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党代表通道”第三场采访活动
关键字: 十九大党代表通道第三场采访活动党代表通道第三场采访活动人民日报记者:请问邵云代表,您是地球遥感科学家,我听说地球就是给地球拍照和做B超的。请问你们能观测到雾霾吗?你们的数据为雾霾监测提供什么帮助呢?
邵芸:雾霾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遥感所从2011年开始监测雾霾,我们的监测结果发现从2013年开始PM2.5的下降速率是8%,这说明我们的治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大家依然觉得非常难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风,我们明显感觉到风力减弱了,刮风的天数减少了,我们等风,风却不来。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科学家还在研究当中。今年8月份我去俄罗斯开会,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到西伯利亚的很多湿地和湖泊都萎缩,甚至消失了。所以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我们遥感还发现雾霾的颗粒物其实是一个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水分大概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排放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但是自然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邵芸:另外,我们还发现雾霾其实主要分布在一公里以下这样一个范围里。雾霾特别严重的时候还要低,大概在400米到500米的样子,这个范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范围,所以我们觉得格外难受。我这里想强调一点,在这样一个高度范围里,建筑物实际上会对雾霾的扩散形成一种阻力。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增加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我想建议,在城市建设的时候,我们要留出风道,要留出给污染物扩散的通道,给我们的城市开窗透气。我们国家对环境治理十分重视,在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14项基本方略之一。我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对历史的负责。
邵芸:从遥感来讲,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国家高分专项专门有一颗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卫星即将发射,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里面,也有专门的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PM2.5偏正探测器以及星载激光雷达等等,这些先进的卫星和地面监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为雾霾的防控和治理提供更好的科学支撑。今天十九大胜利闭幕了,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开启了,任重而道远,我们遥感人一定会做好蓝天绿水青山净土的守护者。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周宇代表,周代表是外交官,所以我的问题也是关于外交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中国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我们也看到这些年习近平同志作为国家主席频频出访,中国外交有声有色,甚至外界都把习主席称作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在您的眼里,习主席的外交风格是什么样的?他在对外交往中是怎样讲述中国故事的?另外,您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大国外交当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历史时刻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周宇:我觉得您说得没错,外交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理解和认同我们。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实际干起来挺不容易的。就拿中国的发展道路来说,原来有很多人其实是不太认同的,我自己就有亲身体会。我2006年、2007年时在美国留学,写了一篇论文,论文里有一句话,我就写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这篇论文被老师退回来,这句话老师用特别红的粗笔标出来,旁边打了一个大的问号,他写着“Why not”?这代表了普遍存在的偏见。我们怎么样才能消除这种偏见呢?我们就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是把中国的故事讲得最好的人。
周宇:我个人体会,他的外交风格既自信,但同时又很谦逊。他每次讲中国故事的时候总是充满自信,他会旗帜鲜明地告诉大家,中国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它得到了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因为它取得了成功,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它?要放弃它呢?但同时他又非常谦逊,他会说,这条道路适合中国,但是它不一定适合别的国家。中国尊重世界各国人民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周宇:除了引经据典之外,习主席说话也特别接地气。上任伊始,有一位外国元首问他,您作为中国的国家主席,您觉得您的首要工作是哪些?当时主席说,我始终放在心上的有这样几件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能搞丢了,老祖宗留下的地盘不能搞小了,我们确定的正确发展道路不能走歪了,老百姓的日子要过好了。我现在还能想起那位领导人脸上深受触动的表情,作为现场的一位中国人,我当时听完也是特别感动,非常朴实的几句话,但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主席就是凭借着他这样的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的人缘越来越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找他聊天,比如一些元首云集的国际场合,我经常会发现有不少人排着队等着和咱们的国家主席聊上几句。现在国际上问WHY NOT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问WHY的人越来越多了。
周宇:谈到我自己的具体工作,其实非常幸运,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经历了一些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刻。我觉得过去几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这个领域,中国的大事好事一桩接一桩,我可以在这个领域跟你分享几个案例。首先在2014年北京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参与了全球经济治理议程的设置。之后到2016年,我们在杭州召开了G20峰会,那次会议中国可以说作出了全球规则设定的尝试,因为我们看一下国际规则这个领域,在货币领域有IMF,在贸易领域有WTO,但是在全球投资领域,此前是一片真空。但是杭州G20峰会通过的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可以说是在形成多边投资规则方面重要的一步。
周宇:还有就是今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席出席年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在演讲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说我们不能够把自己关在小黑屋子里,隔绝了阳光与空气。那次主旨演讲之后,他会见的第一个外宾就是国际奥委会的巴赫主席,巴赫主席那天看到习主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您的到来让我这间会客室充满了阳光。那天所有活动结束以后,我回到瑞士宾馆的房间,打开电视,发现所有国际媒体都在关注主席的那篇主旨演讲,国际舆论也是好评如潮。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对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周宇:紧接着就是今年的5月份我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当时世界经济论坛的施瓦布主席也应邀出席了这个论坛的开幕式,他在开幕式之前专程找到主席,跟主席说,您在达沃斯的演讲是历史性的,但是我相信今天的这个论坛会和那次演讲一样,成为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的祖国就是伴随着这样一个又一个历史坐标慢慢地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这是闭幕会后,周宇代表接受采访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请问蒋成华代表,我们关注2015年商务部起草的外国投资法,请问目前立法进程如何?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否意味着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另外,您作为长期从事对外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的一线工作人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谢谢。
蒋成华:非常感谢您的问题,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谈到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感受,我不得不回想起2002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也经常出差,去国外参加一些重要的谈判或者论坛。在那个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奇怪,就是那个时候感觉很少有人关注中国政府是不是派了代表参加了论坛或者即使派人参加了,也很少有人关注中国的声音。如今15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就在前两周,我的同事去日内瓦参加了联合国贸发会组织的非常重要的年会。在年会举行之前,会议主办方就希望中国派代表参加,并且提出希望请中国代表在大会上做主旨发言。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晨静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02“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6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4“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2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60最新闻 Hot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