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2500万市民一起禁足,但新闻从不休息
最后更新: 2022-04-08 17:03:16观网编辑部国际新闻组高级编辑 王慧
我住在浦西,徐汇区。今天是我居家抗疫的第6天,天气晴,窗外是一片被辜负的大好春光。
我做了2次核酸,4次抗原自测。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小区里没有阳性感染者,生活氛围也因此没有过于紧张压抑。
封控期间,我们被要求足不出户,垃圾放在家门口,每天工作人员会定点收走。所以,这几天唯一需要我下楼干的事儿就是做核酸。
上回下楼是2天前,早上6点多,居委会的志愿者拿着大喇叭人工叫醒:起床了,快下楼做核酸啊~~~
后半夜才睡觉的我几乎处于梦游状态,被室外的小风一吹才终于醒了过了来,然后就看到一位前来支援的南京大白,一刻不停地消毒、采样,再消毒、再采样......
我从新闻里看到,那一天,全各地有3.8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上海。但是,当这位名叫陈星明的南京大白出现在我面前时,那一刻的感动,差点破防。
没敢打扰,默默感谢,拍了张照片便转身上楼。现在最需要我做的,就是足不出户。
浦西封控的比浦东晚,给大家留了不少时间囤菜囤粮。
当一切都不可控时,我感觉囤菜能给自己带来一丝丝安全感。所以,我不停买买买,直到冰箱都快“吐了”,客厅摆的满满当当。加上政府发放的“大礼包”,到目前为止,家里倒是还没有为吃饭发过愁。
政府发放的“大礼包”
尽管如此,在封控的前几天,我还是出现了极度焦虑的状态。
封控第二天,在沪求医、无法回家的妈妈突发急性结膜炎,我的眼睛也出现轻微症状。半夜11点多,我在网上挂号问诊,好在,被一位德州市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及时接诊,并开了药:2种眼药水和1种眼药膏。
接着,我碰到了最头疼的问题,买不到药!
不管用什么app搜索需要的眼药水,结果都是“商家暂停营业”。居委会的电话也打了几遍,没人接。
这种情况只能自力更生,我在网上收集着各种买药渠道,不断刷着常用app,看看附近有没有药店一天中短暂开门几小时,供给居民常用药。
忙活了快一天,我终于在两家药店配到了两种眼药水,其中一种在我买完后直接显示“售罄”。对症的眼药膏终究没买到,只能有啥买啥,买了个功效看着差不多的。
结膜炎相对于其他突发疾病来说,没那么紧急。可从我的经历来看,买个眼药水都这么难了,如果真的紧急用药,怕是更得好一番折腾......
上海是中国的大城市,但不可否认,在这波疫情的处置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今,2500万上海市民和医护人员在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一线工作者的压力大家能理解,老百姓在家抗疫最基本的需求和困难,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我是一名新闻编辑,平时干的最多的就是采访和写稿,我们编辑部进门墙上就挂着一句标语“新闻从不休息”。
封控期间,我和同事们都没有停下来,只是把所有的交流都换到了线上。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这是互联网媒体的优势所在。即便我们的编辑都被封在家里了,版面内容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
居家6天,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作,感觉只是换了个位置。以前去公司写,现在在家里抱着笔记本写,除了屏幕小了点儿,没有其他不适。
刚刚完成一篇俄罗斯金融反击的特稿,采访了两位远在北京的学者,我们聊了普京的“卢布结算令”、制裁和反制裁、全球能源市场和支付体系......
想想大门紧锁的小区,看看冰箱里囤的菜,滴了两滴好不容易买到的眼药水,不由感慨,太魔幻了。
咚咚咚!志愿者又来敲门,“做抗原了”。
《何理财经》主讲人 理蔻
我是理蔻,我住在上海的徐汇区。4月6日,是我被封控的第19天,小区已经出了几十例阳性病例,封锁了十多栋楼。
我们的工作一直在持续,没有间断。在居家办公之前,我办公室里负责后期制作的小姑娘,就把整套台式电脑都打包带回家了。作为一个视频主播,我也开始了在家里自己架机器、自己打光的录制生活。我们的选题会,也从办公室里的茶话会,变成了定期的线上唠嗑。
这次疫情给我的最大的触动,来自我身边的邻居。之前,我和他们都不熟悉,只是点头之交。封闭了小区之后,我重新认识了他们。
正式封控的前一天,所有人都陷入对物资的恐慌中。我对门的大哥,一位高高黑黑、不苟言笑的大哥,敲开我家的门,硬是塞给我们两大袋水饺,说了一句“多了,我冰箱反正也塞不下”,扭头就走了。第二天,他又默默在我们这栋楼每家人的门口,放了一盒牛奶。
居民们在业主群里聊天,才知道,小区有几个年轻人,连口锅都没有。他们说,以前自己一日三餐,要么靠点外卖,要么靠公司食堂解决。这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连街道发放的物资都没法帮上忙,他们每天只能靠方便面和饼干续命。一位素未谋面的阿姨听说了,给他们送过去了两口锅,一些油,还有油盐酱醋。
热心阿姨援助的生活用品
我们小区是疫情的重灾区,很多大白长期驻扎,有的晚上要值班,睡在帐篷里的纸板上。上海早春的夜晚,和白天是两个世界。一些邻居号召大家,把家里多余的被子拿出来送给大白,帮助他们御寒,我也去送了。还有位热心的阿姨,主动把家里做的蛋糕分享给大白。
小区群的微信聊天截图
前几天我接到消息,我楼下的邻居确诊了,这是奥密克戎离我最近的一次,和我隔着一层地板。
一开始我也害怕、焦虑,后来平复下来想了想,感染的人,其实比我更需要帮助。
她确诊的前几天先在家隔离。我微信联系了她,这才知道,阿姨年纪大了,不会网购,前期屯的菜都基本吃掉了,她的孩子也不在身边,没办法帮忙。我和我的家人,就把家里的菜整理了一下,凑了一些鸡蛋、蔬菜和肉,找了一根结实的绳子,把菜从窗台吊了下去。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每隔几天,我们都给她吊一点物资。
特殊时期的邻里救助
虽然错过了整个春天,但是我的心里从前缺失的一块地方,空落落的,现在好像被找了回来。
观网军工组资深编辑 王世纯
时间的流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代人们感受时间的流逝,往往是通过几个特定的节点,当我们追忆往昔,我们的回忆就是从这种节点开始,像线头一样抽丝剥茧的呈现。
我在上海这个城市活了5年,对于我来讲,这个忙碌城市的停摆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景象,也许未来,当我想起我早年间工作经历的时候,我会回忆起空无一人的地铁上去上下班的那一刻,这就是那个“节点”。不得不说上海这个城市有的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受到孤独,不过可能我已经习惯了。我记得我2020年1月30日就回到了上海,也是坐着空无一人的班车报道疫情。而到了2022年3月30日,26个月以后,我成为了疫情居家隔离的经历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居家隔离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们可以线上工作,所以还是照常上下班。我每天早上6点上班,如今我可以睡懒觉到7点,起来就是开电脑、干活……中午的时候做饭,吃完饭下午接着干活,夜里下班了,就打开音乐在瑜伽垫子上做俯卧撑……就是这样,往复了一个星期。有的时候我在想,一个人要是孑然一身独居在家,是不是20平方米就够了。笔者记录的日期是到4月4日,居家隔离的第一个星期。
隔离期间自己下厨
居家隔离前,我的态度是人民政府可以信,但不能全信,所以我们宿舍3个加起来600斤的人屯了2个星期的物资,100盒肉罐头、大量的腌菜、蔬菜、鸡蛋……宛如过去北方的居民预备过冬。说起过冬,疫情是一种倒春寒,不仅仅天气在清明时节回归了寒冷,人们的心情也一样。叮咚和盒马取消了我们这边的配送,但美团跑腿还在团购。这种团购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拿到我们想吃的食品。虽然同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但物资的消耗有减无增。人们在迷茫中继续着工作和生活。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 原标题:与2500万市民一起禁足,但新闻从不休息
- 责任编辑: 连政 
-
原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陈耀明被“双开”
2022-04-08 15:56 廉政风暴 -
水利部:去年汛期造成的水毁工程修复率已近80%
2022-04-08 15:27 -
重庆市公安局原一级巡视员姚昌序被查
2022-04-08 15:16 廉政风暴 -
新一批解放军医疗单位的支援力量抵沪
2022-04-08 14:48 抗疫进行时 -
“杭州杀妻案”二审宣判:维持死刑判决
2022-04-08 14:37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决定(附表彰全名单)
2022-04-08 14:23 -
互联网企业大规模裁员?网信办:近半年来用工人数保持平稳
2022-04-08 13:48 -
台湾调整防疫政策,蔡英文:不求全面清零
2022-04-08 13:1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浦东3名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
2022-04-08 12:41 抗疫进行时 -
张惠妹演唱会出现确诊者,但后续演出仍不取消
2022-04-08 11:55 台湾 -
上海警方:男子编造“武警将接管上海社区”谣言,正在调查
2022-04-08 11:33 网络谣言 -
外卖员27公里送菜,女顾客遭网暴后坠楼,警方:人已不在了
2022-04-08 11:31 -
上海向十多个省市和解放军援沪医疗队表示感谢!
2022-04-08 10:59 抗疫进行时 -
国务院免去李家超香港政务司司长职务
2022-04-08 10:48 -
长春市卫健委副主任姜洪波等多人防疫不力被处理
2022-04-08 10:30 抗疫进行时 -
今年1号台风“马勒卡”生成
2022-04-08 10:22 -
上海:有1例重型正在治疗
2022-04-08 10:02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阐述北京冬奥精神
2022-04-08 09:58 观察者头条 -
“台独教父”彭明敏今日去世 ,终年98岁
2022-04-08 09:46 台湾 -
31省份新增本土“1540+22561”
2022-04-08 09:1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