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下”37个西湖后,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最后更新: 2022-06-03 10:17:01近日,随着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在长江、黄河的助力下,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补水量相当于37个西湖,这是在经历百年阻断后,这条古老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京杭大运河又“活”起来了。
碧波清澈,映照历史。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秋,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在著名徽戏演员高朗亭带队下,由扬州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入京。[1]
当这些名角弃船上岸,浓妆艳抹,在方寸舞台上演绎着人生命运和历史变迁时,世界与中国的社会前行进程,即将迎来骤然变轨。
京杭大运河江苏淮安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戏如历史,历史如戏。
清末,洪涝灾害频发,运河河道瘫痪,而战乱频繁,一度导致政府无暇顾及运河维护。此后,时代的大潮风起云涌。
海运崛起,尤其是高铁日行数千里,连飞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将古老的运河与帆船甩在了身后,重启运河的价值何在?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大运河在古代的价值,正如李白在《丁督护歌》中所写的,市井、金钱、精神,都曾沿着京杭大运河交汇、蔓延。
千年之后,运河因特有的沟通功能、对华北的生态补水功能、独有的低成本航运价值,以及旅游文化价值,依然是城市兴起、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京杭大运河当下三大价值
1、生态环境价值。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47个西湖,向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此次相当于向其注入37个西湖的水量;此外,大运河在农作物灌溉、泄洪、排涝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航运经济价值。2020年,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4.95亿吨,约占京杭运河全线货运量80%。相比于南方,北方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水运需求。据中国大运河蓝皮书预测,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航运需求量,到2030年将达到3亿-3.2亿吨。
3、旅游文化价值。全线通水,赓续文脉、流淌历史,除了带来社会效应,也会在旅游、观光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益处。
贯通古今 | 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5月的冀鲁平原,杨絮正在飞舞,南运河穿越千年的这里,小麦已进入收割前最重要的灌浆期。
此时,由黄河、长江、岳城水库“赶来”的三路水军,正通过密集的河网,不断向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汇集,并由此进入南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与北运河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
南运河自四女寺节制闸向北,跨子牙新河于东淀入大清河 图片来源: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官网
由四女寺枢纽向北,在蜿蜒707公里的南运河两岸,小麦今年的丰收,也因此有了坚实保障。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北上。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此前,北运河水和天津本地水汇合,与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的运河剖面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翻拍
此次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是在保持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河段全线有水基础上,向黄河以北河段补水。在此次补水过程中,国家骨干水网——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水主要贯通线路北起北京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南起山东聊城位山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个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
对沿岸居民来说,此次全线通水,经过了百年等待。
“断多少年了,今年才有水。”5月10日下午,已经75岁的老马,在骑自行车路过四女寺枢纽时,特意停了下来,面朝枢纽西北侧的南运河,一站就10多分钟。
四女寺枢纽 图片来源: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官网
河道水系肩负着大运河功能,也承载着大运河的历史与过往。
回溯历史,自运河开凿以后,摇曳其上的不仅有帝王贵胄的龙船,也有寻常百姓的扁舟。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依靠运河实现漕运的顺畅,将江南的钱粮运送到京师重地;商人们则依靠运河网络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叶艳萍提及,中国大运河河道的变迁,其主体工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形成了多条区域性运河。后来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相继开凿了多条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为隋唐大运河的的贯通奠定了基础。
二是隋朝时期,隋炀帝在以前的基础上,实现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达涿郡,向南抵达杭州的人字形运河,全长约2700公里,这是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在随后的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维护。
三是元朝时期,由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关中地区迁移到了大都,元朝皇帝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改造之后的运河不再经过洛阳,而是从北京经过山东直接南下至杭州,这条运河线路基本上就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线路,这是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明清两朝维系了大运河的这一基本格局,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疏浚维护,使大运河一直发挥着漕粮北运、维系国家稳定繁荣等重要功能。
然而,受黄河改道等影响,治水并不能让运河通水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治水也成为运河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工程,清康熙帝曾指示河道总督“运河关系国家清粮,同时,也关系民生。治黄保运,实系国家治乱,不能不列为治国的一件头等大事。”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在运行过程中,水源会受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段,水容易流失。京杭大运河开凿后,山东南旺段运河,是整条京杭大运河上地势最高的一段,一度缺水较为严重。经过明代治理后,大运河才真正发挥出稳定的作用。”
叶艳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运河的历史,治水占了很大的篇幅。在地势高、水容易流失的地段,如何维持通水,考验了中国古代的治水技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引汶、蓄水、分流等复杂技术,反映了古代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卓越水准。”
上文老马口中的断流,并不是眼前的南运河德州段,而是南运河离开山东后的境遇。
167年前的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后,京杭大运河被拦腰截断,以黄河为界形成了南北两段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南运河,就是四女寺水源一分为三的一路去处。
四女寺枢纽作为冀鲁平原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卫运河水在这里被一分为三,在泄洪、排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有了“北方都江堰”的称谓。
此后百年时间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北段多处河道出现长期断流或季节性断流,从而影响了运河功能的发挥。
生态价值 | 向华北补水“37个西湖”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延峰看来,从流向来看,离开德州后的南运河,直接扎进了华北平原,那里是全国“最干渴”的区域之一,部分河道干涸断流,生态严重退化,京杭大运河也难逃波及。
如今,黄河以南段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部分重叠,常年有水,但黄河以北段位于全国“最干渴”的海河流域,部分河道干涸断流,生态严重退化。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线路示意 图片来源:中国水利杂志/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供图
日益严峻的形势,也屡被官方提及。2019年3月,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华北地区地下水累计亏空量达1800亿立方米左右,超采的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公里。[3]
另外一个参照,则让华北缺水形势更为触目。如果按照杭州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50个西湖。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已经持续了近50年,本质问题就是经济社会规模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看来,华北地下水的超采一定程度是不得已为之。[4]
王浩的依据是: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2.3%,却生活着占全国8.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1%的GDP,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0.9%。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向京杭大运河补水,成为填补华北地下水亏空的重要一环,一场复苏河湖生命的接力,也就此展开。
2020年6月,水利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从改善河道水系资源条件、完善防洪排涝保障功能等方面为大运河保护立下规矩,定下任务,重塑大运河成为“有水的河”。
大约两年后,水利部会同京津冀鲁四省市人民政府于今年4月13日启动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根据水利部组织制定的补水方案,这次补水优化调度东线北延工程和岳城水库、密云水库、潘庄引黄、北京城市再生水等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预计补水量5.15亿立方米。
从补水量来看,5.15亿立方米的数字,可能并不形象,但如果按照杭州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5路水源向京杭大运河北段补水的总量,相当于大约向其注入37个西湖。
5月11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交流时,德州市水利局一位人士表示,今年水利部安排补水,让京杭大运河常年有水有了可能,水量大了,沿岸的生态、环境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条历经2500年沧桑巨变、见证中华民族治水智慧的大河,一座刚刚建成通水的现代水利工程“新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两者融通古今碰撞出的,是华北平原上一场河湖生命复苏的接力。[5]
2022年4月28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对于2022年向运河补水,水利部官微“中国水利”在文章中称,此次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引黄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补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8个地级行政区,41个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的县。
在此前4月13日的启动会上,魏山忠强调,利用好补水契机,加大农业水源置换力度,置换地下水开采量,有效回补地下水。
在此次补水预期达到的三个目标中,前两个均与地下水有关:一是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二是回补地下水,三是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全线水流贯通。
5月11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交流时,执行补水任务的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人士表示,水利部的表态是为十四五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积累经验,估计通水以后(跨流域补水)会持续下来。
- 原标题:“喝下”37个西湖后,京杭大运河全身“复活”
- 责任编辑: 夏雨 
-
河南核酸采样屋设计遭吐槽:医护蹲椅子市民扎马步,售价近5万
2022-06-03 09:42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20+54
2022-06-03 09:22 抗疫进行时 -
蔡奇会见洪秀柱
2022-06-03 09:06 -
我大使:中澳间不存在根本性利益冲突和不可调和的历史积怨
2022-06-03 08:58 中国外交 -
督察组:内蒙古草原林地保护为矿山开采等开发建设让路问题多发频发
2022-06-03 08:37 -
杭州新增1例无症状,为外省来杭人员
2022-06-03 08:18 抗疫进行时 -
北京新增本土8+7,涉及3个区
2022-06-03 08:02 抗疫进行时 -
-
龚正检查中学复学工作:创造良好学习迎考环境
2022-06-03 07:47 抗疫进行时 -
广西东兴:走私、偷越国(边)境造成疫情扩散,最高判处死刑
2022-06-03 07:46 -
北京:45项措施统筹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增长
2022-06-02 22:40 抗疫进行时 -
居民未采样就出检测结果?合肥蜀山回应
2022-06-02 20:51 抗疫进行时 -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国相被查
2022-06-02 20:14 廉政风暴 -
上海:居民出入所住社区不需要提供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022-06-02 19:25 抗疫进行时 -
警方通报湖南早餐店燃爆事故:3人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被刑拘
2022-06-02 19:00 安全生产 -
上海就部分核酸采样点排队时间长向市民致歉,连夜采取措施
2022-06-02 18:14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今日新增本土3+4,四地被列为中风险地区
2022-06-02 17:30 抗疫进行时 -
三亚市委原书记童道驰被判死缓
2022-06-02 17:09 依法治国 -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原主任王宗成被查
2022-06-02 15:44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