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有地方认为奥密克戎流感化,有歇歇脚心态
最后更新: 2022-03-18 16:43:2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国新办举行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来源:国新网
针对近期全国局部地区发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指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坚决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来源:国新网
一、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迅速派出国家工作组赴吉林、山东、广东、黑龙江等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会同当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开展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和区域协查等措施,落实“四早”要求,全力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力阻断疫情的扩散蔓延。
二、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口岸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严格闭环管理,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物品等风险防范;持续加强边境口岸管控,加大非法出入境活动打击力度。大力推进与陆地邻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共同做好边境防疫与货物通关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和疫情处置能力。完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医学观察、社区(村)疫情防控、样本采集和检测等防控方案,实施核酸初筛阳性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先管后筛”,规范疫情发生后风险人员排查、密切接触者管理、风险区域划定等工作。
坚持中西医并重,同质化、规范化做好患者救治。全面加强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院感防控措施,对7000多家发热门诊和800多家定点医院进行台账式管理。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国总体检测能力超过4000万份/天。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指导各地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不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同时,王贺胜还评价了本轮疫情情况,以及疫情溯源情况的特点做出回答。
全文如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本轮疫情呈现出多地暴发、波及范围广、确诊人数多等特点,如何研判本轮疫情?疫情溯源情况有什么特点?您认为本轮疫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王贺胜: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确实,像我们这位记者提到的,我们这次的疫情确实呈现出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主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了第四波的流行高峰,现在已经连续11周,每周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了1000万,目前仍然是处于高位流行的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今年1-2月,每天输入的感染者数日均是91例,远高于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来,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过200例,单日最高能超过300例。可以说,近期疫情输入的压力明显增加。
二是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确实更大了,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经波及了一定的范围,可以说疫情处置、控制的难度也更加大了。
三是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等,带来了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的活动增加,可以说成为了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是跨区域的传播。
四是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我们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大家都认为,全球本轮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可以说防控的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同时,流调溯源结果也显示,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条,疫情来源也错综复杂,给溯源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轮疫情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的“早发现”能力。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是成功的,但是最近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有可能极度限制中国的制造业和消费,跟境外的交流也不太方便,外资企业很担忧。“动态清零”政策今年上半年会不会有所改变?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
王贺胜:好,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应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动态清零”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就是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早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动态清零”的目标是追求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动态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快速反应的“快速”就体现在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阻断。“精准”就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流调排查、隔离管控、社区防控、临床救治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防控实践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成绩。事实证明,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实际上,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减少和控制这些负面影响存在着差别。在分析经济影响或者防控成本的时候,应该区分哪些影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变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我觉得不能一概将经济所受的影响归结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其次,在评价防控成本和效果的时候,应该从科学上看,一般应该说有四个评价维度。
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也就是说花费了多少成本,减少了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我觉得,我们党和政府的防控理念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看到,我国的总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非常少的,这说明,我国的防控成本效果比是高的。
二是成本效率,即控制和扑灭疫情的速度。我国的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1-2个最长潜伏期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疫情,这说明成本效率比是高的。
三是成本效用,也就是通过动态清零、精准防控,我国保证了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减少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问题。这说明,在牺牲极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动和控制极少一部分区域流动的情况下,换取的是最广大地区和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标签 新冠肺炎-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全国超12.3亿人全程接种疫苗,占比87.85%
2022-03-18 16:08 抗疫进行时 -
李嘉诚长子:内地及香港是集团的家乡,不存在撤资
2022-03-18 16:00 观网财经-宏观 -
广东公安厅原副厅长何广平被开除党籍:对抗组织审查
2022-03-18 15:41 廉政风暴 -
北京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转为急症救治中心
2022-03-18 15:36 -
全国首批进口抗新冠药物顺利通关
2022-03-18 15:03 抗疫进行时 -
南昌辟谣“核酸检测打架致2死”:正对造谣传谣者深入调查
2022-03-18 14:58 抗疫进行时 -
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组: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仍较突出
2022-03-18 14:40 廉政风暴 -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2022-03-18 14:21 农民工 -
陕西发改委:有人冒充我们向基层发书籍征订通知
2022-03-18 14:10 -
药监局:已批准14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2022-03-18 13:39 抗疫进行时 -
吉林省专家:抗原检测主要适用于三种人群
2022-03-18 13:07 抗疫进行时 -
中国考古的当代故事——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2022-03-18 11:1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2022-03-18 11:12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盯完军机盯军舰?台军称将“适时”发布解放军军舰台海动态
2022-03-18 10:30 台湾 -
上海将对非重点区域内人员免费核酸检测一次
2022-03-18 10:14 抗疫进行时 -
吉林省纪委:严肃追责问责防疫中失职渎职问题
2022-03-18 09:54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2388+1742例
2022-03-18 09:19 抗疫进行时 -
河北新增本土24+193,其中廊坊24+185
2022-03-18 08:5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57例、无症状感染者203例
2022-03-18 08:00 抗疫进行时 -
网传泉州即将“封城”,官方回应
2022-03-18 07:17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