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粮食安全,中国式道路有哪些必胜因素?
最后更新: 2022-06-23 07:45:12【导读】 本文首发于农民日报,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文/农民日报 仲农平】
一粒小麦有多贵?黑海北岸,昔日繁忙的乌克兰最大港口敖德萨港异常冷清。曾月均出口谷物500多万吨的“欧洲粮仓”,小麦出口几乎停摆。今年一季度,全球粮食价格同比上涨近20%,其中小麦价格上涨60%。
一粒小麦有多重?世界银行估计,粮食价格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全世界就将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中。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
一粒小麦有多香?夏日艳阳下,中国黄河滩区的麦子成熟了。农民张小良丢进嘴里一粒新麦,“嘎嘣”一声脆响,饱满又有嚼劲。辛苦“抢”回来的好收成,格外香。
小麦,是全球1/3以上人口的主粮,在中国也有四成人口、约五六亿人以其为主食。小麦,又不止于口粮,它是农业文明的一个具象和象征。历史上,小麦曾经带动了中国的农业革命,养育了中原王朝的富庶和繁荣,又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兴衰成败。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院士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人对粮食因果链的认识。
南风吹五月,又闻新麦香。眼下,全国小麦收获已近尾声,总体看今年全国小麦比去年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中国粮”再次交出一份重若千钧的答卷。
国际粮食危机,中国饭碗能不能端稳?
粮食紧缺、粮价飙升,这是表象,更多表现的是过去。但从未来看,这些表象背后的助推因素还在发酵、加剧:
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生产国俄罗斯化肥出口受限,造成全球化肥价格上涨,大幅推高种粮成本;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损,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跨国粮商巨鳄借机炒作,推高粮食期货价格牟利,形成饥饿恐慌和贸易保护的恶性循环。
全球热议粮食的声音中,也有人开始把焦点对准中国。很多人想知道,在这场全球粮食危机中,中国在做什么?中国将要做什么?
这里面不乏期盼,也不乏担忧,甚至有相互矛盾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囤粮,加剧粮价上涨,潜台词是中国粮食不够;还有人认为,中国应该对世界“开仓放粮”,认知前提是中国粮食太多。
不管这些说法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中国愿以真诚的善意将其理解为这是对粮食危机的焦虑,中国也愿尽其所能承担大国责任。
对外,中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上一直作着积极的努力。疫情发生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向一些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长期以来,我们向亚非拉地区、太平洋岛国等派遣大批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需要出钱时,中国近年累计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亿美元;需要出力时,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汇聚最大合力。
不过我们也深知,14亿人口的中国,保持国内粮食稳定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最大的贡献;一旦中国粮食出了问题,14亿张嘴满世界买吃的,那将给国际粮食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没有比端稳中国饭碗更重要的了。中国人用这一季夏粮的丰收,再次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
四川南充:纪检力量护航粮食安全。图源:视觉中国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以上,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第一仗年年都重要,而今年尤其重要,尤其艰难。
从经济层面看,国际局势的复杂演变和疫情的跌宕反复,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下行压力加大。粮价是百价之基,如果此时粮食出了问题,很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给稳经济大盘带来更大压力。
从社会层面看,民以食为天,粮食从来就不只是普通的商品。当前发展环境的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更需要夯实粮食安全这个确定性。疫情防控两年多来,我们历经几次超大城市、千万级人口居家,都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和平稳,正是因为人们有这个信心:不管什么情况下、在哪个城市居家,至少饭是管够的。粮食稳住了,人心才安稳,大局才稳定。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根基就在于粮食的稳。具体到当下,就在稳住这一季的夏粮生产。
如今,风吹麦浪,农机隆隆,终于迎来了丰收的一刻。中国没有成为全球小麦价格上涨的下一个“压力点”,反而成为国际粮食市场有力的“稳定器”。中国再次向自己、向世界展现了一份中国粮食自信。
背水一战,被耽误的15天怎么追回来?
回首过去7个月,这场夏粮丰收保卫战打得极为艰辛,可谓“背水一战”,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概15天,差不多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3。
15天,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在环环相扣的小麦生产中,耽误一天就可能影响一季。晚播15天,直接导致今年小麦苗情近10年来最差,夺丰收面临空前挑战。
小麦晚播,还会加大用种量、施肥量,这两项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农资本身价格上涨,对种植大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今年一些关键农时碰上疫情散发,有些地方在统筹上遇到了难题,又给农民下地种田、农机上路跨区带来一些堵点。
目标是只能赢不能输,开局却摸到一手“差牌”。天不帮忙人努力,只能是背水一战!
种粮食,首先得看面积。先把面积稳住了,才能谈收成。
今年初,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经国务院审定,由农业农村部分解下达到各地,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面对秋汛影响,各地千方百计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河南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县级“三夏”指挥长,对贻误农时未完成播种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河北对“立冬后种麦”的每亩补助150元,全省冬小麦面积不仅没有减少,比上年还有所增加。
努力耕作,能播尽播。最终全国冬小麦面积基本保持与去年相当,达到3.3亿多亩,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有了面积,种好地还得靠农民的积极性。今年冬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几乎各个关键农时都有利好政策,释放了积极信号。
去年11月,小麦刚播种,中央财政就向主产区下达专项资金14亿元。今年3月,在返青拔节期,中央财政先后安排16亿元和20亿元支持小麦生产,并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200亿元补贴。5月夏粮收获前夕,中央财政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100亿元补贴。一波波真金白银的支持,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稳住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但小麦不是工业品,不是热火朝天开足马力就一定行的。小麦生长要受农时节律的支配,也更考验科技的精准度。
回顾今年小麦生产历程,有一场硬仗可以说是产量争夺战的关键。这就是今年小麦苗情管理上的“促弱转壮”。
- 原标题:农民日报:粮食安全,中国式道路有哪些必胜因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全国高考成绩今日起陆续“放榜”
2022-06-23 07:25 高考 -
唐山市委书记:加强巡逻防控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切实做到无盲区无死角
2022-06-23 07:06 -
西安一幼儿园200余名儿童疑食物中毒,区教育局:确有此事
2022-06-22 23:05 食品安全 -
广东英德水灾严重,约40万人口受影响转移3万余人
2022-06-22 22:31 极端天气 -
宝坻燃气爆燃事故7名伤员出院,9名责任人被控制
2022-06-22 22:12 安全生产 -
台官员本周将“访美”谈军售?外交部回应
2022-06-22 21:42 台湾 -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启动,拟于7月上旬开标
2022-06-22 21:04 医疗改革 -
江西余江县发生重大刑案,警方悬赏10万抓捕嫌疑人
2022-06-22 20:57 依法治国 -
张晓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马建堂、冯正霖、何平等履新全国政协
2022-06-22 20:45 聚焦二十大 -
深圳在社区筛查中发现2例无症状
2022-06-22 20:36 抗疫进行时 -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邮件系统遭受境外网络攻击,已报警
2022-06-22 19:19 网络安全 -
“谎言帝国”的拙劣游戏必将在新疆结束
2022-06-22 19:14 -
三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
2022-06-22 18:42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景俊海当选吉林省委书记,3人新当选省委常委
2022-06-22 18:34 高层人事 -
郑州通报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问题,5人被处分
2022-06-22 18:11 观察者头条 -
儿童染疫病危,接线员却笑出声?新北卫生局:是苦笑
2022-06-22 17:07 -
今日新增本土3例均为社会面人员,北京:形势依然严峻
2022-06-22 16:51 抗疫进行时 -
“北大包丽案”延至7月开庭,包丽母亲:想出庭,提起了刑附民诉讼
2022-06-22 16:39 疑案追踪 -
“昨天的英德江南,现在的英德江南”
2022-06-22 16:35 极端天气 -
“世卫已澄清,谭德塞未称新冠自武汉实验室泄漏”
2022-06-22 16:33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2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8“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9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