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显示:“双减”一年,青少年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
最后更新: 2022-07-31 19:27:11本文刊于《经济日报》7月31日第3版,作者李丹,原题为《“双减”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
去年7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发布实施一年来,给我国教育改革带来重大影响,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缓解,更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位学者通过跟踪搜索引擎上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购买量、专业咨询网站等数据,分析了“双减”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这一年,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6%。这主要归因于减少甚至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带来的学业负担减少、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带来陪伴时间增加,再加上不允许考试或禁止排名等带来的考试焦虑大大缓解。“双减”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与孩子们逐渐轻松的状态相比较,父母的焦虑症状却在“双减”后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约12.8%。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间不易平衡,这一点从“双减”政策后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上升中也可以看出。
让父母更为焦虑的是,以往孩子成绩不好,可以选择校外培训,不少父母认为付出金钱就能获得回报,“只要报班就能提高成绩”。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范围在不断缩小,更多对“补课”有需求的家长只能选择成本更高的一对一家教,这对家庭经济是不小的压力。
让家长们焦虑的根源,一是担心孩子不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担心孩子被“普职分流”只能选择职业教育,未来经济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这需要教育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种种措施,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惠及每一个孩子;用办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方式拓宽赛道,让更多孩子可以自主发展特长,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领域闪光。
需要看到,“双减”并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孩子关联着父母,父母联系着社会,教育从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与国家需要、人民需求高度相关的领域。全社会都应关爱教育,让孩子们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完成能力提升,而不是将大量时间用于“刷题”、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强健的体魄、坚韧的精神;让父母有充足时间投入家庭教育,使孩子获得陪伴和关爱,创造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
- 原标题:“双减”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北京海淀发现1例阳性
2022-07-31 16:27 抗疫进行时 -
吉林某厅长儿子炫富?长春警方通报
2022-07-31 14:05 -
严阵以待!解放军多海域实弹演练
2022-07-31 13:51 -
上半年,全国取消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
2022-07-31 11:29 网络安全 -
班主任要升学宴红包?当地:基本属实,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
2022-07-31 10:30 -
东海某海域装载与输送演练打响
2022-07-31 10:2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31省份新增本土74+360
2022-07-31 09:11 抗疫进行时 -
网信部门重拳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多家平台被约谈
2022-07-31 08:25 -
对话外国记者:美国现在很魔幻
2022-07-31 08:21 这就是中国 -
代表建议对疫苗未全程接种者赋“蓝码”,广东卫健委回应
2022-07-31 08:19 抗疫进行时 -
-
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
2022-07-31 07:58 航空航天 -
百花奖获奖名单出炉,“沈腾海清0票”上热搜
2022-07-30 22:31 -
一本招生出现1063个缺额,高校回应
2022-07-30 22:11 中西教育 -
黄之锋这份狱中菜单让人大开眼界…
2022-07-30 21:17 -
乐山警方通报详情:“民警李某”与受伤女子为情人关系
2022-07-30 21:11 -
“台当局不敢多说,等着甩锅给她”
2022-07-30 21:07 台湾 -
媒体:“民警李某”与女伤者关系密切
2022-07-30 20:27 -
工信部:坚决拥护中央对肖亚庆同志进行审查调查的决定
2022-07-30 20:11 廉政风暴 -
天津新增5例本土病例,均为地铁安检员
2022-07-30 20:07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