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企业准备迎接内地游客 但面临人力资金车辆损坏等问题
-
王世怡高武德势力一般惺惺相惜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综合南华早报,大公文匯报12月28日消息,中国内地将从1月8日起正式“开关”,随着与内地通关日程愈加临近,香港各行各业都开始加紧准备,迎接全面通关复常。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表示,经过三年的“冷冻期”,对人力短缺和资金不到位感到担忧。香港旅游业和运输业还面临专业司机人力不足,大量长途车闲置损毁等问题。对此,资金短缺的跨境长途客车运营商希望寻求港府提供资金资助,以修复闲置的公交车。
在长期放置中损坏的公交车 图源大公文匯报
南华早报采访了一位香港旅行社老板,他表示,在香港当局26日宣布结束来港旅行限制后,他已经与来自内地的旅游组织者取得了联系。他说:“消息传出后,许多内地旅行社都在询问香港的情况,以及我们如何接待内地旅行团。”
这位钟姓老板表态称,他有信心在春节前后组建一支导游队伍,重启旅游业,但他担心,如果一开始游客人数不稳定,长途汽车司机会犹豫是否要回来上班。
行业代表警告称,在关闭近3年后,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恢复服务。中国港澳跨境巴士协秘书长陈忠仪表示,在香港和大湾区之间运行的城际巴士行业,司机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南华早报表示,由于内地监管机构规定长途汽车司机的年龄上限为60岁,在近3年的边境关闭期间,大湾区约2000名长途汽车司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超过了年限。
人力短缺只是问题的一部分,长途车业界还在寻求港府资助,以修复闲置的巴士车。对于香港车队的情况,可从葵涌货柜码头近海关大楼外的一幅空地窥见一斑。那里现时停泊了大约850辆旅游巴士,被业界形容为“旅游巴坟场”。大公报记者26日进入场内直击实况,发现不少车辆的损坏情况,比起早前从电视新闻画面所见的更加严重。
从近距离观察,不少车辆已经爆胎,车身甚至长出杂草,车身铺满尘埃,倒后镜或支架生锈;贴于车上的行车证,不少在今年甚至2021年已经到期,有的车内仍挂着2020年的月历,时间仿佛停留在疫情爆发早期。
在12月19日与政府官员的一次会议上,跨境长途客车运营商希望求获得2亿港元的维修补贴。他们还敦促香港当局通过谈判提高司机的年龄上限。对此,香港运输物流局回应,已留意“业界的意见”,会继续制订支援措施。
除了长途车以外,香港航空公司和铁路公司也在为通关进行准备,国泰航空回复《大公报》时表示,欢迎内地当局由1月8日起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国泰将尽可能提升往返内地的客运航班运力。
港铁公司表示,已做好准备,全力配合政府恢复通关的安排,过境列车服务暂停期间,一直进行各项保养维修,以及进行人员培训。
香港铁路工会联合会主席林伟强向大公报记者表示,过境列车一直有维修和测试。工会关注人手调动问题,各口岸站内港铁员工过去两年多分散到其他部门,忧虑这些人调回原职,会影响市区线车务。
而香港餐饮业和零售业也在为开放做准备,对餐饮业而言,人力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些行业代表建议政府考虑通过培养更多人才或引进劳动力来弥补劳动力不足。
捱了3年旅游业寒冬的旅行社负责人陈先生感触良多。他在26日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过去3年旅游行业陷于“冰封”,为缩减开支,他们单位仅剩一名员工在旅行社门市处理文书工作,“虽然没有完全停摆,但都没什么生意。”
陈先生表示,旅行社已开始招聘职员迎接旅客回归,“现在主要是招聘导游和销售,但现时还是观望态度,未有大规模请人,亦暂不考虑高薪、增加福利的方式来吸引人才,因为不知通关后市况如何,加上好多从业员已转行,很难回来了。”
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说,政府要尽快向业界提供清晰的通关时间表,令酒店、航空、旅行社、旅游巴及跨境客运等企业有足够时间作准备,要恢复业务,业界仍面对招聘人手、维修保养设备、资金周转等难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王世怡 
-
救援人员初步统计:郑新黄河大桥多车事故涉及200余车辆
2022-12-28 13:17 -
“新冠预测者”曹云龙:不同突变株每年可导致多个感染高峰
2022-12-28 12:31 抗疫进行时 -
非法收受财物2.75亿,温州银行原行长吴华一审被判死缓
2022-12-28 12:17 依法治国 -
春运是否可能导致新一轮疫情高峰?专家解答
2022-12-28 12:07 春运来了 -
动态了解疫情态势,多地启动第二轮居民新冠感染调查
2022-12-28 11:45 抗疫进行时 -
河南郑新黄河大桥发生多车相撞事故
2022-12-28 11:39 -
8866米!四川盆地油气直井纪录被刷新
2022-12-28 11:29 能源战略 -
专家:免疫力正常人群多数不会得白肺
2022-12-28 11:28 抗疫进行时 -
包工头“偷拍张家慧打麻将”敲诈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无罪
2022-12-28 11:02 -
青岛干部向上级送梨和葡萄,收送礼人员均被处分
2022-12-28 10:32 廉政风暴 -
浙江致信一线人员:疫情高峰即将到来,打赢最后这场战役
2022-12-28 09:46 抗疫进行时 -
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2-12-28 09:32 -
《2022研究前沿》报告发布:我国52个前沿排名第一
2022-12-28 09:23 科技前沿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仕翔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存52位
2022-12-28 08:53 -
“肺也要咳出来”要拍CT吗?专家回应
2022-12-28 08:02 抗疫进行时 -
多个驻外使馆调整赴华防控措施
2022-12-28 07:44 抗疫进行时 -
春运工作方案印发:保障探亲人员错峰有序回家过年
2022-12-28 07:40 观察者头条 -
最高法: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2022-12-28 07:24 观网财经-消费 -
张伯礼:康复后,这些人群要小心二次感染
2022-12-28 07:17 抗疫进行时 -
最高法发文明确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工资标准问题
2022-12-28 07:17
相关推荐 -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81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4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5“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