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朱鹮》,上海歌舞团为何能二度登上央视春晚?
最后更新: 2021-02-16 12:36:31《朱鹮》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除夕之夜,上海歌舞团舞蹈 《朱鹮》“飞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5分30秒的舞段浓缩了同名舞剧精华,25只神情各异、姿态蹁跹的吉祥鸟融入水天一色,带来春的气息与诗意。被惊艳的全国观众们迅速把“《朱鹮》绝美”刷上了微博热搜。
从文华大奖获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而来的舞蹈《晨光曲》,到蜚声海内外舞台的《朱鹮》选段,上海歌舞团两部“现象级”舞剧中的精彩舞段都以独立节目形式亮相春晚。近年来,上海出品的原创作品一次次为舞台吹来创新风,它们的真诚与品质一次次践行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辽阔前景——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结合了舞台艺术与电影蒙太奇思维,展现当代舞剧创作的美学新精神,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朱鹮》主题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舞蹈将如此宏大的命题落实在珍稀鸟类上,既巧妙又精准地传递着人与自然界生灵平等共处的理念。”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这两部舞剧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国舞蹈创作的最高水准,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的‘春光无限’。”
《永不消逝的电波》
现代性融合创新舞台美学,带动视觉艺术突破
舞剧《朱鹮》是上海歌舞团近年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爆款”之一。2014年首演至今,这台舞剧已在世界各地累计上演250多场。一台构思于11年前、首演于七年前的舞剧,为什么依然受到当下观众的热烈追捧?
“观众在春晚舞台看到了舞蹈外观的‘形’,但他们被打动的根源还在于艺术内在的‘质’,即《朱鹮》所展现的现代审美与承载的价值观。”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罗怀臻认为,在文艺工作者深入探索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朱鹮》以其独特的现代性融合美成为舞台艺术美学创新点,“地球不只属于人类,而是属于蓝色星球上所有的生灵。这种现代理念、文明意识契合了当下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带来更多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回忆,《朱鹮》的创作冲动来自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一次“偶遇”——世博会日本馆展示着朱鹮的生态面貌,一幅幅美丽图景打动了上海的艺术家。“《朱鹮》的故事,讲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创作团队曾数次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收集影音资料,丰富创作积淀,其间数易构思,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智慧,细细打磨四年才终于成型。
经过主创团队的高度浓缩和精心打磨,《朱鹮》亮相今年央视春晚舞台,惊艳了全国观众。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饰演鹮仙,另有24位女演员扮演群鹮,她们通过指尖轻颤、小弹腿以及面部微表情的精准演绎,表现出朱鹮的纤细与敏感。为了描摹出鸟类“涉” “栖”“翔”的优雅姿态,《朱鹮》创新舞蹈语汇——演员们下身肢体动作参考芭蕾等西方舞蹈元素,上身动作则采用中国舞元素,一股飘逸灵动的气息扑面而来。
《朱鹮》
这种融合创新的思路延续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不仅实现了多舞种大幅度跨界,还创造出交融性美学风格,集电影蒙太奇、音乐剧情境、大歌剧气场等特质于一体。创作之初,离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已有一个甲子,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者“李侠”的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在我国舞蹈领域,红色谍战题材长期空白。舞剧创作不可能复制电影的线性结构,但全新的舞台技术应该可以让舞蹈空间“开口说话”!于是,“舞剧蒙太奇”“倒带式回放”“可移动景片”等创新性艺术手法被带到了舞剧里,舞者们舞出了英雄的告别:“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耳熟能详的深情告白,被赋予了“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的时代意义。舞剧打破回忆与现实的屏障,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诠释了经典红色故事的当代感动,成为席卷全国的“爆款”作品。
融入时代语境,激发“双创”内生动力。对于“破圈”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鹮》,罗怀臻认为,这些作品在主题表达、思想发掘、舞台呈现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创作风气,为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予借鉴的范例,由此能够带动本行业、本剧种乃至整个舞台艺术、视觉艺术的突破。
《永不消逝的电波》
“双创”激荡上海文艺创作活力,佳作迭出“有备而来”
目前,舞剧《朱鹮》已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出了250多场,诞生两年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超过200场,仍一票难求。据悉,春晚演出后,上海歌舞团踏上全国巡演的道路,预计2021年这两台高口碑舞剧都将迎来第300场演出。
上海出品的优秀舞台作品为什么能长演不衰?“在每一部新舞剧的项目研发和策划讨论中,我们始终慎之又慎,保持着‘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永追求一流’的态度。”陈飞华认为,上海多措并举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生态。
又岂止是《朱鹮》与《电波》,又岂止是上海歌舞团。正如评论家们所言:“上海文艺创作佳作迭出,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在文旅部发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中,上海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沪剧《敦煌女儿》等11部作品入选,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三。据统计,为践行和探索 “双创”理论,上海于2016年开始实施“十三五”重大创作选题工程,截至2020年已积累了96部重大重要舞台艺术创作选题,其中70多部已经陆续上演。在上海,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改革强音正越发自信,越发响亮。
标签 春晚- 原标题: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朱鹮》,上海歌舞团为何能二度登上央视春晚?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习声回响|温暖聆听·弘扬改革精神 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1-02-16 11:24 -
习近平这样“典”亮春天 | 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
2021-02-16 11:22 -
31省新增确诊16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2-16 08: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直抵人心
2021-02-16 08:01 扶贫攻坚战 -
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2021-02-16 07:59 扶贫攻坚战 -
此时刊发总书记这篇文章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1-02-16 07:56 扶贫攻坚战 -
“慧眼”新发现!这个“冕”竟能逃离黑洞
2021-02-15 21:09 科技前沿 -
天问一号刚来了个“侧手翻”!
2021-02-15 18:32 航空航天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发现古墓3500余座
2021-02-15 17:40 考古 -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2021-02-15 16:06 扶贫攻坚战 -
《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
2021-02-15 15:0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调查:过去一年单身和已婚人群幸福感几乎没有差距
2021-02-15 14:11 -
-
-
最高检:有不法分子将假疫苗走私至境外,败坏国家形象
2021-02-15 13: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春佳节,感悟习近平心中的家与国
2021-02-15 12:18 -
武汉,别来无恙!
2021-02-15 12:16 -
总书记的一周(2月8日—2月14日)
2021-02-15 12:13 -
《自然》:两款mRNA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株效力稍降
2021-02-15 10: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81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4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5“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