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源安全和碳中和,面临哪些机遇与难点?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泽西】
面临气候变化对于全人类构成的生机和生态威胁,我国于2020年在国际上作出了重大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从此碳排放将一路回落,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一方面大力投资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投资机构开展碳中和业务,助力产业和能源转型。
不过,新能源产业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如何平衡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的目标,成为了全球各地人们热议的话题。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近日接受了观察者网专访,就中国新能源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难点,中国与西方制度对于应对类似气候变化问题的区别等议题分享了他的见解。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硅谷传奇风险投资人、OKR之父全约翰·杜尔的新书《速度与规模》中讲到一段旧事,作者当年投资新能源汽车企业菲斯克失败,美国电池公司A123甚至在汽车上市之前就倒闭了。美国在锂电池、光伏电池等领域落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真的能让新能源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吗?
李志青: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多条件,既要有高新技术创新,也要有很多中间环节支持,包括政策支持,然后还要有很广阔的应用市场。美国早期对于光伏、电池领域还非常重视,投了不少钱,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反复。
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历次气候变化谈判过程就看得出这一点,从1997年加入随后退出《京都协议书》,到后来加入又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些反复给市场传递比较矛盾的信号,你到底是要支持还是要反对?
同时,美国本身因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产业比较发达;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是存在一些反对的利益团体,特别是油气资源背后的财团。
美国油气财团,阻碍美国新能源发展(图源:“CFR”)
美国需求市场的应用实际上一直也不够坚定。他们之前也推出过类似“百万屋顶计划”,即支持人们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的计划;然而,在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又取消了这些支持。当时,光伏企业损失也很大,这也包括国内的光伏企业,许多更加没有办法生存,一大批就在当时倒下了。
反过来看,我觉得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最成功的是一直比较坚定。我们对发展的产业提供了战略政策支持,我们市场应用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定。尽管外部环境有一些变化,但目前我们的技术、产能、产量、应用市场空间在全球都是最大规模的。
这离不开政策上的稳定性,包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通过政府一开始的补贴,到补贴慢慢的退坡、退出,再培育市场的竞争力。
至于新能源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我个人感觉没那么容易,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产业链的问题、人才的问题以及政策和市场空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美国某一届政府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战略支撑。
我并不认为一届政府喊个口号,做几个动作,就能让这些新能源制造业的企业回到美国本土,他们必须考虑到美国本土成本有没有优势,生产环节中所需要的人才有没有优势,以及最后生产出来之后,本土还有没有市场空间。这些因素都是系统性的。最后,他们应该会做一些全盘考量之后才能做这样一个决策。
观察者网:最近锂矿价格高涨,对新能源产业有多大的影响?
李志青:新能源产业当然对这些矿产以及大众商品依赖性挺大的。整体上来讲,这会导致成本稍微抬高。但是我觉得这种影响实际上是可控的。首先,价格高涨是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因为市场可以通过新增的产能消化掉高涨的价格。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规模、市场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可以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消化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空间,因为规模越大,可消化的这个空间就会越大。
锂矿价格在过去一年内已上涨近两倍(图源:Tradingeconomics)
而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我们更强调的是它的整体性。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要维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不太可能把短时间的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给消费者。对于新能源其他领域,面对这些价格的涨跌,要用一种系统性,即产业链的方式来应对。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上下游的整合。即便价格涨了,如果这个矿本来就是汽车公司自己的话,那就更没什么明显的影响了。这种一体化的方式,将提高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速度与规模 : 碳中和的OKR行动指南 / (美) 约翰·杜尔著 ; 杨静娴译
中信出版社,2022.8
观察者网:《速度与规模》中提出,解决全球变暖危机刻不容缓,人类已经没有试错和缓冲的时间。但是在当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却愈发凸显。您认为目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李志青:目前国际环境,尤其是俄乌冲突,与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有些关系。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了,其中的背景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危机,如果我们不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那么人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它最大的瓶颈,源于要用新的能源来取代传统能源,新能源首先需要有效率。目前看来,新能源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应用场景上还没有传统能源这么顺利、这么适应,毕竟太阳能需要转为电能再运输到千家万户的过程。未来可能要加强系统集成建设。
在转换的过程中,还是必须注意到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特别是面临一些自然的条件、人为因素影响,如何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和安全,新能源目前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天然的缺陷。
未来,这首先要通过和传统化石能源的互补来解决,不能完全依赖于新能源。而新能源自身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也需要通过一些技术创新来加以突破。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储能技术,如果能大力发展的话,未来也会大大提高我们利用不稳定的新能源的可靠性,去克服它的一些瓶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基点,纳指跌超3%
2022-11-03 07:38 观网财经-海外 -
31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18省增速超全国,能源省份领跑
2022-11-02 23:39 观网财经-宏观 -
布局中国,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哪里?
2022-11-02 19:28 -
围猎无人驾驶卡车第一股,华人科学家又落入美国陷阱?
2022-11-02 18:00 观网财经-汽车 -
VR真正风口竟是美女直播?PICO突然坐在了金山上
2022-11-02 16: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9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榜:宁德时代第一 LG反超比亚迪
2022-11-02 15:23 观网财经-汽车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中国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
2022-11-02 15:04 -
与腾讯新混改公司获批,中国联通尾盘涨停
2022-11-02 14:58 -
江苏十三城部署吸入用新冠疫苗,康希诺生物港股盘中暴涨超50%
2022-11-02 11:11 观网财经-健康 -
双11电商大卖,韵达申通却双双跌停
2022-11-01 18:14 观网财经-消费 -
猪肉价格涨超40%,国家将投放今年第7批中央猪肉储备
2022-11-01 17:53 观网财经-消费 -
财政部支持深圳税改先行,怎么解读?
2022-11-01 17:39 观网财经-宏观 -
中信为首的财团正在洽谈收购腾讯?南非大股东否认
2022-11-01 16:1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在华销量暴跌27%,iPhone“不再闪耀”
2022-11-01 16:13 观网财经-科创 -
港股科技股大爆发,腾讯涨超10%
2022-11-01 15:4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完美日记折戟双十一,“国货之光”已成过去式?
2022-11-01 15:23 -
为30家大型国央企构建数字底座,京东云发布十大产业场景
2022-11-01 15:05 观网财经-科创 -
推特董事会解散,马斯克成唯一董事
2022-11-01 14:26 大公司 -
部分功能收费引发热议,腾讯回应
2022-11-01 11: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双十一热度超预期?“尾款人”把微信零钱通挤崩了
2022-11-01 10:46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