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宁同期连发两篇Nature
当地时间5月13日,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2篇论文在Nature同时上线。
这是颜宁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学术生涯的第33、34篇CNS论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解析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的冷冻电镜结构及其反应机理,对靶点抑制剂的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Nature创刊150周年改版时,颜宁曾发微博吐槽“真丑,以后再也不首选发Nature。”不知道这次2篇Nature是否为首选?
2篇Nature同时上线
此次上线的两篇Nature论文,颜宁均为共同通讯作者。
第一篇文章报道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的冷冻电镜结构,并揭示了ACAT1的催化机理和主要作用底物,为开展ACAT1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胆固醇相关疾病潜在药物靶点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分子基础。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钱洪武为论文的另一共同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鄢仁鸿为并列第一作者。
第二篇文章介绍了人类DGAT1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研究首次揭示了人源DGAT1同源二聚体结构以及其底物acyl-CoA的结合位点,对DGAT1靶点抑制剂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贝勒医学院教授周鸣为该文章的另一共同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博士生王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钱洪武、博士韩亦沫及贝勒医学院博士年寅为共同第一作者。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篇文章,Nature的收稿日期均为2019年5月24日,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在线发表日期为2020年1月6日,被Nature录用的日期为2020年3月17日。
对此,颜宁在iNature公号文章留言,吐槽Nature的“神操作”。
“开挂”的学术生涯
谷歌学术显示,这是颜宁的第33、34篇CNS论文。自2004年以来,她以平均每年约2篇CNS的速度产出。
去年,更是以2篇Science、2篇Nature、1篇Cell打破了自己的年发表记录。
文章发表后,她还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表示了庆贺。
颜宁的学术生涯一直“开挂”。
2000~2004年,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师从施一公。随后,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出站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年仅30岁的她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16年6月,她入选Nature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颜宁接受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同年起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这一度引发热议。
颜宁 图片来源:普林斯顿大学
时隔一年,颜宁回国参加“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时接受采访,介绍了离开清华、前往普林斯顿任教一年的心得以及做科研的体会。
被问及为何她的科研成果如此高产且都是重量级时,颜宁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前面播了十年的种子,现在终于收获了。比如说,我今年在《科学》发了三篇论文,虽然这些成果在我心里面的重量级不太一样,花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只是特别凑巧在一块发出来了。
2019年,颜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对“青椒”的建议
学术生涯一路开挂的颜宁,在去年6月到访西湖大学时,和在座的青年PI们交流了自己做科研的心得。
颜宁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
她说:
“新建实验室的同事,如果觉得很烦闷,压力很大,千万不要因此有了次生压力。这个经历想必很多初建实验室的人都会有,但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总会过去。”
“作为年轻PI,你一定要去参加学术会议。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人,不能是‘小透明’。”
“现在邮件、微信太多了,如果你不有意识地控制,杂事无穷无尽。一定要勇敢地说NO,对我而言,平时饭局什么的,基本能逃就逃。其实就是一句话,把时间、精力、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research中去。”
“我自己常常感慨,和学生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不要和学生走得太“近”,也不要太“远”。切记我们不是学生的玩伴,而是可以值得信任的老师,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
标签 颜宁- 原标题:继续开挂!颜宁同期连发两篇Nature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又一家!中国市场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添新成员
2020-05-14 20:25 金融圈 -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已指导丰巢上海区域调整相关措施
2020-05-14 20:19 大公司 -
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已进驻20家单位
2020-05-14 20:04 中央巡视组 -
热解读 | 山西行首提环保“四治” 习近平生态足迹背后有深意
2020-05-14 19:3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6次地方考察,习近平关注哪些重点
2020-05-14 19:3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2020-05-14 19: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针对夏季特点完善要求,引导群众科学防护
2020-05-14 18: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75岁老人开保时捷撞伤3行人,警方通报
2020-05-14 18:22 上海观察 -
浙江:幼儿园内不建议戴口罩
2020-05-14 18: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法国执意对台军售,还称大家应关注抗疫
2020-05-14 17:17 台湾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05-14 16:43 -
热解读丨再赴山西,习近平为何多次提到这个关键词
2020-05-14 16:38 -
第一观察 | 总书记“非常时期”的“非常节奏”
2020-05-14 16: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国人大:离婚冷静期制度,家暴不适用
2020-05-14 16:13 婚姻故事 -
民政部:指导督促红十字会对前期慈善捐赠做好收尾工作
2020-05-14 16:08 慈善 -
商务部:我国4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实现正增长
2020-05-14 15:19 中国经济 -
全国检察机关一年收到群众信访97万余件,7日内“应回尽回”
2020-05-14 14:57 信访工作 -
两部门: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2020-05-14 14:55 中国电影 -
今年要“交总账”,国务院扶贫办和云南开会研究“硬骨头”
2020-05-14 14:46 扶贫攻坚战 -
全国人大:禁食野生动物要把握界限,地方立法应做好衔接
2020-05-14 14: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123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90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9“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22“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6最新闻 Hot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