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现场图,有哪些细节?
26日早上5点37分,谭主发布了一张我军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现场图,这张图很快就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26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又就这一事件答记者问。
张晓刚表示,我们组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实验是为了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是例行性军事训练活动,完全合法合理。中国的核政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
这张图,加上25日国防部发布的短短105字的新闻稿,这场“字少事大”的发射,藏了多少个细节?
从图上可以看到,此次发射,是在一片草地上发射的。
一般来说,洲际弹道导弹有4种主流发射方式:地下发射井发射,核潜艇水下发射,陆基铁路机动发射,陆基公路机动发射;这四种发射方式,各有特点。
地下发射井发射,就是导弹的储存和发射都位于地下发射井内。这种发射方式的优点是对导弹尺寸、重量的限制较少,可以达到很大的射程与威力。
军事专家张军社告诉谭主:在平时和战时,敌方会通过卫星等各种手段找寻发射井的位置,因此,地下发射井发射也是最容易被打击的发射方式。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我们的重点是在于提高我们的核反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需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不被发现,才能二次打击。
这就涉及到另外三种发射方式。
首先是核潜艇水下发射。这种方式的隐蔽性最高,活动范围也大。但由于潜艇艇体大小的限制,导弹的尺寸较小,威力相对有限。
其次是陆基铁路机动发射。这种方式,是导弹发射架安装在特种火车上,平时放倒伪装成普通货运列车在铁路线上快速机动,或者隐蔽在隧道、洞库中,接到命令后可转移到专用线路上展开,稍加准备即可发射。其优点是,机动速度快,范围大。但缺点是受铁路、桥梁等多方面的限制。
最后一种是陆基公路机动发射。在发射过程中,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依托预设阵地发射,也就是说,在发射时需要“通过公路机动”进入预设发射阵地。这些阵地经过加固可以承受导弹发射的冲击,而且事先经过精确测量,导弹发射车抵达后做一些准备就可以发射。
另一种也是相对更难的一种,就是无依托野外发射。它需要发射车本身具备较强的越野能力,无需准备发射场坪,在野外可以随时停车发射,包括隐蔽性很强的复杂地形或者狭小场地,这极大提高了发射车的生存能力。与此同时,这也对发射车的性能、指挥通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现场情况可以判断,这次应该采取的是无依托野外发射的方式——随到随打,打了就走。
张军社表示,这表明我们洲际弹道导弹拥有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
谭主还在评论区看到,有人注意到,这枚洲际弹道导弹是双锥体弹头,由此也引发了不少对这枚洲际弹道导弹型号的猜测。
但其实,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只是外壳。这个外壳出了大气层就会被抛掉,所以,这枚洲际导弹是否搭载双锥体弹头,我们还无法确认。
有网友猜测,这是东风-31AG。
关于这款洲际弹道导弹的具体射程,没有明确的官方数据。美国国防部曾经在《中国军力报告》中给过一个判断——东风-31A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1.1万公里,从中国本土发射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而东风-31AG,比东风-31A还要新。
谭主也拿着这张图去和军事专家张军社做了求证。张军社表示,关于型号,目前还不方便细讲。
与此同时,张军社也回应了网友们讨论的双锥体弹头的问题,他表示:目前,高超音速导弹也经常采用这种设计,双锥体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飞行稳定性和穿透性。
谭主注意到,评论区不少人都提到,上一次我们在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是在44年前。
当时,“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弹头在飞越8000多公里后,落入预定海域,打击精度相当于用手枪击中百米之外的一只蚊子。
而此次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携载一枚训练模拟弹头,同样准确落入预定海域。
张军社表示:我们这次是在实战化验证,使用训练模拟弹头而非实弹,这也透露出我们在核政策上采取的非常谨慎与负责的态度。
而这时隔44年的又一次“准确落入”,在当前变乱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底气,也是中国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决心。
- 原标题:这张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现场图,有哪些细节?
- 责任编辑: 林琛力 
-
阿塞拜疆官宣接收“枭龙”战机,总统阿利耶夫登上座舱体验
2024-09-26 18:00 -
台军首批M1A2T坦克在美装上火车发运
2024-09-26 17:58 -
日新澳军舰过航台海,海军军事专家:让人感到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
2024-09-26 15:50 台湾 -
我军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现场图公布
2024-09-26 06:45 观察者头条 -
中英两军举行防务战略磋商
2024-09-25 20:55 不列颠 -
“新型战机即将露面”
2024-09-25 13:15 长空铸剑 -
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
2024-09-25 10:08 观察者头条 -
26家美无人机企业窜访台湾,台媒炒“美国代销台湾无人机”
2024-09-24 17:04 -
应对中东局势 美杜鲁门号航母开始部署
2024-09-24 13:34 -
中俄8艘军舰穿越宗谷海峡
2024-09-23 20:18 日本 -
擅闯我领海后,日本驱逐舰舰长被撤职
2024-09-23 12:02 日本 -
航行警告!渤海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
2024-09-22 09:50 -
“北部·联合-2024”第二阶段演习在俄开幕
2024-09-22 07:45 中国海军 -
我赴黎维和部队营区周边发生航弹爆炸
2024-09-20 23:58 -
运-20首次亮相南非航展
2024-09-19 15:23 -
美空军部长:希望六代机价格不要高于F35
2024-09-19 14:59 凉战 -
拆东墙补西墙,美空军调整学员分流机制应对飞行员短缺
2024-09-19 14:59 -
现场画面!中俄海警举行联合演习
2024-09-18 19:12 中俄军演 -
台军称辽宁舰抵达台湾东北部
2024-09-18 10:27 中国航母 -
美遏华战略改变?“正大量囤积廉价反舰武器”
2024-09-17 23:20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14“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评论 736“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评论 315“华尔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尹锡悦别再扮演总统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准备解除武装,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
美媒紧盯:中国,60天了…
-
美部长:百万美国工人将“拧着小螺丝”造iPhone…
-
马斯克嘲讽“哈佛经济学博士”,纳瓦罗回怼:他就是个卖车的
-
华尔街铁粉变脸:特朗普,收手吧!
-
马来西亚总理领头:东盟要“抱团”
-
美“对等关税”没提俄罗斯,白宫回应
-
“欧洲200欧元,非洲才3美元,我们正面临‘碳掠夺’”
-
美财长试图安抚:股市短期波动,别慌
-
“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
一开盘,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庞呼吁支持者:效仿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财长:怪DeepSeek…
-
“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干涉法国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