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播+| 科技工作者日,重温总书记这三句话
最后更新: 2021-05-30 22:05:30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称这次大会为“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对科技工作者关怀备至、寄予厚望,为中国创新发展描绘了路径。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2013年9月30日,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一句“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触动了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科技课题相继走进中南海课堂,总书记对前沿科技始终关注,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这样说道。
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是科技大厦最重要的“地基”。
“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针对“卡脖子”问题,总书记一语中的点明症结所在。而后他又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基础研究工作往往是辛苦而枯燥的。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与付巧妹的一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
“80后”的付巧妹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言的7位科学家之一。
“我的工作是围绕人类古基因组学,从事演化遗传的研究,也就是通过古DNA探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总书记亲切问道:“从哪里来,你们搞明白了吗?”
“在努力搞明白!”
付巧妹向总书记汇报了她这些年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和自己对此的感受:
“经常有人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难维持实验室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去做热门研究。希望国家进一步引导不以‘有没有用’评价和发展基础研究……”
总书记听后深有感触:“对冷门怎么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
在此次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再次谈到“基础研究” ,要求加快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近日,在“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上,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等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吸引了众多目光,泛黄的纸页和手书的笔触中,流露出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1950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美国一位化学泰斗家中,一场师生间的长谈正在展开——
导师哈弗尔德说:“我对贵国目前的落后情况确信不疑。你若回到那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是相当困难的。”
“虽然我的祖国满目疮痍,但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祖国的。”学生答道。
回到祖国,这位学生成为现代理论化学研究的奠基人,培养了一批化学名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形容一代代科学家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2021年2月5日,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总书记特别指出:“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标签 习近平- 原标题:联播+| 科技工作者日,重温总书记这三句话
- 责任编辑: 张致远 
-
广州:离穗旅客需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021-05-30 21: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对付新冠如果像对付我一样用心,就不会搞成这样!”
2021-05-30 21:24 台湾 -
河南淅川老虎咬死饲养员,涉事安徽马戏团无养虎资质
2021-05-30 20:42 -
深圳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系夫妻
2021-05-30 20: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深圳11个案感染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
2021-05-30 20: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网为“南京胖哥”祈福:真正的平民英雄!
2021-05-30 20:25 观察者头条 -
《隐秘的角落》作者打针后腰疼上热搜,涉事中医院被罚3.5万
2021-05-30 17:27 医学 -
广州此轮疫情均感染印度发现的变异株
2021-05-30 16: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解放上海“不入民宅” 毛泽东用四个“很好”点赞
2021-05-30 16:5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听总书记讲党史故事|单家集夜话
2021-05-30 16:4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王忠林当选为湖北省省长
2021-05-30 16:01 高层人事 -
台湾新增355例确诊,其中89例“校正回归”
2021-05-30 14:53 台湾 -
中科院院长侯建国:严格标准,把好院士队伍“入口关”
2021-05-30 14:21 -
声称扩建中业岛后,菲律宾又抗议中国船只
2021-05-30 13:57 南海局势 -
“我马上要去大陆打疫苗”
2021-05-30 13:42 台湾 -
南京再通报: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件
2021-05-30 13:39 -
南京见义勇为男子去世为谣言
2021-05-30 13:32 网络谣言 -
云南野象群进入玉溪红塔区,国家林草局5名专家赶赴现场
2021-05-30 12:21 观察动物 -
广州公布1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详情
2021-05-30 12: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热解读|这句话 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2021-05-30 12:06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35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43“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8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