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对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有信心,全年CPI涨幅将明显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如何全面客观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依然为负原因何在?碳达峰、碳中和是否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围绕热点问题,经济日报与中国经济网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中国经济仍处在稳定恢复之中
记者: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一季度经济的含金量如何?中国经济是否已完全恢复常态运行?
盛来运:今年一季度,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组织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8.3%,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可以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比较高、成色比较足。
客观看待经济形势,需要从多个视角分析比较,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总体数据,也看中观行业变化情况,还要看市场主体的表现和感受。
从同比来看,去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为-6.8%,导致基数比较低。为初步消除同比基数的影响,我们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出两年平均增速为5%,这一增速就平稳得多。从环比来看,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0.6%的环比增速说明当前经济恢复边际放缓。
最近很多专家在讨论经济是否恢复了常态,对此可以有3个参照标准:一是绝对水平,二是平均增长速度,三是潜在增长率。从绝对水平看,去年前三季度总量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但从平均增速和潜在增长率来讲,还有一定距离。初步测算,我国现阶段潜在增长率在5.8%左右,有专家更乐观的估计是6%或更高一点。从这个角度看,5%的两年平均增速不仅低于2016年至2019年平均增速,而且距离应达到的潜在增长率还有一定缺口,说明当前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不能说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
从中观看,行业恢复不均衡。比如工业恢复相对较好,服务业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较大。一季度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长4.7%,而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都在6%以上。此外,微观主体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去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更大一些。原材料价格成本在上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改观,实体经济仍处在恢复之中。从这些情况看,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做好对企业的纾困帮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巩固经济复苏的基础。
“前高后低”不代表经济走弱
记者:随着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越来越小,今年的GDP增速是否会逐季下降?
盛来运:去年一至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根据去年“前低后高”的事实,今年的同比增速大概率是“前高后低”。
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不能得出中国经济持续走弱的判断。要结合环比、两年平均等视角综合研判。实质上,从环比增速、结构优化、新动能成长、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一些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有条件有潜力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比如从先行指标看,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创近期新高,4月份保持51.1%的相对高位,表明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势头良好。
记者: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与往年平均水平相比,表现如何?
盛来运:过去5年,除去年一季度受特殊因素影响外,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均在1%以上,均值为1.8%,今年一季度0.6%的环比增速确实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但其中有一些特殊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去年四季度经济恢复较快,基数较大。而今年1月份至2月份局部地区出现散发性疫情反弹,给服务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带来较大影响,客观上影响了环比增速。此外,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接近潜在增长速度时,增量的变化是边际递减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向潜在增长率逼近,边际放缓也是正常表现。
记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盛来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一方面要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
但是,碳达峰、碳中和也将创造新发展机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并推动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转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中国经济会攻坚克难,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有信心
记者: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消费已恢复元气?
盛来运:同比高增速主要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如果消除基数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只有4.2%,低于过去几年常态化的平均增速,大概有两个点以上的差距。这说明,当前服务业和消费受疫情的影响还比较大,恢复至常态还需要继续努力。
不过,从3月份数据来看,消费正在边际好转。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比1月份至2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变化。此外,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为1.75%,显示出消费继续改善,也反映出我国消费市场比较广阔,潜力比较大,弹性比较足。随着疫情好转和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记者: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6%,如何看待这“一冷一热”?有人担心可能重回“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对此您怎么看?
盛来运:这个问题确实需要高度关注。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总量比2019年同期低3.9%,两年平均下降2.0%,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绝对量水平。制造业投资是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先行指标,说明当前我国制造业在恢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影响制造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供应链、产业链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观望气氛较浓。二是与企业的资金能力有一定关系。面对疫情,对企业来说保生存是第一位的。去年三季度以前,企业利润是负增长,四季度才开始转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自主投资能力。但是,这两个方面都在好转,企业效益已经出现积极变化。
目前有关各方都在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相信随着疫情有效好转和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会有积极变化。
关于对“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担忧,我认为不能从表面数据得出这个结论,而要从实际动力结构变化来分析,到底是什么拉动了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从“三驾马车”的贡献来看,今年一季度18.3%的GDP增速中,有11.6个百分点由消费贡献,贡献率达到63%;投资转化成资本形成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是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占2.2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3%。可以看出,一季度经济增长是消费、投资、进出口共同拉动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尤其是消费的“压舱石”作用明显。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不会回到投资拉动的老路上去。
全年物价将温和上涨
记者:一季度CPI同比持平,但PPI却快速上涨,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胀压力?
盛来运:当前,我国市场价格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一方面,CPI仍处低位,一季度同比持平,3月份由负转正增长0.4%;另一方面,3月份PPI同比增长4.4%,比上个月跳升了2.7个百分点,令市场担忧通胀是否会加速到来。
目前国际通胀水平确实有所抬升,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虽然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但一些发达国家疫情得到明显缓解,疫苗加快接种,增强了国际社会共抗疫情推动发展的信心。二是在总需求拓展的同时,生产端供应跟不上需求扩张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原材料生产国和供应国还没有及时复工复产,供需缺口是价格上涨的基础。三是一些国家扩张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外溢效应,催生了世界范围内价格上涨的预期和趋向。此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封锁等都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
对我国来讲,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首先,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3%。第二,我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不支持出现大规模的价格上涨。从基本面看,目前我国生产扩张的幅度快于需求,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供大于求的现实使物价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从政策面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通过精准调控支持薄弱环节,通过“六稳”“六保”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第三,从结构性因素看,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至常年状态的90%以上,生猪的生产供应是有保障的,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通胀压力。第四,从传导机制看,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确实存在,但是逐渐递减。我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相对较长,下游产品竞争比较充分,很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影响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会受到一定抑制。
从后期走势来看,由于基数、结构性因素及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将呈现温和上涨的状态,但总体可控,全年CPI涨幅将明显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 原标题:全面客观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 责任编辑: 于文凯 
-
涉鼓吹违法,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8名前成员被校方取消校务代表资格
2021-05-07 09:00 香港 -
FAST首次探测到脉冲星三维速度和自转轴共线
2021-05-07 08:57 -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
2021-05-07 08:20 -
小学生遭体罚致头皮骨分离,52岁教师被刑拘
2021-05-07 08:00 -
新规出台!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出具的报告负责
2021-05-07 07:26 依法治国 -
一箭双星!长征系列第369次升空
2021-05-07 06:37 航空航天 -
只要瓶盖不要奶,新华社:该对选秀链条畸变动刀了
2021-05-06 23:31 -
国务院安委办:吸取墨西哥轨交事故,彻底排查重大风险隐患
2021-05-06 22:33 -
为了这件事关上海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现场推进会!
2021-05-06 21:48 上海观察 -
一部手机走医院,瑞金先行先试!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速,赋能便捷就医新场景
2021-05-06 21:39 上海观察 -
时隔6年,多省份再推荐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2021-05-06 21:16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21-05-06 20:33 -
香港将承认内地离婚证
2021-05-06 20:09 香港 -
央行5月20日发行新版心形纪念币,主题为“琴瑟和鸣”
2021-05-06 20:00 -
央媒:这次G7外长会是典型的“岳不群”风格
2021-05-06 19:53 -
研究显示:世居西藏的各民族都来自中原
2021-05-06 19:53 观察者头条 -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今晚开幕
2021-05-06 18:35 -
海口警方:“凤凰智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
2021-05-06 17:44 -
全球最大新冠疫苗车间封顶,建成后年产能达30亿剂
2021-05-06 1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欧盟报告称中俄开展“疫苗外交”,汪文斌反问:欧盟做了什么
2021-05-06 16: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37“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8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7“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3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61最新闻 Hot
-
“美国谈判筹码比想象中更少,中方根本不急”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