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哥:英国公投退欧?当年这个国家却曾这样跪舔欧洲
关键字: 英国不列颠英国退欧退欧公投英国退欧共投诉英国跪舔欧洲密特朗戴高乐欧共体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日不落帝国苏伊士运河危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查尔斯·狄更斯
最近在全欧洲最大的事儿,莫过于英国退欧公投了。
6月23日是正式的公投日,结果将于24日揭晓。恰好就在公投日的前一天(6月22日),英国老牌媒体《金融时报》给了首相卡梅伦一个头版头条。
据报道,卡梅伦趁着箭在弦上的当口,再度向英国人喊话,大家伙还是不要退欧了。而且,卡相还打出了一手“悲情牌”,要不列颠的老少爷们和太太小姐,好好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是因为,退欧这档子事儿,退了就再难回来了。
《金融时报》6月22日的头版头条
卡梅伦这回的悲情告白,颇有点临上刑场才耍哭腔的节奏。由于留欧派议员考克斯遭退欧人士枪杀,近期民调上有点反复。但从公投前的最后一轮民调(FT)来看,其结果大概会让卡相多少有点泄气——退欧派45%,留欧派以44%的占比略输风骚。
民调显示,在退欧与留欧之间,哪一方都没有明显优势
倘若要是最终以1%的差距让英国退欧变成现实,再进一步引发蝴蝶效应让欧洲共同体的世纪理想化为彻底的泡影,那么卡相也许就真要成欧洲的“千古罪人”了。
然而,无论卡相临了再怎么“忽悠”,必须看到的一点事实就是:这让无数人操碎心的“退欧公投”,就是他卡梅伦一手推动的。
要知道,就是在今年的2月20日,卡梅伦亲自宣布了退欧公投的正式日期。据说,本来卡相的意图是想借民意向欧盟施压,以换取英国更大的自主性。
但是,民意这玩意儿,哪儿是这么好操控的。照着目前这架势,卡梅伦这回玩脱的概率真还不小。
不过,真要说起退欧这档子事儿,对英国人还真不算新鲜。俗话说的好,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要论起英国人玩脱欧这招,其实已经是二进宫了。早在1975年,英国刚刚费了老大劲儿加入欧共体不久,当时执政的工党就曾经炮制过一次脱欧公投。
历史可以告诉我们的还有,当年为了入欧,英国人也曾放下身段求过欧洲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年英国人争着入欧的做派,用“跪舔”一词来形容都不算过分。
殖民体系陷瓦解,英国人被迫学做欧洲人
众所周知的是,欧盟是由欧洲三大共同体(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以及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来。1991年12月11日,在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与会各国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其成果简称《马约》)。随着《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生效,欧共体正式从一个单纯的经济联合向政治联盟过渡。
《马约》签字现场
其中,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最早(1951年),被普遍认为是欧盟的真正起源。只不过,英国从来就不是煤钢共同体的6个初创成员之一。真正主导共同体的仍然是主导欧洲大陆的两支传统力量——德国和法国。
不过,起初英国也并没有对加入煤钢共同体产生很大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煤钢共同体当时也就只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产业针对性很强。签署协议的6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在地缘关系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反观英国,其本土长久以来就孤悬海外,并没有特别强的动力加入这一组织。
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个方面。50年代初,英国虽然已经失去了印度与缅甸,可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尚未彻底消亡。英国人在身份认同上仍然保持着那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傲娇。
丘吉尔其实恰恰是泛欧主义最早提倡者之一。他甚至早就鼓吹类似于“欧罗巴合众国”及“欧洲议会”这样的理念。然而,在1951年时,他却并没有推动英国加入煤钢共同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晽
-
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评论 286“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评论 198再次暴跌!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有“过渡性问题” 评论 256“当你四处树敌的时候,就更卖不出东西了” 评论 91最新闻 Hot
-
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
美学者:对后美国时代的秩序,有理由乐观
-
美国产Model S/X无法“订购新车”
-
“特朗普是将资本的血管砍断,可能加速自己的衰败”
-
现货黄金破3200美元/盎司创新高,券商提醒
-
“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穿”,毛宁再转毛主席语录
-
菲律宾华人“钢铁大王”遭撕票遇害,我使馆发声
-
“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
打脸美国!阿根廷又和中国续了
-
美国学者:“反向基辛格”离间中俄只是妄想
-
特朗普发癫,铁粉都怕了:这么搞中国,不好吧…
-
特朗普威胁:谈不成,就恢复高关税
-
再次暴跌!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有“过渡性问题”
-
“两名英国政府高官同时访华”
-
“中国不会屈服,特朗普就是个地产商,不懂”
-
美部署中导盯着中国,菲律宾还买得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