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党同龄!庆祝“两弹一星”功勋王希季院士百岁诞辰
最后更新: 2021-07-26 09:46:08“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7月26日发文:1999年,国家颁授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如今仅有3人在世:92岁的孙家栋,92岁的周光召,年纪最大的,今天满100岁。他就是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王希季院士。王希季院士早期参与了“曙光号”载人航天飞船总体方案论证,支持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起步发展,为航天强国的建设持续贡献着宝贵力量。
王希季院士
早期探索
参与“曙光号”载人航天飞船总体方案论证
早在1966年,国防科委就主持召开了“载人宇宙航行规划会议”,会议认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可以越过生物卫星阶段,直接开展载人飞船研制,这一会议结论很快得到了国防科委与七机部的支持。1967年,王希季作为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带领总体方案论证组开始了多种方案总体设计。
总体方案论证组首先向七机部一院了解了当时正在研制的东风五号、六号的基本情况,以估算改装火箭所能接受的飞船重量。经过对飞船发射目的、乘员人数及发射时间的反复权衡,总体方案论证组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跳过生物卫星阶段,技术跨度较大,飞船总体方案应尽量保守,以1人飞船为宜。在王希季带领下,总体方案论证组于1967年9月完成了乘员人数为1人的“曙光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在向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汇报后,按照要求,总体方案论证组又先后完成了乘员人数为5人、3人、2人的飞船总体方案。经过比较,最终确定了乘员人数为2人的“曙光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
“曙光号”载人飞船方案设想图
虽然“曙光号”载人飞船研制工作于1975年终止,但王希季带领的总体方案论证组在飞船外形设计、总体布局、主动段飞船的应急救生、返回再入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了许多创造性成果。
广泛调研
支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飞船起步
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将航天技术列为第2个研究领域,并明确“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两个主题项目,“发展载人航天”被再次提上日程。王希季积极参与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工作,对世界航天的发展、现状及我国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航天投资比世界航天大国要少得多,既要借鉴别国先进经验,又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载人航天需要有选择地跟踪世界航天技术前沿,对某些有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为探索适当的发展途径,在“863计划”发布之前,王希季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委主任,已经于1986年4月至10月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空间站研讨会,组织大家从长远的目的而非近期目标来进行探讨。研讨会使更多的航天技术专家逐步形成共识:有必要及早对建立空间站进行预研,建立长期载人空间站系统应作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一个长远的重要目标。
在此期间,王希季还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十余册《太空站》(后更名为《空间站》),既广泛收集国外载人航天器及相关技术资料,又集中反映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使更多的人对此有所了解。
王希季组织编写的《太空站》
1987年9月,王希季率领考察团到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和美国载人飞行中心考察时,认真研究了美国航天飞机的整个发展过程。回国后,王希季发表了意见: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选择国际上发展成功的、由实践证明对我国确有重要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并且是国力能够承受的航天应用系统作为主要发展目标。目前,我国进入空间的技术水准还未达到相当水平,需要航空、航天两方面尖端技术且投资可观的航天飞机,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王希季考察访问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
不辍耕耘
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后,王希季持续关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其后续发展积极思考、建言献策,并参与了多艘神舟飞船的研制过程技术把关。1995年,王希季主持开展了《国际载人航天活动的调整和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课题研究工作。研究报告对国际载人航天调整和国外载人航天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发展问题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咨询意见。
2002年,王希季撰写、发表了《选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目标的讨论》,站在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载人航天的6项目标;撰写、发表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外部设计》,讨论了从中国社会对载人航天的需求出发,以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物质环境为目标的空间站和以发展天基航天为目标的天基航天站的外部工程系统的环境条件。
王希季与航天员在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前合影
王希季在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出厂评审会上发言
王希季参加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出厂评审会
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王希季,因为身体原因,已经远离工程一线。但是,他仍然时刻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建设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
美国新增确诊14136例、死亡54例
2021-07-26 08:54 美国一梦 -
31省份新增76例:本土40例
2021-07-26 08: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排查四川一无症状感染者在沪密接者97人次密接469人
2021-07-26 08: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浙江发布山洪灾害红色预警
2021-07-26 08:03 -
衡水中学:网传在美上市、进军深圳等内容严重失实
2021-07-26 07:48 中西教育 -
烟花即将二次登陆,李强龚正昨晚赴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再检查再部署
2021-07-26 07:41 上海观察 -
云南新增境外输入18例:近期均居住在缅甸
2021-07-26 07: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烟花”将再次在浙沪沿海登陆,上海已转移36.1万人
2021-07-26 07:29 极端天气 -
鹤壁卫河决口合龙成功!
2021-07-26 07:08 河南暴雨 -
珠海新增1例无症状,系南京返回人员
2021-07-26 06: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力做好台风“烟花”二次登陆前后防御工作!李强龚正今晚赴市防汛指挥部再检查再部署
2021-07-25 23:07 上海观察 -
逆转夺金!这次不说“对不起”
2021-07-25 22:39 东京奥运会 -
明日上海地铁6条线路停运,9条线路缩线运营
2021-07-25 22:18 极端天气 -
重走郑州地铁5号线:排水明沟变暗渠致泄洪不畅
2021-07-25 22:14 河南暴雨 -
这位救援战士是不是将军?是!
2021-07-25 21:50 河南暴雨 -
热解读|从青海到西藏 总书记两次考察丰富了这个理念
2021-07-25 21: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珠海金海大桥施工段箱梁垮塌已致2人遇难
2021-07-25 20:32 安全生产 -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系此前南京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归
2021-07-25 20: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昕雯”4:0进决赛,许昕“欲吹又止”太好笑了
2021-07-25 20:14 东京奥运会
相关推荐 -
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34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评论 52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评论 551“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评论 188最新闻 Hot
-
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
“美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又一例证?
-
60票赞成、25票反对,美参院批准了
-
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
大部分货源都来自中国,亚马逊慌了
-
欧盟外交官:有了90天喘息期,我们应效法佛陀冷静备战
-
他访华前发声:特朗普虚张声势,反倒给我们机遇
-
“就不跪”
-
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
美学者:对后美国时代的秩序,有理由乐观
-
美国产Model S/X无法“订购新车”
-
“特朗普是将资本的血管砍断,可能加速自己的衰败”
-
现货黄金破3200美元/盎司创新高,券商提醒
-
“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穿”,毛宁再转毛主席语录
-
菲律宾华人“钢铁大王”遭撕票遇害,我使馆发声
-
“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