声音|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上海市政协委员与网友在线交流
2023-01-10 22:00 上海两会 -
两会声音|这名新代表最关注科创,他说创新要大力发展民企
2023-01-10 21:59 上海两会 -
中央网信办通报8个涉疫首发谣言典型案例
2023-01-10 21:58 网络谣言 -
两会声音|台盟上海市委:建议发放一定规模电影、演艺消费券
2023-01-10 21:53 上海两会 -
两会声音|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探索发展老年护理专业职业教育
2023-01-10 21:50 上海两会 -
“老板送了一千万后,打电话让我捞人”
2023-01-10 20:55 廉政风暴 -
韩国要求香港航班只能降落仁川机场,港府:严正要求取消限制
2023-01-10 20:41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尹锡悦被罢免 评论 58马克龙:别天真了!欧盟要暂停对美投资 评论 63“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251“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20“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