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波:新冠疫情中的六大“危中之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随后湖北几乎封省,中国各省市数亿人隔离在家,全国生产生活休克一个多月,供应链停滞,物资供应极为紧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此外,同时期,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
资料图:国家统计局
另据商务部数据,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35.7%,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下滑24.5个百分点至29.6%,减少将近一半,受冲击比制造业更为严重。
如今中国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好转,不过生产生活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损失巨大,有统计认为总损失不少于5万亿人民币。现在疫情已在国际上蔓延开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已转化为“大流行”(pandemic),世界经济的前景也是堪忧。
但是,一般的社会规律是危险当中必然包含机遇,本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周易》有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道德经》亦谈“反者道之动”、“相反相成”,如果应对得当,中国可以从本次疫情中获得若干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中国的企业,经此冲击之后,也可能发现新的天地。
本文分析认为,疫情冲击虽猛,但可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如下六大“危中之机”。
一、促进市场出清和产业变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一种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PPI持续下滑。而且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投资,高水平的产能则相对不足,受制于人。2015年以来的供给则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试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考验了市场、供应链及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供应链的停顿及重启过程当中,不同产业、供应链和企业的重要性及效率将得到判明。
部分竞争力不强、管理不善、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冲击而破产倒闭,有些行业则会面临一轮大洗牌。而优秀的企业则借此机会优化自已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办公模式及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各类线上业务和尝试云办公,视频会议市场、现代办公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远程培训等行业将获得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因为大家发现,危机面前,制造业更加靠得住,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地位也更加稳健。在某种意义上,这其实也相当于一次重要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市场出清及提升市场效率。
疫情也将极大地影响全球供应链。目前看来,疫情对国内企业生产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对产业链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深刻的和不可逆的。
在中国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假如全球疫情在2季度继续恶化,大量的订单就可能向国内转移。如果疫情持续到3季度,国际产业链就可能向中国转移。按医卫专家当前的观点,全球疫情持续到3季度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新冠疫情冲击,可能加快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全球制造业及产业链进一步向国内集中,长远来看,这会给中国的企业以巨大的机会。当然,这里的机会主要是指高中端的产业,低端产业大多数还是会逐渐向外转移的。
复工人员戴着口罩在生产车间有序工作。(资料图/中新网)
二、保住、扩大有效需求
我们都知道,战争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但是也可能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在历史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很多国家不得不主动发动战争。在危机来临之前,很多大企业、资本家甚至会或强迫或鼓动政府对外发动战争。某种意义上,中国当前对疫情的防治在经济效果上也相当于一次小型的战争,可以保住并扩大有效需求。
本次新冠疫情或许已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但是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生产过剩带来的大危机也在不远的地方。新冠疫情的防治可能在中短期内损害经济,但也可能因为突然性的刺激而规避大危机的发生。也就是说,一次中等的冲击可能打破经济周期的固有轨迹,缓解真正的全球大萧条。
目前看来,国内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湖北生产生活秩序估计得到4月中旬才能基本恢复,而不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生产秩序在3月下旬就可逐步恢复正常。根据以往数据分析,中国今年全年既有需求总规模下降的概率极低。春节时期消费高峰虽然不可挽回,但是对全年的影响只有结构性意义,大部分消费需求将在之后的时间内逐渐释放,不会影响总规模。
而以下四方面的影响将会较明显地扩大2020年及之后的有效需求:
一是在突发性疫情带来的惊恐平复之后,人的心理会产生补偿效应,会在一段时期内扩大消费,也就是所谓的“补偿性消费”。
二是新冠疫情的防治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疫情过后的重建也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有专家估计仅疫情防治领域的投入就将达到2000-3000亿元。这些都将会扩大有效需求。
三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将促进产业链的调整,增加相应投资。近些年来中国产业发展中“脱实向虚”的情况较为严重,投资动力下降。此次新冠疫情冲击反映出中国在医疗、灾害防控及物资保障体系方面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增加投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疫情全球蔓延,对于疫情防治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有助于中国疫情防治产业链的发展。这些都会指明投资的方向,促进今后若干年的投资。
四是疫情的蔓延会把部分服务业的需求保留在国内。中国是一个服务贸易的逆差大国,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达15024.9亿元,内地居民出入境3.5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近1.5亿人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国家切断与中国之间的交通往来,限制中国人员入境,这实际上有利于把一部分需求留在中国国内。
以上需求的扩大有些是长期性,有些是中短期的,但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的扩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和18个欧洲国家开防疫视频会议
2020-03-20 07: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2020-03-19 23:51 中俄关系 -
香港发现第二例在新冠病毒测试中呈阳性的狗
2020-03-19 22: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大陆渔船强势冲撞台湾“海巡艇”
2020-03-19 22:48 两岸关系 -
甘肃市场监管局倡议干部带头“吃喝” 每周消费不低200元
2020-03-19 22:26 战“疫”一线党旗红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2020-03-19 22:11 中俄关系 -
武汉公安对李文亮被训诫一案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2020-03-19 22: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最高检:无论任何国家公民,涉疫案件一律严格适用我国法律办理
2020-03-19 22: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今天这个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推进复工复产复市重点工作
2020-03-19 21:44 上海观察 -
国家监委调查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0-03-19 21:3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 抗击疫情后勤保障彰显我国制度显著优势
2020-03-19 21: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方对中国记者有什么歧视性限制?耿爽回应
2020-03-19 21:15 中国外交 -
武汉警方:撤销对李文亮训诫书,向其家属郑重道歉
2020-03-19 21: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口罩日产能增至1.1亿只,央企怎么做到的?
2020-03-19 21:00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口罩应该这么戴!【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2020-03-19 20: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地方发放消费券促消费,你怎么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回应来了
2020-03-19 20: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外媒:中国科技抗“疫”成果突出 值得他国效仿
2020-03-19 20: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监委调查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0-03-19 20: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抗疫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2020-03-19 20: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允许地方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有条件放开活禽交易
2020-03-19 20:02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17“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28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5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9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