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来自这些中国的“家底”
关键字: 《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故事,就发生在50年后的未来,时间线与现实接轨,没有特别强的距离感、陌生感。电影中的很多未来场景,以当前的技术储备,并非遥不可及。
科幻文学的创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片中出现了大量细节考究、贴近于现实的设施、装备。领航员空间站、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这些电影中的“神器”充满想象力和希望;但并非完全架空,大都可以从中国企业的“家底”里找到“影子”。
领航员空间站 VS 天宫空间站
电影:领航员空间站
在电影中,领航员空间站承担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储、开辟道路等各项使命,成为地球上全人类的中枢平台和未来希望。
现实:“天宫”空间站
在现实中,由航天科技主导研发制造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尺寸上看,虽然没有领航者那么大,但是“五脏俱全”——
中国空间站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
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
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分为大柱段和小柱段)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
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核心舱轴向长度16.6米,大柱段直径4.2米,小柱段直径2.8米,主要用于空间站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员生活,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够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
从功能上看,中国空间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可舱外活动。采用转位机构和机械臂结合,进行舱段转移、对接,在航天员和机械臂协同下,可以完成复杂舱外建造和操作活动。
可扩展空间。建造规模适度,预留了舱段和舱外载荷平台扩展能力,最大可扩展3个舱段。
可进行观测。设计新型平台装载大型光学设施,开展巡天和对地观测。
可进行补给。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必要时可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和补给,开辟了分布式空间站体系架构的创新模式。
可科学研究。规划了密封舱内的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等,支持在轨实施空间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助力“地球”开启流浪之旅的火箭,不是什么“未来货”,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中国航天科工快舟火箭。《流浪地球》片名出现在快舟火箭基础级、末级包装箱上以及整流罩上。
行星发动机 VS 核聚变“人造太阳”计划
电影:行星发动机
影片中,人类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建造了1万多座行星发动机,高达11000多米,每台可产生150亿吨的推力,但所用的燃料只是石头,其原理是“重核聚变”,简单来说,即是将石头中所包含的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
在科幻世界中,核能是人类驰骋宇宙、穿越黑洞、空间跳跃等等高难度动作能源领域绝对的主力。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核反应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有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圣杯”。
现实:核聚变“人造太阳”计划
我国早在1983年便提出了“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的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聚变堆阶段,位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正在承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研任务,并实现了多个突破。
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场址
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
在西物院聚变所实验大厅,便能看到一个呈橘红色、椭圆形、放射状的庞大实验装置,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科学家计划用磁场把一团高温(上亿度)高压的等离子体“火球”悬浮起来,跟周边的任何材料不接触,这时就可以对等离子体加热、控制,以实现受控聚变反应而释放能量。这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因此人们将这类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国际上通过合作和技术共享,共同进行核聚变研究。2006年,中国作为七方之一参与ITER计划,而中核集团西物院是中国加入ITER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十多年来,中国在受控核聚变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成果显著。在人类追逐“人造太阳”的路上,中国正从“追赶者”、“并跑者”,成长为具备强大国际输出能力的“领跑者”。
- 原标题:《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来自这些中国的“家底”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2-20 10:15:55
-
房企ABS融资遇寒流 偏逢4000亿信用债集中到期
2019-02-20 10:14 中国房市 -
女警工作时“变脸” 网友纷纷点赞
2019-02-20 10:14 节日谈 -
“台湾最后友邦堡垒”可能不保...
2019-02-20 09:51 台湾 -
确保如期完成“三农”硬任务的总部署
2019-02-20 09:36 聚焦三农 -
元宵节 官方机构出的行业灯谜你能猜对几个?
2019-02-20 09:34 节日谈 -
70岁登上珠峰,“无腿登山家”夏伯渝获得劳伦斯奖
2019-02-20 09:32 -
腹部包块疑是肿瘤医了5年多,手术发现竟是剖腹产遗留纱布
2019-02-20 09:05 医患关系 -
-
“尽管还可以重考,但或许没学校敢招翟天临了”
2019-02-20 08:52 学术造假 -
13部门联合督导组在京现场检查安利等公司
2019-02-20 08:41 -
新录音曝光!被指施暴者称,公安让我们自己协商...
2019-02-20 08:26 -
中国影史第二部破40亿电影诞生!
2019-02-20 07:53 流浪地球 -
“见义勇为十四天,强奸未遂打麻将?”
2019-02-20 07:42 依法治国 -
的哥跳江双手托举救人牺牲 数十辆出租车鸣笛送别
2019-02-20 07:34 西南城事 -
自曝家丑5天后 央行再出反腐重拳
2019-02-20 07:30 廉政风暴 -
省纪委拿下公安局长后 20天内7人自首
2019-02-20 07:24 廉政风暴 -
2018各省居民人均收入:上海最高,增速第一的是…
2019-02-20 07:21 经济晴雨表 -
“明星女市长”的搭档被双开
2019-02-20 07:19 廉政风暴 -
见到24年前抛弃自己的中国父母,美籍女孩这么说
2019-02-19 22:58 海外华人 -
省纪委拿下公安局长后 20天内7人自首
2019-02-19 22:54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35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43“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8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