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专家曾光:疫情风暴下,医护或需“轻伤不下火线”
最后更新: 2022-12-13 15:14:53在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北京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
其中,12月1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在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
李昂表示,当前北京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
在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看来,“疫情风暴来的太快,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不在少数,如何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成为焦点问题。”
他认为,在病人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及时出台了紧急应对措施,医护人员中无症状感染、轻症患者坚持上岗,如同战争时期“轻伤不下火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发热门诊24小时运行,做好中、重度患者的诊疗和抢救工作。同时,要把常规医疗工作做好,加强医护防护,特别要加快疫苗接种,尤其是医护人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现在医护岗位上的人员很紧缺,满足医疗需求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北京有的医院已经号召65岁以下的离退休医护人员上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光表示,特殊时期需要拿出应急措施,不能按部就班。
【对话曾光】
澎湃新闻:无症状、轻症的医护上岗诊疗,会不会增加免疫能力较弱的病人的感染风险?
曾光:这要看疫情到了什么程度,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我们就要综合考虑。目前感染的医护人员如果不上岗,那么损失更大,病人会都进不了医院,造成更大的问题。当然要不忘风险,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对非传染科室,特别是老年和慢性病病房,尽量安排未感染的医护人员上岗。
我觉得先不要讨论怎样应对疫情高峰期的到来,最实事求是的,医生要加强防护,医生要最早接种疫苗,现在已经不是等什么都准备好以后,疫情再来。现在医护岗位上的人员很紧缺,先要完成治病的需求。
澎湃新闻:从甲类管理到“减少重症、减少死亡”的防疫目标,你如何看这个转变?
曾光:长期来看,新冠随着病原体的演变和疫情管控的需要,最终可以调整为“丙类传染病丙类管理”。流感是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根本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诊断,处理。
当像对待流感一样对待新冠,不再报告管理一般病例,医院就能集中力量抢救危重症病例,对这个疾病进行监测,监测疾病的升降趋势,对病原体变异和耐药性进行监测,有助于调整防控策略以及指导疫苗和抗病毒药的生产、应用。
澎湃新闻:目前我们不再常态化检测核酸,如何监测疫情的规模和态势?
曾光:可以使用流行病学随机调查抽样的方法,可以现场调查,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调查,而将着力重点放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上。现在面临大量病例的问题,危重病人的死亡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也要做好准备避免发生。
现在北京已经有几家医院启用为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我认为北京市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局势,采取措施新设立一批定点医院——我注意到大多是二级医院,这样的定位是完全正确的,既可以发挥二级医院的作用,也要接受上级专科医院的指导,更便于危重病例及时转院。
现在北京还在疫情风暴里,要为有这样的魄力拿出这样的措施点赞。
(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
- 原标题:流行病学专家曾光:疫情风暴下,医护或需“轻伤不下火线”
- 责任编辑: 夏雨 
-
直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2-12-13 15:00 抗疫进行时 -
广西最新政策:阳性不需流调不用报备,自觉居家隔离5天
2022-12-13 14:41 抗疫进行时 -
香港市民明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扫“安心出行”码,将取消黄码
2022-12-13 14:32 香港 -
埃梅卡:在非洲的许多地方,太阳能已逐步成为买得起而又清洁环保的电力来源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92)
2022-12-13 14:00 老外话中国 -
首批!“夸父一号”科学图像公布
2022-12-13 12:15 航空航天 -
变异毒株“地狱犬”在日本“杀疯了”?中疾控详解BQ.1
2022-12-13 11:40 抗疫进行时 -
谷歌以“算法”为由拒将正确国歌置顶,邓炳强:双标!
2022-12-13 11:34 -
十二部门: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排查整治
2022-12-13 11:34 中西教育 -
今天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就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召开发布会
2022-12-13 10:38 抗疫进行时 -
大规模核酸取消后 ,感染人数该如何预估
2022-12-13 10:12 抗疫进行时 -
专家:3至6个月内“复阳”概率相当低
2022-12-13 09:36 抗疫进行时 -
今天,这里降半旗
2022-12-13 09:28 -
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保存“万人坑”侵华罪证
2022-12-13 09:14 -
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2270+5181
2022-12-13 09:12 抗疫进行时 -
人民日报钟声: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2022-12-13 08:57 -
2023年省级两会时间陆续公布,多地强调换届纪律
2022-12-13 08:45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559+468
2022-12-13 08:32 抗疫进行时 -
“阳了”居家工资怎么算?能算工伤吗?律师解答
2022-12-13 08:15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4+115
2022-12-13 07:59 抗疫进行时 -
网信办:从严整治应用程序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等行为
2022-12-13 07:10 网络安全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35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43“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8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