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最后更新: 2021-02-28 21:41:24去年12月
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表采样返回任务
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圆满完成
但中国航天人对于月球的探索
并不会止步于此
后续我国还将发射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多个探测器
继续对月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当年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制定者
首任总指挥栾恩杰
独家解密中国探月不为人知的故事
接“嫦娥”回家 这是对祖国的承诺
2020年12月17日,当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区时候,前方指挥所里一位80岁的老人激动不已,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待到四子王旗会,工程大计好收官。我今天来,就是迎接我们的嫦娥从月亮返回它的家乡,返回它的祖国,所以我来到这里心情非常激动。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当时同事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去四子王旗,因为零下30多度的低温,加之返回时又是凌晨,担心老人身体受不了。
记者:您为什么一定要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一定要去,我跟你说过,当嫦娥一号起步的时候,我们充满了自信,向中央的承诺要完成三步走,我们会一步一步完成的。你知道下定决心、确定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差距是质的变化,是从一张纸变成现实,一个设想,一个梦想变成我们今天的现实,摆在世界上的现实。所以我说开始中国人就说要有头有尾。
记者:是您对祖国的约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约定,所以我说我一定去。
大学学习电机专业的栾恩杰,从小的梦想是当一个会修手表的工程师,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与航天打交道。大学毕业后,由于国防工业发展需要,他最终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工作,开始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从事导弹研究的时候,我们就感到身上的任务就不是一般的工业部门,把手头的任务做好,这是我首先完成的任务。
正是这份责任和对于国家的热爱,让栾恩杰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成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航天的能力,经过10年的酝酿,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并且明确的目标是,先发射一颗卫星能去到月球,这是具有探索月球能力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我们的目标明确是什么呢?要获取月球全景照片,这也是个目标,这是科学目标。比如说研究图像,利用这个数据得到对月球的理解,这是科学目标。我们去怎么被月球捕获,怎么落下去,落下去怎么返回来,这些这是工程目标。
如今,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这不仅完成了栾恩杰当初的梦想,也实现了中国探月三步走的目标。
“台筒艇”三步走 一波三折造“巨浪”
和探月工程一样,我国首枚潜地导弹“巨浪一号”也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披荆斩浪、一飞冲天。栾恩杰当年就是这型导弹的总指挥。这型导弹的研制并没有像探月工程一样实现六战六捷,而是在12年的研制历程中,经历多次失败才最终成功,一起来听听“巨浪一号”背后的故事。
潜地导弹是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1967年中国决定研制第一枚潜地导弹,这是继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又一项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决策。1970年巨浪一号正式开始研制,一段艰苦的征程就此起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国家)还是基础工业很薄弱的时候。但是对我这个弹而言,可以说我没有资料可以看,我们从别人手里拿不到任何东西。
虽然我国在之前已经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但由于巨浪一号要装配到潜艇上,所以它的体积不仅要小,还要保证威慑力,这就使得所有技术都面临很多挑战。
为此,科研人员考虑采用固体发动机,并制定了“台筒艇”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在地面发射台进行试验,成功发射之后,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台筒试验成功后,最后一步直接进行潜艇发射。
- 原标题:从一张纸变成现实!独家专访栾恩杰 解密中国探月不为人知的故事→
- 责任编辑: 于文凯 
-
-
官方通报“女子举报被镇党委书记掌掴”
2021-02-28 19:39 基层治理 -
中科大26岁特任教授攻克世界难题
2021-02-28 18:46 -
148亿元重磅交易敲定!苏宁易购引入深圳国资
2021-02-28 18:45 上市公司 -
“承诺了就要兑现”这段视频火了
2021-02-28 17:24 扶贫攻坚战 -
-
47名乱港分子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2021-02-28 16:15 香港 -
-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1-02-28 15:5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2021-02-28 15: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修路到台湾,我们是认真的
2021-02-28 15:50 政策风向标 -
2月制造业PMI为50.6%,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2021-02-28 15:46 中国经济 -
我国生猪九成以上从国外引种扩繁,37个本土品种濒危或灭绝
2021-02-28 15:06 -
“毋庸置疑,中国处于第一方阵”
2021-02-28 15:0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02-28 13:16 -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第二集:寻路中国
2021-02-28 12:33 扶贫攻坚战 -
庄严承诺丨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2021-02-28 12:30 扶贫攻坚战 -
国家能源局谈美国得州大停电
2021-02-28 11:15 -
吉林化纤公司工人吸入有毒气体,致5死8伤
2021-02-28 10:58 安全生产 -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2021-02-28 10:09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37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评论 374“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评论 153“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255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