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酸碱理论”源自百年前欧洲,内地80年代就有专文介绍
关键字: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ID:kjrbwx)11月15日文章
罗伯特·杨被判罚1亿美元,让“酸碱体质理论”丢了脸,能否唤醒受害者还未可知。至少在中国, 2007年就开始有媒体质疑酸碱理论,《科技日报》这些年没少报道;但“调节酸碱度”保健品照样大卖,“酸碱体质科普文”照样转发。
图片来源:圣迭戈联合论坛报新闻
各种养生理论里,酸碱体质理论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挺“科学”的,其实它一开始是发在科学期刊上的。
食物分为酸碱二性且影响健康,是欧洲人的创见。营养学历史上响当当的范·邦格曾经宣布,肉食会增加尿酸。邦格有很多开创性研究,为人熟知的一个是主张吃菠菜补充铁。这位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在1898年到1901年的系列文章中指出,肉类蛋白质中的硫会增加尿的酸性,食用蔬菜则会增加尿的碱性。吃菜有助于治疗痛风。
日本人西崎弘太郎更进一步,认为肉食会造成血液酸化。西崎弘太郎生于1870年,药学家,曾任东京卫生研究所所长。他发表在1915年的《东京化学会刊》上的论文,可谓酸碱理论的开山之作,开头即阐明是为了回答肉食和素食利弊的问题。
西崎引述邦格“肉食会增加尿酸,造成痛风”的结论,又利用分析食物灰分的方法,来确定食物代谢后的酸碱性,整理出了详细的日常食物酸碱表。他声称:正是肉食引发西方常见的高血压等病症。这对素食者是一个鼓励。但他并未给出证据。不过这种食物酸碱性的观念甚至被写入了早期的食品学教科书。
日本医学博士柳泽文正(1912-1985),曾任东京卫生研究所的临床试验部长。他是一有名的公共卫生专家,晚年对酸碱理论大感兴趣,曾多次出书和演讲。柳泽从1970年代就主张,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等疾病都与酸性体质有关。经他多年努力,为酸碱学说争取了大量支持者。
中国两岸三地早期不少文章都提到柳泽文正做的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
日本1970年就有质疑报道,说当时市面上出售的食品成分表引用西崎弘太郎的酸碱表,但实际上食物不会造成血液酸碱度的变化;整个1980年代,日本一直有学者撰文反对“酸性体质说”,但直到21世纪还有不少日本人相信这个理论,日文版维基百科里,“酸性体质说”被称为“有争议的理论”。
在香港和台湾,酸碱理论的风靡早于大陆。1990年代有不少专题著作,自助健康书,和提倡素食的小册子。网络上大量信息来自于素食团体,比如劝人们多吃绿藻和带壳菱角汤调节酸性体质避免癌症等等。
而在内地,最早1980年《食品科技》杂志曾发表《饮食中需要保持酸碱平衡》一文,与今天如出一辙。但该理论真正流行始于网络时代。主流媒体屡屡批驳,收效甚微。
总而言之,一个百年前起自欧洲的概念,经过日本科学家可疑的演绎,在中文世界里拥趸众多。多年来,酸碱体质论无数次被批驳,总是不缺市场。
质疑者声称,酸碱体质理论仅仅是把不同的医学概念糅在一起,似是而非。十年前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特别提到:“‘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其实,这类养生理论的唯一效果,就是给相关保健商品和健康读物打开销路。貌似科学才能蒙人。
大多数没听过“血液酸碱度”的人,乍听都觉得像那么回事,定量的酸碱食物表格加上医学博士背书,不像假的。何况它教人多吃菜,少吃肉和谷物,何不一试?但这套学说的好处很可疑,它并不比科学理论更能说服人转向健康饮食,因为爱吃垃圾食品并非因为不相信饮食理论。
酸碱体质理论擅长的是开一个后门:既然百病源自血液变酸,那吃糠咽菜不如直接上碱性药剂和碱性水。投机取巧的心态,让消费者和伪科学携手走向灭亡——美国有人信罗伯特·杨,有病不治,注射500美元一针的小苏打,拖成绝症(此处省略神医胡万林事迹五百字)。
人都怕麻烦,能一副药解决的事,就不愿经年累月节食锻炼,不愿在医院排队挂号做一堆不明所以的检测。但人多少有理性,除非被理论说服,才能相信有这么便宜的事。头脑越简单,对各种“理论”越没有免疫力——
有理论说:夜里从九点到凌晨四点必须睡觉,因为内脏挨个排毒,熬夜就赶紧买排毒产品。
有理论说:亚健康是肾亏,此肾非彼腰子,乃是“肾气“,得十几味药材混合调理。
有理论说:肠子皱褶里粘了几斤宿便,不喝清肠茶洗不下来。
有理论说:洗洁精洗不掉蔬菜表面农残,买几百块一瓶的表面活性剂吧。
经常在百度搜索靠前位置以及微信好友群里出现的内容,不一一列举了。总有一款让你中招。
养生理论昌盛的时代,我们的头脑免不了被交叉火力压制,没点科学精神,难保不牺牲。简单说有以下要诀:
一、心存一个问号。知识储备有限,一时无法肯定或反驳的事,不着急下结论。这样不至于走偏。
二、重视实验证据。遇到疑点先问“有实验报告吗?”传说中的事或想当然的事,不能算数。
三、认理不认人,依法不依师。众口一词不等于对;博士院士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不等于对。头衔儿可以是假的。即使是真的,权威也会犯错,也会骗人。
四、多一点好奇心。了解一些无关当下的知识,补上头脑空白,免得被骗子绕进去。
当然,事事讲求科学精神是费脑子的;但不费脑子,就要空费金钱时间,还搭上了健康,划不来呀。
文/高博
- 原标题:一个“养生理论”的百年演变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8-11-15 10:12:07
-
为推广足球 中学教授“足球舞”…
2018-11-15 09:19 -
司机高速路上倒车 后车避让不及飞出护栏
2018-11-15 09:15 -
明星“限薪令”落地 文化传媒10余股涨停
2018-11-15 09:08 -
武汉小区遛狗不戴嘴套最高罚千元 物业不管罚3万
2018-11-15 09:05 人与狗 -
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被查
2018-11-15 09:05 廉政风暴 -
小学生被紫外线灯照射9小时 多人严重灼伤
2018-11-15 08:50 -
乘客要求变道遭谩骂“紧急求助”无效 滴滴回应
2018-11-15 08:11 大公司 -
国家电影局:国产电影复映要重审并限制规模
2018-11-15 07:57 中国电影 -
高校禁外卖进校商家送学生免费餐 4商家被拘
2018-11-15 07:55 -
万科在建楼盘,突然塌了…
2018-11-15 07:50 安全生产 -
别误会,1角、5角纸币仍在流通
2018-11-15 07:45 -
央视曝光沈阳骗保医院:诊断假的病人演的
2018-11-15 07:34 医疗改革 -
李克强:RCEP谈判完成近80%,已进入关键时期
2018-11-15 07:25 -
“酒店卫生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日本、越南做得很好”
2018-11-15 07:05 -
王三运、鲁炜等多名落马高官忏悔书曝光
2018-11-15 06:50 廉政风暴 -
收官民调创新低,蔡英文:全力把票催出来!
2018-11-14 23:02 台湾 -
“基层被诬告干部如何‘归心’?”
2018-11-14 21:11 基层治理 -
三部门:17省现非洲猪瘟,有人违规调运引发疫情
2018-11-14 20:56 食品安全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2018-11-14 20:2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河北巨鹿丧葬新规:公职人员死亡后无火化证明不得领补助资金
2018-11-14 20:01
相关推荐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33“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252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57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360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评论 232最新闻 Hot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
罕见!党内盟友与特朗普唱反调:明年我们可能面临“血洗”
-
“崇拜了美国这么多年,我们还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
万斯:欧洲最大威胁不是中俄
-
鲁比奥辩解:美国需要回到制造业时代
-
在美乌克兰人限期7日离境?美官方:发错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选择…去打高尔夫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