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清华考察 “学长”习近平这样诠释心中的“大学之道”
最后更新: 2021-04-22 12:36:12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四月的北京,清华园内紫荆芳菲、绿影婆娑,清华学子迎来了他们的“学长”习近平。
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看望正在训练中的校篮球运动员、考察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和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这位从清华园走出来的最高领导人,为母校110周年校庆送上祝福,更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勾画蓝图。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次在清华大学考察,他再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对中国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5年前,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称清华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5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强调,“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110年来,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清华大学执教;钱三强、王淦昌等14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为国家输送了无数栋梁之才。
“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引领着清华大学始终行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端,成为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主楼二层大厅看望部分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
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他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培养一流人才方阵,习近平还提出,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
——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协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催生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高校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正如习近平在此次考察中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要坚持开放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才能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习近平在此次考察中强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离开学校时,同师生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鼓励青年“接力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在习近平心中有着很重很重的分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对于教师,习近平强调“三要”: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要坚定信念。
对于青年,习近平语重心长,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这就意味着,广大青年不仅是现在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的主力军。同向同心,当代青年与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不期而遇。对当代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
他寄语青年十六个字——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
如何才能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殷殷嘱托、发人深思,切切勉励、催人奋进。
标签 习近平- 原标题:赴清华考察 “学长”习近平这样诠释心中的“大学之道”
- 责任编辑: 张致远 
-
第一报道 | 着眼人类共同利益,习主席这样倡导
2021-04-22 12:3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守护蓝色地球,习近平这些倡导深入人心
2021-04-22 12:3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文昌:本月23至30日禁止体育娱乐广告性飞行活动
2021-04-22 11:36 航空航天 -
被拘特斯拉车主丈夫:不敢妥协,怕污名后难做人
2021-04-22 10:30 大公司 -
“外国人看中国的眼睛亮起来了”
2021-04-22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特斯拉第四次回应:恳请还原真相
2021-04-22 10:11 大公司 -
周小川:如果美国老用美元搞制裁,人民币也会起来
2021-04-22 09:48 博鳌论坛 -
新华全媒+|清华园里话育人
2021-04-22 08:3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惠企利民!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2.6万亿元
2021-04-22 08:34 -
31省份新增确诊6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4-22 08: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早前用心反驳西方,后来发觉他们是有偏见”
2021-04-22 08:16 香港 -
“以前播种子,国产的伴着沙土撒,进口的就一粒一粒摆”
2021-04-22 07:59 聚焦三农 -
朱镕基当年这段话,为印企走向中国播下种子
2021-04-22 07:49 老外在中国 -
中车四方在美制造地铁车厢开始载客试运行
2021-04-22 07:43 -
王毅:日方应审慎处理福岛核废水问题
2021-04-22 07:20 福岛核泄漏 -
云南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2021-04-22 06: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消协回应:尊重消费者是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
2021-04-21 23:04 大公司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深夜发声
2021-04-21 22:13 大公司 -
郑州特斯拉体验中心:会提供事故前半小时行车数据
2021-04-21 21:53 大公司 -
李克强在成都对“蓉漂”们说:希望你们工作生活都“巴适得很”
2021-04-21 21:06
相关推荐 -
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81“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91“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79“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7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