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神山”里探神兵(记者探营)
●整个建筑采用鱼骨状布局,每根“鱼刺”都是独立的医疗单元,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活动空间、交通路线分区分流,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从听令出征,到军队医疗工作者的脚步声在火神山医院病房响起,不到12小时。全军的精锐医疗力量集结于此,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病房里,配备输液泵、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空气杀菌等装置,还安装有网络、电视、独立卫浴等设施,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救治环境
火神山医院接收首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范显海摄
2月15日,武汉突然降温,雨雪骤起。
极端天气加上限行,街头只有戴着斗笠的环卫工人在作业,城市显得格外冷清。伴着呼啸寒风,记者前往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畔的火神山医院探访。
火神山医院是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专科医院。2月3日起,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与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的450人纳入统一编组,组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火神山医院承担医疗救治任务。
火神山医院隔离病房医疗人员挥手致意。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这几天来火神山医院采访的记者很多,每次我都很担心,怕谁不小心感染了。”进入医院病区前,工作人员拿起一把酒精喷壶对着我们细细喷了一遍。
救人如救火,一切都在跟时间赛跑
沿着一条蜿蜒小道,走到白色二层“箱式”医疗区前,我们才发觉,这片建筑竟如此庞大,面积3.4万平方米,病床数近1000张,相当于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顺着工作人员通道进入医疗区,不一会儿,记者便迷路了——眼前岔道颇多,一个个“模样”相同的病区排列其间,若不是有指示牌,在这里恐怕寸步难行。
据介绍,为了保证不同病区之间的隔离效果,火神山医院整个建筑采用鱼骨状布局,每根“鱼刺”都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活动空间、交通路线都有分区分流,以减少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早晨8点半,正是白夜交班时间,看着一队队医护人员从身边掠过,匆匆的脚步声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火神山医院的节奏,救人如救火,这里的一切都是在跟时间赛跑,跟死神赛跑。
感染七科一病区护士陈红回忆,医护人员们从接到命令开始,就进入了战时状态。2月2日半夜2点起床,半小时后集结,早上8点55分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便降落在了武汉天河机场。此后每五分钟一架次,8架运输机满载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医和物资,飞抵武汉。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红色标语下,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整装前往火神山医院。
当天下午,踏上刚刚硬化完的沥青路面时,陈红还能感觉到尚未消散的热气。从听令出征,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在火神山医院病房响起,还不到12小时。
到达火神山医院后,医疗队顾不上休整,进入医疗区当起了清洁工,当晚又抽组骨干前去熟悉场地环境、设计工作流程、做好值班表,并配备了病区急需的器材、药品,开通了网络信息系统,做好病人收治前的全面准备工作。
2月4日9点26分,第一批病人入住火神山医院。2月13日下午,第一批出院患者告别这里。
“如果不是火神山医院,如果不是军队医疗队的雷厉风行,我恐怕都撑不到现在。”一位患者通过微信,这样感谢陈红护士。
此前,建设者们在数千万“云监工”的注视下昼夜不息地抢工;现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又在这里打响了一场更为紧张而激烈的大会战。
在这里,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主心骨
在感染七科一病区,记者看到,每个大病房都由左右两间小病房组成,小病房有两张床位,大病房设置有缓冲区,放置推车、医废回收桶、紫外线杀菌器等物品,洗手台上贴着“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病房里,医护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给患者问诊,这里有配备好的输液泵、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空气杀菌等装置,还安装有网络、电视、独立卫浴等设施,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救治环境。
该病区主任马壮参与了第一批病人的接收,此前一天,他就做好了人员调配,并针对病人病情拟定了初步救治方案。
“全军的精锐医疗力量集结于此,足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马壮介绍,在火神山医院的普通病房,一般来说中轻症患者的病情会在4至5天内减轻,10天左右有出院的可能。
刚查完房换下防护服的感染七科一病区副主任谢华走过来,掏出手机向记者介绍起自己与患者杨女士的姐妹情。
孤身一人在武汉的杨女士是第一批入住火神山医院的患者之一,因为病情较重,入院时已经不能站立,而且因为其父亲刚去世,心理状态非常差。谢华对杨女士特别关注,当晚就将其加为微信好友,编号12—1,12是床号,1是病区。记者看到,在谢华的微信里,感染七科一病区的58名患者一一编号在列。
“昨晚休息如何?氧饱和度多少?”谢华在微信中问。
“谢主任,昨晚休息很好,血氧95,体温还在测。”杨女士回答。
“检测指标太好了!继续加油。”谢华不放弃任何一个鼓励加油的机会。
因为进入病房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隔离衣,不能带手机,所以这样的对话,全部发生在谢华的休息时间。有时半夜1点,患者有不舒服的情况,还会跟谢华发微信。
“我特别理解患者的心情,他们躺在床上,看着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会非常恐惧,会胡思乱想,这时候我们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谢华说,大疫面前,医生救人要靠术,更要靠心。
在每个病区,记者都看到了这样的医患微信群。正月十五那天,每个医护人员都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满满的祝福微信。
“目前整个医院已经进入了紧张有序的运行状态,不久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出院。”马壮说。
“不完成任务,不退出战场”
火神山医院最繁忙的地方,在两个重症医学科。
中午1点多,重症医学二科主任李维勤才从前后方专家会诊的会议室里出来,而此时,半夜3点下班的医生汪晶华还在整理病人资料。我们在李维勤的带领下,穿过平时紧闭的玻璃门,进入了负压病房区。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含氯消毒水味道。护士长罗淑平说,这里的消杀标准严格,消毒水的浓度比病房外高。
“这里的医生和患者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搏斗。”李维勤说,火神山医院共有30张重症病床,收治的全部是从其他定点医院和院内普通病房转来的急危重症病人,配备的也是来自全军各大医院的重症医学专家。这支“救火队”,每时每刻都有至少2名医生和5名护士在病房值守,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2月9日收治第一批重症患者以来,“救火”就成了常态。目前在治15人中,有5人进行了有创插管,3人出现了肾脏、心肌等器官损伤,其余的都需要大流量吸氧,每个人都有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
当天重症专家组会诊的病例是一名55岁的男性病人,2月9日下午从华中科大协和医院转来时已经做了有创插管,体内出现了“炎症风暴”。“这个病人是一名工人,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不忍心放弃,对其进行了多次会诊。”李维勤介绍,火神山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开通了5G网络远程会诊系统,主管医生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床旁会诊车,便能与专家组实时连线,详细介绍患者病史,调整治疗方案。
“这是一场遭遇战,大家从各个部队抽调而来,不经磨合直接冲锋,非常考验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李维勤说,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天天都在抢救状态,压力空前,而且这次应对的是传染病,一进一出病房光是穿脱防护装备就要一个多小时。
在重症病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当起救火队员的角色。罗淑平告诉记者,因为长期在高浓度消毒水环境中工作,护士郭忠强晕倒了,退出病房休息,但还不到两个小时,他又重新出现在病房里。
“我们是军人,不完成任务,不退出战场。”离开火神山医院后,记者收到了李维勤的短信。
- 原标题:“火神山”里探神兵(记者探营)
- 责任编辑: 郭涵 
-
中国战“疫”彰显大国担当
2020-02-23 21: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复工复产出现积极变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2020-02-23 21: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最吃劲的时候”容不得半点放松
2020-02-23 21: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致敬!英雄城市英雄们
2020-02-23 21: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840万!警方侦破特大涉疫电信诈骗案
2020-02-23 21: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武汉市委、市政府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2020-02-23 21: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央企紧急行动!设计建设改造全国100多家专门医院
2020-02-23 21: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央视快评】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2020-02-23 20: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患者复查检出核酸阳性,该如何理解?
2020-02-23 20: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没被压垮过
2020-02-23 20: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民战“疫”大考中,看见中国精神
2020-02-23 19: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复工不足3万人,郑州富士康入职奖升至7000元
2020-02-23 18:54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卢洪洲团队临床分析克力芝和阿比多尔治新冠:未发现症状改善
2020-02-23 18:0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王忠林暗访要求:发布购药便民地图,解决普通患者买药难
2020-02-23 1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央应对疫情小组: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提高两倍
2020-02-23 17: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到重庆49元,深圳到成都99元…航司多举措“自救”
2020-02-23 17:11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中科大首次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
2020-02-23 16:47 科技前沿 -
-
习近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20-02-23 16: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互联网+”远程医疗将纳入医保支付
2020-02-23 15: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0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29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0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