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孝道何时才能不吓人?高碑店村“孝悌园”引争议
关键字:据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6月25日消息,在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有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沿着通惠河边一路往西,所见到的第一个石雕就吓人一跳。只见一位古人抱着一个粪桶,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旁边的解说牌刻着四个字:尝粪忧心。
原来,这是“二十四孝”中南齐名士庾黔娄的典故。看到这样的雕塑,让人不禁“怀疑人生”: 都2019年了,这样的“孝道”还有必要拿来做榜样吗?
吓人的“二十四孝”
看过了“尝粪忧心”,往前走几步,就是“为母埋儿”。这是“二十四孝”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时的郭巨家贫,为了节省下口粮供养母亲,便要将三岁的儿子活埋。结果在挖坑的时候,郭巨挖到了一罐金子,从此一家人不再为口粮的问题发愁,郭巨本人也因为孝顺名满天下……在这个名为“为母埋儿”的雕塑中,郭巨手里拿着锄头,脚下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高度还原了故事场景。
“为母埋儿”旁边,则是“恣蚊饱血”。这又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讲的是晋代吴猛八岁时因为家贫没有蚊帐,他担心父亲被蚊虫叮咬,便守候在父亲床边,听任蚊虫吸自己的血。在雕塑中,吴猛身上爬满了蚊虫,看上去十分瘆人。
看着不合乎常理的,还有“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在高碑店村这些雕塑的底部,都刻有这样一句话: 为了教育村民“以孝为天”,特制二十四孝以教后人。
不过对于这样的“教育”,人们并不买账。一位带着女儿来通惠河边游玩的父亲告诉记者, 竖立这些雕塑是为了弘扬孝道,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却不能细琢磨。 “许多故事也就是当故事听听,现在的孩子根本做不到,也不会去模仿。就说“恣蚊饱血”,点上蚊香就好了,谁也不会拿自己去喂蚊子。”他说,“二十四孝”里面有的故事能模仿,有的一看就是编的,根本站不住脚。在景区负责保洁工作的刘大姐说,她对“为母埋儿”的故事也感到无法理解:“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吃多少东西,埋了他又能省下多少粮食呢?”
其实,鲁迅先生也曾经批判过“二十四孝”中这类耸人听闻的故事,认为其“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原封不动”引人诟病
然而时至今日,在北京的一些社区,乃至街头,不加选择地把“二十四孝”搬出来“教育”大众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望京文化广场,有一面绘有“二十四孝图”的文化墙。在这里,“二十四孝”的每个典故都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市民面前。虽然配文是文言文,但配合着生动的彩图,其中的内容一目了然。
对于文化墙上的内容,年轻的家长并不太“感冒”,甚至不时能听到调侃的声音。 一位家长说,时代不同了,这些内容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指导意义了,甚至已经失去了参照的价值。 “比如‘戏彩娱亲’、‘恣蚊饱血’之类的,听上去就很怪异。”
但是,现场的一些老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正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问题不能这么看!”77岁的张大爷是一名退休教师,对“二十四孝”颇有些研究。他说,这些故事都是有据可查,称得上“有鼻子有眼”,并不算是瞎编。“非要较真的话,这些内容的确是没有什么讨论价值了。”张大爷说,时代在变,思想也在变, 传统的“二十四孝”虽然借鉴意义不太大了,但起码说明了中国人的孝道是从古代传承至今的,而且深入人心。
对于这个观点,不少市民都表示了赞同。 大家认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却从未过时。 “如果加以注释,指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愚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一位老人表示,如果原封不动地把“二十四孝”搬到宣传栏里,其实是一种“懒政”。这样不但起不到弘扬传统美德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新“二十四孝”呼之欲出
记者注意到,在养老机构的宣传栏里,却很少能见到有关“二十四孝”的内容,而是把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当成了展示重点。 一些社区也意识到“二十四孝”存在的争议,他们在宣扬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为孝道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上周,记者在松榆南路看到,属地街道在小区外墙上设置了一组“新二十四孝图”,把现代人应该如何孝顺画成图画,并加以解释说明。 与古代“二十四孝”相比,新的“二十四孝”没有艰深晦涩的引经据典,也没有大道理,更像是来自朋友的建议。
比如“新二十四孝图”的最后一图,便是描绘了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的场景。生动的画风搭配浅显的语言,让小朋友也很感兴趣,拉着大人问这问那。
在高碑店村的“二十四孝”雕塑西侧,也竖起了一组新雕塑。这组新的雕塑展现了“常回家看看”、“带父母去旅行”、“假期多陪陪父母”等温馨的生活场景,引来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
“直接把‘二十四孝’拿出来用,肯定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新时代的孝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资深养老文化研究者程华认为,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内核并不是“孝”,而是对三纲五常的维护,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反人性的故事。“今天我们讲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要回归人性。”
他认为,新时代的孝道应该是尊重人权的,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这样才能够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让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效仿。
什么才是“新孝道”
程华曾经作为慈孝文化论坛的组织者,对养老文化、养老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 新孝道的核心精神应该包含六个关键词,即关怀、支持、理解、自在、尊重、学习。
他说,子女想尽孝,就要学习如何照顾好老人。只有这样,才会理解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才会真正打开心扉接纳老人。“衰老的状态并不是你说理解就能够理解,而是一定要通过学习才能明白。 ”
程华表示,孝老敬亲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性文化,是把每一个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之一。甚至在居家养老中,孝文化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养老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去关注,而忽视了养老背后的文化内涵。他呼吁,全社会都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总结一下: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孝道文化内涵。
记者、摄影 | 王琪鹏、景一鸣
- 原标题:弘扬孝道何时才能不吓人?高碑店村“孝悌园”引争议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9-06-25 09:56:05
-
韩国瑜郭台铭就反对“一国两制”说重话,新党主席驳斥
2019-06-25 09:54 台湾 -
男子当街暴打拖走女孩 警方全网征集线索
2019-06-25 09:53 -
女子从24楼纵身一跃,接下来的惊险一幕视频全拍到了
2019-06-25 09:12 暖心闻 -
把握世界经济方向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2019-06-25 08:07 G20 -
G20前,刘鹤应约与美方谈判牵头人通话
2019-06-25 08:07 中美关系 -
男子往宾馆门缝狂塞色情小卡片,没想到住客竟是...
2019-06-25 08:00 中国雷人秀 -
转业军官举报办案人索贿:选择沉默,丧失血性
2019-06-25 07:22 -
我国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06-25 06:47 航空航天 -
抢先看!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大阪峰会日程
2019-06-24 23:54 中国外交 -
刑侦专家乌国庆去世,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2019-06-24 23:12 -
高考状元曾因成绩不及格被劝退?北大回应
2019-06-24 23:02 -
外交部:G20不会讨论香港问题,中方也不会允许讨论香港问题
2019-06-24 22:23 香港 -
贫困县4000万拍水幕电影献礼遭层层转包?官方回应
2019-06-24 22:14 基层治理 -
云南楚雄市发生4.7级地震
2019-06-24 21:37 地震 -
“操场埋尸案”时任校长落马
2019-06-24 19:59 观察者头条 -
宁夏政协原常委吴占东被查
2019-06-24 19:27 廉政风暴 -
刘鹤调研中科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19-06-24 18:53 科技前沿 -
离上映只剩3天 周冬雨、易烊千玺电影突然撤档
2019-06-24 18:49 中国电影 -
她带领上海“最袖珍”派出所守进博会安全
2019-06-24 18:10 依法治国 -
江苏原副省长缪瑞林等3人被公诉
2019-06-24 17:22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19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93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0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