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地问题调查: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
纵观人类历史,因关系生存发展,耕地备受重视。工业革命后,尤其是现代城市发展后,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全球的共性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个矛盾不可避免。
一方面,土地投入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量已超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我国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多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起到了特殊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基础设施超常供给能力形成的关键。但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市扩张用地等需求十分强劲,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是导致耕地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郭永田说,城市周边的地相对平整,都是好地、成规模的地,当城市像摊大饼一样快速长大,正好和优质耕地高度重合,很多地慢慢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国土三调显示,2019年建设用地6.13亿亩,较2009年二调增加1.28亿亩,增幅26.5%。深层原因在于,GDP增长与地方有切实关联,但粮食安全是关系长远的宏观大局,和当地自身经济发展关系不大。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也就放松了粮食安全这根弦,放松了对当地粮食种植面积下滑的警惕,没有充分认识到各地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过去较长时间,不少地方依靠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使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这种冲突,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也是导致我国耕地分布持续北移的直接原因。在不少经济发达地区,高质量耕地往往最容易被建设占用,补充耕地的质量又难以得到保证。
在广阔的农村,尽管常住人口趋于减少,但农村建设用地也不降反增。自然资源部曾表示,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正从局部地区向全国范围、从普通房屋向楼房别墅、从农民自住向非法出售、从单家独户向有组织实施蔓延。国土三调显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9亿亩,其中村庄用地占3.29亿亩,占比62%。
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之前,只有经过国家征收后才可入市交易。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增多、经济条件改善,住宅需求快速增加。但在不少地方,宅基地分配还沿袭当年的分配格局。在内外因素推动下,农村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
造成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原因除了比较效益低外,还有就是有的地方片面推行农业结构调整。朱道林分析,由于多种经营对农业增收作用很大,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有的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说,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后,片面追求利润、实现集约种植,改种经济作物,加剧了“非粮化”倾向。
此外,一些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修建景观、造林、铺草,于是在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植树造绿、挖湖造景。在城镇化背景下,有些农民选择种植效益更高、劳力投入更小的林木。
郭永田分析,耕地保护难的核心问题是耕地利用中存在多重目标冲突,围绕耕地保护产生了多种利益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经济利益上的最大化往往占据上风。“种粮食,还是盖房子?”“种粮食,还是种经济作物?”根本上这是对选择国家利益还是地方局部利益的考量。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近几年在地方调研中,总书记都十分重视察看耕地,在不同场合表示,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然而,变相侵占耕地的现象在各地并未杜绝。
在耕地数量下降的同时,对耕地质量的忽视也应引起重视。耕地质量的治理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见效慢。特别是土壤质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化验检测等手段才能发现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治理起来已经十分困难。
因提高产量的现实需要,农业生产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退化加重。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的典型调查显示,农户层面的种养结合比例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超过70%下降到现在的约10%,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王贵满直言,“以前种地用农家肥,秸秆转变成粪肥回到地里,种地又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后,黑土的营养一点点流失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也在发生变化,对土地疏于养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第一代农民工的基本轨迹是离土—出村—回村,第二代农民工基本上是离土—出村—不回村,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对农业的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热衷于保养地力。
耕地问题也有法律制度的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耕地保护法。2021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有关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规定。在此之前,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行为,有“禁止”条款,但没有罚则,地方处置中仍无法可依。这导致土地执法不严、违法违规占用现象仍然存在。
18亿亩红线是怎么来的
无论是分析耕地问题的具体表现还是深层成因,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呢?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18亿亩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粮食单产等因素测算划定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其余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以17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对应的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这正是目前粮食产量所站稳的台阶。近年来,我国进口大量农产品,等于变相利用国外耕地。以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为例,2021年进口9652万吨,如国内生产,以亩产130公斤计算,需要7亿多亩播种面积。考虑到粮食需求还在增长,红线已退无可退。
18亿亩只是个概数,其实际指向也是与时俱进。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耕地红线保持18亿亩,“十二五”规划上升为18.18亿亩,“十三五”规划明确保持在18.65亿亩。耕地红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耕地保护的目标在持续加压。
新中国成立后,耕地保护几经波折,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矛盾,为实施耕地保护作出大量努力。
当年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耕地保护受到重视。朱道林回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垦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各地还大规模开垦了陡坡地做梯田,耕地规模有所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探索“包产到户”,农村改革拉开大幕。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这个时期,农民对耕地有了新的保护意识——保耕地就是保饭碗、保收入。然而,也是从此开始,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住宅需求日益旺盛,乡镇企业在农村纷纷开办,乱占耕地问题开始出现。198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对此作出规范。
- 原标题:耕地问题调查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全国首例制售盗版冰墩墩雪容融案:犯罪嫌疑人被判1年
2022-02-14 15:43 北京冬奥会 -
七成脱发人群为30岁以下?国家卫健委:未发布过相关官方数据
2022-02-14 15:01 -
荣格晋级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成中国第一人
2022-02-14 14:35 北京冬奥会 -
王诗玥/柳鑫宇排名第12,刷新中国冰舞冬奥会最好成绩
2022-02-14 13:27 北京冬奥会 -
苏州新增本土感染7+1:涉及4区,年龄最小仅3月
2022-02-14 13: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第二轮“双一流”公布:新增7所,16个学科被警示
2022-02-14 11:52 中西教育 -
星巴克客服回应“民警在门口吃盒饭被赶走”:正在核实
2022-02-14 11:45 -
“冰墩墩”使用规范发布
2022-02-14 10:50 北京冬奥会 -
国家知识产权局:打击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等商标注册
2022-02-14 09:24 北京冬奥会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26例
2022-02-14 09: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百色新增本土确诊6例
2022-02-14 08: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辽宁新增18例本土确诊,为葫芦岛市报告
2022-02-14 08: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清华出国人数“腰斩”
2022-02-14 08:17 -
新增1514例,香港疫情是否存在外溢风险?
2022-02-14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津警方对葫芦岛返津病例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2022-02-14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养老金“18连涨”几无悬念,专家预计今年涨幅约为3%
2022-02-14 07:28 -
苏州4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暂缓开学
2022-02-14 07: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冬奥今日看点:谷爱凌苏翊鸣齐亮相
2022-02-14 06:54 北京冬奥会 -
“在美国看到的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不负责任报道,都是假的”
2022-02-13 22:52 北京冬奥会 -
上海: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新业态劳动者考核要求
2022-02-13 22:13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