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我再用重槌敲一下响鼓!”
【导读】 “这里,我再用重槌敲一下响鼓!”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抬高了声音,面对来自各领域各行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他斩钉截铁:“党中央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特别是对那些攫取国家和人民利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人,对那些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要毫不手软、坚决查处!”
本文原刊于《人民日报》2022年1月14日第1版,题为《“窑洞之问”的答卷人》,作者杜尚泽、刘少华。
黄土地上的几孔窑洞,在百年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陕北考察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再次讲述了发生在延安窑洞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未来走向的一场对话。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应邀走进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彼时,距离1840年鸦片战争已过百年,一个年仅24岁的政党却改变了黑暗中跋涉已久的民族车辙。在纷至沓来的惊叹和赞誉声中,面对这位正带领中国共产党屡创奇迹的领袖,黄炎培先生坦率地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
见毛泽东同志听得专注,他继续说道:“大凡初聚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闻一席肺腑之言,毛泽东同志略作沉思:“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举重若轻的气魄,决胜千里的远见,就在这里生动定义了中国共产党和她所植根的人民之间的历史坐标。
时光倏忽,70多年之后的今天已是换了人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会场,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即将出炉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地指出:
“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
2022年1月11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总书记给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上的“新年第一课”。当再一次讲到“窑洞之问”,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两个答案,跨越了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盛的漫漫岁月长河。从探寻党和人民的关系,到将目光同时放到党的自身、反求诸己,一脉相承的,是走好“赶考”之路的清醒坚定,是走得再远都不会忘记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自信。
在深山朗月、灯光如豆的窑洞,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战场,在肩挑背扛、号子声震天的建设工地,在敢为人先、“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开放前沿,在摆脱贫困的村庄,在绿水青山的家园,在欣欣向荣、锦绣繁华的中国大地上……有“窑洞之问”的答案。那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写下的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的答案。
是的,“窑洞之问”的答卷人,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辈辈传承、代代奋斗,以磅礴力量铸就了一个政党的蓬勃生机和一个国家的昂然屹立。
读懂今日之中国,需要读懂中国共产党。从“曙光就在前头”的眺望,到“百年成就,百年经验”的回望,有一种传承,有一份坚守,有照亮未来中国的希望。
一个“始终居安思危”的党:
“‘赶考’远未结束”
对问题本身的不懈思索,也昭示着答案。
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漫长岁月里,国歌中有这么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那是在擘画新中国蓝图的1949年,在选《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时,曾有声音认为,既然胜利了,是否应该改一下歌词。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却坚持保留歌词原貌,提醒人们“安不忘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一年早些时候,历经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令欢呼胜利的共产党人警醒。
简朴的会场,闪耀着照亮漫漫长路的思想光芒。“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重温,2013年在西柏坡同干部群众座谈时说:“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
同一时期,还有一句亦是党史上的经典:“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在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对即将诞生的政权长治久安的忧思,为即将走上历史新舞台的共产党人赋予了一种新的姿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今天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1990年秋天,“忧患意识”一词首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到了党的十八大之后,这一词语出现频率之高,令人感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及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起草阶段,总书记亲自敲定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因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赞誉声一道而来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告诫广大党员,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在2018年年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他逐一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就提到“如果发生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我们怎么办?”
至于“四种危险”之一“能力不足的危险”,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阐释中央政治局定期集体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如果闭目塞听3个月,恐怕会落后世界一大截。”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他再次谈到本领恐慌:“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
爬坡难,涉险滩难,过深水区难。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定位了今日中国的方位:“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从一粒米,思虑“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战略安全,警示:“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
从一滴水,看到“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百姓诉求,这几年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
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在治理如此大的一个国家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纵览百年党史,总有些“赶考”路,走过了回头看,才发现曾经身处悬崖泥沼,遭遇惊涛骇浪。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跨千山万水、过荆棘险滩,中国共产党“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讲到最后仍言忧患:“总之,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
回到问题本身。思索“窑洞之问”,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看世界的丰富视角。
一个视角,是历史的长河;一个视角是全球的风云变幻。大历史观、大世界观,铸就了治国理政的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朝历代兴衰之因思考良多:“我经常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
向世界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书记审时度势:“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
还有一个视角,是眺望远方的战略远见。
“‘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重视战略策略问题”。
去年在陕北,窑洞墙上的一句话“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令总书记印象深刻,并由此想到:“《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毛主席是什么时候让大家学的?”
一本评价李自成功过的历史书,彼时在重庆和延安遭遇了两种待遇。一方弃若敝屣;另一方,毛泽东同志读了深受震撼,将这本书列入整风学习文件之一。
那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得知这个时间,总书记感慨:“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高瞻远瞩啊!毛主席在这里既指挥西北战场,又指挥全国战场,同时考虑的还有新政权建立之后的事。”
中国共产党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这是中国的历史纵深。
一个“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党: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
“窑洞之问”的第一个答案,是民主,走群众路线。
那个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豆选”深受老乡们欢迎。把豆子投到哪个碗里,就能选出哪个干部来。这可是村上祖祖辈辈没有过的事。
2021年秋天,陕西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端详油画上手捧瓷碗、欢喜投票的农民,轻声念起《选举歌》:“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步步引咱走正路。”
时光转眼间到了2021年11月5日,北京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习近平总书记大步走进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他此刻的身份,是一位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的普通选民。总书记郑重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4万多个乡镇,亿万人民也投下了庄严的一票。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有观察者将其称为,仿佛用筛子筛了一遍沙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却在中国有条不紊。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在960多万平方公里上徐徐铺展。
从“豆选”到“票选”,历史的坐标是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的沧桑之变,不变的是民主的内核。在一个有数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改变了什么?
战争年代,在中央苏区每遇战事,会开“诸葛亮会”,搞“群言堂”,作战方案吸纳了战士意见。民主,积小胜为大胜,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南海怀仁堂。1200多名各地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步入会场。“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民主,正是记者笔下的这一幕,改变了国家治理的方式。
这一幕也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7场座谈会,其中一场在湖南长沙。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中国的未来规划,交汇着来自一线、来自基层的声音。
再说全国两会。2020年,在度过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一段时间之后,全国两会于5月份在京开幕。人民当家作主的大事,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乡亲们托付我”“厂里的大伙儿嘱咐我”,两会上常有这样的发言。来自山峁戈壁、来自边疆海岛、来自田间地头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亿万人民的重托。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回想当年,1944年秋天,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件事:“‘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就在上个月,在京举办的一场“中外学者谈民主”的对话会上,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坦言,无论什么政体,都要为人民谋福祉,“这正是现代西方民主的最大问题”,而中国过去40多年来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听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吧:“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中国式民主的范畴,早已超越了将选票投入投票箱的一瞬间,也早已超越了迈进议事会场的那一步。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时常骑自行车下乡。老百姓看着这个干部亲切,什么都愿意说,他也由此发现正定是“高产穷县”,并找到摘帽办法。他还搞起了问卷调查,这在正定也是件稀罕事。街上摆上桌子,赶集的百姓一路过,县委的干部们就递上问卷:“老乡,县委正在搞调查,麻烦来填填吧。”
对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人态度鲜明。1962年初,毛泽东同志批评了有些同志怕群众批评的事:“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
“我常常提及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的‘窑洞对’。当年‘窑洞对’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吗?恐怕还没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这段讲话,直击要害:“如果把监督当成挑刺儿,或者当成摆设,就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相,有了失误、犯了错误也浑然不知,那是十分危险的。”
民主也是民心。
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进入了全球视野。
在“七一”重要讲话上点题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随后于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将其定义为:“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最初提出这一概念,在2019年上海考察期间,虹桥街道社区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跟随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看中国,可以更深刻感知民主的丰富内涵:北京前门草厂四条的“小院议事厅”、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苏州“协商议事室”,还有新时代“枫桥经验”……“接地气、聚民智”的众多有益探索,汇聚了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
那次在上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同外国政要的一次对话:“‘你们这么多城市、这么多人口,是怎么管的?’我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就是把管理职能分解到方方面面。系统性管理,各负其责,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党:
“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
离开延安没多久,1945年8月,黄炎培出版了《延安归来》。书中写道:“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斗转星移,70多年过去了。确如他所观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要好”,在“求进步”。当年的“窑洞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也未停止思考,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古往今来,从来都是“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但惟有中国共产党,主动选择在自我革命中淬炼锻造。
悠悠百年党史,有三份历史决议。
细读文本,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125次出现“错误”一词,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极为深刻;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列入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鲜明宣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党史上,那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往往是一次次绝境重生的自我革命。
1929年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8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田,召开了被称为“新古田会议”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奠基的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站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感慨九死一生的艰险:“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总书记告诫全党:“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他在一次研讨班上讲到这里时引用了《红楼梦》的一段话。“贾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说过一句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这些年,廉洁自律、反腐倡廉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早在浙江的时候,他在会议上谈到“激浊扬清”的话题,就提到党员干部失去律己之心后,“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的风险和可能。
2020年山西考察,说到塌方式腐败,总书记语气沉痛:“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还称之为共产党员,配这个称号吗?不给老百姓老老实实办事,不遵纪守法,我们的党是不会姑息迁就的。”
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批评煤炭领域的腐败,严肃问责:“这个账总是要算的。”对增量腐败坚决零容忍,对存量腐败只要揭露出来了也是零容忍!
雷霆万钧,抓铁有痕。亿万人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铿锵承诺。
“这里,我再用重槌敲一下响鼓!”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抬高了声音,面对来自各领域各行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他斩钉截铁:“党中央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特别是对那些攫取国家和人民利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人,对那些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要毫不手软、坚决查处!”
- 原标题:“窑洞之问”的答卷人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广州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国际航班清洁员
2022-01-14 17: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方芳一句大实话 竟引绿媒如此下作!
2022-01-14 17:18 台湾 -
中宣部长:坚决斩断不良内容接触影响未成年人的途径
2022-01-14 16:10 -
甘孜水电站厂房透水事故:最后2名失联者遗体被找到
2022-01-14 16:03 安全生产 -
去年公安部关停620万余个网络水军账号
2022-01-14 16:01 -
中国一人户数量超1.25亿
2022-01-14 15:53 养老与社保 -
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宏武被查
2022-01-14 14:15 廉政风暴 -
-
我国科学家成功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
2022-01-14 11:51 科技前沿 -
杭州新增1例确诊,系肿瘤科住院部护士
2022-01-14 11: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造谣“美国代表团抵京市民错时出行”,北京警方查获两人
2022-01-14 11:04 北京冬奥会 -
台军坠海F-16V飞行员部分遗骸疑寻获,家属前往殡仪馆指认
2022-01-14 10:24 台湾 -
行为引起新冠病毒传播严重危险,安徽一水果店主被立案
2022-01-14 09: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将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
2022-01-14 09:17 中国外交 -
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43例:河南98例、天津34例
2022-01-14 08: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军情五处诬称中国在英议会“从事政治干涉活动”,中使馆驳斥
2022-01-14 08:27 不列颠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98例
2022-01-14 08: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安阳公布58名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53人为同一中学师生
2022-01-14 07: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珠海14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2022-01-14 07: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26小时新增确诊119.5万例、死亡2525例
2022-01-14 07:31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72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43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347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评论 223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评论 915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
万斯:欧洲最大威胁不是中俄
-
鲁比奥辩解:美国需要回到制造业时代
-
在美乌克兰人限期7日离境?美官方:发错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选择…去打高尔夫球
-
鲁比奥告诉北约:特朗普快对普京没耐心了
-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盘暴跌,纳指进入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