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出生人口降幅或超一成,未来几年恐跌破1000万
最后更新: 2021-02-14 11:50:29近期以来,出生人口数据广受关注,持续引发热议。
出生人口跌幅下滑或超一成
据第一财经2月14日消息,公安部近日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
数据发布后,有人对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数据,认为出生人口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不过,这种说法显然没注意到口径问题。毕竟,公安部公布的数据,不是全部当年出生人口,因为部分人还没有上户口,具体数量未知。
准确的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还要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新生儿数据具体何时公布?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进行的,于第二年4月份公布。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将在4月份向全社会公布。”
而根据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一九年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同口径下,2020年比2019年减少了175.5万人,下降幅度约为14.9%。
目前不少地方已发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降幅多在1~2成之间。比如,2020年银川出生人口下滑了11.89%,粤东潮州2020年活产儿数量同比下降了14.57%,粤西阳江2020年出生人口降幅为14.46%。浙江温州同比减少19.01%,县级市慈溪下滑约12.27%。
当然也有城市下降幅度大一些。如浙江的山区市丽水,全年出生22799人,比上年减少7041人,下降了23.6%。
不过,总体来说,15%左右的下降幅度谈不上是断崖式下滑。这是因为,一方面,2020年初暴发了疫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分析,疫情期间,大家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到底啥时候结束,什么时候可以正常到医院检查等,所以疫情对生育存在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经过5年的时间,二孩效应已经逐渐弱化,因此出生人口继续走低也属正常。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回升到178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但此后的2017年和2018年又出现了连续下降,分别为1723万和1523万。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2020年出生人口继续下滑,也是二孩效应逐渐弱化的体现。
生育率跌破警戒线:未来几年出生人口可能跌破千万
尽管出生人口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但我国早已拉响了低生育率的警报。在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辅导读本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写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文章指出,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从近四十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及近年来的结婚对数数据变化来看,未来的出生人口数量很可能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总体上,当前生育的主力是23岁到35岁的群体,即1985~1997年出生的人群。从数据来,1985年到1997年,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其中最高峰的1987年甚至达到了2508万,1988年到1990年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1994年之后,年出生人口开始低于2100万。
1998年之后年出生人口开始低于2000万。其中,1999年仅为1826.5万。进入新世纪后,出生人口进一步走低。其中,2001年跌破了1700万,到2004年,只有1588万。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随着1998年至2003年出生的人群逐渐进入到婚育阶段,出生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滑。
表:近四十年来历年出生人口(单位:万人)
实际上,结婚人数也是一个重要参照。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46.9万对,不过在经历这一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首次跌破1000万对,比2013年减少了400万对,下降了三成。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越大,结婚的年龄就相应推迟。比如北上广结婚的年龄都会比中小城市高。同时,城市化、生活水平提高后,生活道路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大城市选择不结婚的人很多。
2012年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的李小姐说,大学宿舍6个女生,大多是1989、1990年的,至今还有一半的人没结婚。
总体上,结婚人数的持续减少,必然也会带动出生人口数量的下滑。按照当前的速度,几年后,我国年出生人口将很可能降至1000万人以内。
图:近十年结婚对数
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
从历年出生人口来看,由于1962年后,我国进入到长达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期,因此最晚在两年后我国即迎来退休高峰期。退休高峰伴随着低出生育率,将进一步放大老龄化的压力。
《建议》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针对生育压力大、生育意愿走低、出生率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包括杭州、河南等不少地方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措施。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鼓励生育要落到实处,对准痛点,真正解决人们“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提高生育意愿必须要有一系列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要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要急年轻人之所急,想年轻人之所想,创造一个让年轻适龄人愿意结婚,愿意生孩子的环境。
以教育为例,丁长发说,现在生育和养育成本非常高,比如好一点的幼儿园学费远超大学,大城市里一个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投入很大。因此,未来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补足教育等方面的短板。
- 原标题:2020年出生人口降幅或超一成 未来几年恐跌破1000万
- 责任编辑: 连政 
-
新年攻略,来这里开启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吧
2021-02-14 11:17 -
“我是来干事的,不是来当官的”
2021-02-14 09:19 高层人事 -
-
-
无论在哪里过年,习近平这些话不能忘
2021-02-14 08:02 -
习近平这样“典”亮春天 |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2021-02-14 08:01 -
焦点访谈: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情暖社区
2021-02-14 07:58 -
“大陆若提供疫苗,不要马上拒绝”
2021-02-13 23:42 台湾 -
“海淀老师侵犯学生隐私”,校方回应
2021-02-13 22:07 中西教育 -
春节期间依然污染频发,为何?
2021-02-13 22:03 雾霾天气 -
“坐高铁50度以上白酒只能带两瓶”,引热议
2021-02-13 21:31 -
习声回响丨温暖聆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2021-02-13 17:1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大年初二也不休息...”
2021-02-13 17:04 台湾 -
一声爸妈,就是过年!
2021-02-13 15:48 节日谈 -
闽宁镇等拟获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
2021-02-13 15:13 扶贫攻坚战 -
张文宏:靶向性抗病毒药物5年内应该能成功获得
2021-02-13 14: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同比增223%!除夕和初一全国快递处理超1.3亿件
2021-02-13 13:20 -
我驻外人员、华侨华人、留学生热议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021-02-13 13:18 新时代之声 -
这个春节,一起向英雄致敬
2021-02-13 13:18 节日谈 -
网友反映河南汝州有学校强制补课,当地官方回应
2021-02-13 12:41 中西教育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