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迅雷: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第一要务
观察者网:我们可以看到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并提到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基调首次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同时在财政政策上,也是自2020年来首次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改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在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提出“适时降息降准”“保持流动性宽裕”。您能否解读一下这些表述变化背后意味着多大幅度的调整?
李迅雷:我认为相关政策调整幅度会比较大,这次工作会议关于相关政策指引讲得更加明确,历次的经济工作会议很少提到降准降息。这次明确提出相关要求,我预计如果落实到细则上,财政赤字率会从3%提高到3.5~4%,这意味着明年财政赤字的规模大概在5万亿人民币左右。此外,我认为特别国债规模大概有2-3万亿,专项债规模估计为5万亿。所以我预计,广义财政赤字规模大概会有12万亿元人民币,广义财政赤字率7%到9%。
关于货币政策,我认为明年降准幅度大概会在0.5~1%之间,降息幅度大概在0.5~0.7%之间,全年预计将会有2~3次降息。
观察者网:此次会议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我们很多地方消费券也发了,有的地方也发了生育激励基金,您认为未来我们“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还需要做什么?
李迅雷: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的补贴规模,提到了提高退休工资金额,提到了提高医保补贴的标准。这可以让老百姓在养老和医疗支出方面的保障得到提高。
在促进消费方面,考虑到现在以旧换新适用范围的扩大到服务消费领域,其本身就对促进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稳就业本身就是一个促进消费的好手段,也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以上措施都有利于实现相关目标。
此外,会议比较强调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效益关注资金的间接和直接回报率,这也就是要求相关方面把钱用好,把投资用好。这也同时意味着如果投资方面没有更好的项目,那么多余的财政支出可以更多地用于民生领域,这样对惠民生更加有利。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如果投资不注重效益,投资比重过高,那么民生的比例就降低了。所以我的理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大力度地促消费上。
观察者网:化解债务仍然是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在11月8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包括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内的官员,对总计10万亿元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政策做了解读。而这次在债券问题上提到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明年增发您预计会是多少?如何理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中央政府会对财税体制进行怎样大规模改革?
李迅雷:我认为财税体制改革,三中全会已经有明确表述: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中央财政要在统筹、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能发挥作用。2023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明显偏低,约14%,我觉得明年有望提高。明年特别国债的规模我估计是2~3万亿,其中1万亿主要用于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金。剩余大约两万亿会由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民生、社会保障以及促进消费。
财政部 网络
这对整个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有利。我估计明年会有大约2.8万亿人民币的化债规模,这些资金主要通过政府专项债。如果专项债总规模是5万亿,就意味着还有2.2万亿专项债可以被用于收储,其中将主要用于购买保障性住房。
观察者网:对普通读者而言,大家很关心“稳住楼市股市”,今年以来中央积极出手,在稳楼市、稳股市、稳企业信心等领域已经出了大量的政策。您觉得是不是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软着陆了,到了探底回升的时候了?您对明年经济增长率如何预判?
李迅雷:我觉得为稳楼市、稳股市还是做得不错。9月26日以来,我们的股市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虽然之后有所调整,但是相比于9月24日之前的2700多点,指数表现还是不错。今年A股市场总体呈现上涨的势头,房地产也有了止跌回升的迹象。所以我觉得随着2025年稳楼市的增量政策出台,经济增长会和我们的消费和投资同步,如果消费能增长5%,经济增长速度也应该差不多。
所以,明年政府的目标大概率也是5%左右,只要消费起来了,实现5%左右的目标难度应该不大。
观察者网:近期关于美联储将在下周进行“鹰派降息”,也即美联储或将削减点阵图中对降息的指引的预期越来越高。您是否认为潜在“鹰派降息”预期和中美利率倒挂的现状会对我们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李迅雷:美联储12月应该是大概率会继续降息,明年初大概率也会继续降息,但是他们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结束降息周期。只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国内继续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有一定的独立性。现在中国的实际利率处于历史高位,高于美国,所以我们不能看名义利率。我认为明年中国的降息空间比较大,国内降息降准的空间依旧存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继续“极限施压”阻止伊朗核计划,特朗普不惜动武?
2024-12-13 23:02 伊朗局势 -
TCL中环:光伏之争比拼持续创新能力与资本实力
2024-12-13 22:11 观网财经-科创 -
投行巨头:台积电在美国生产比台湾成本高30%
2024-12-13 18:32 观网财经-科创 -
百度、吉利就“极越汽车”发表联合声明
2024-12-13 18:32 -
力压《黑神话》等一众3A大作拿奖,一个“手柄说明书”凭什么?
2024-12-13 18:26 电子游戏 -
折叠屏开始卖不动了,苹果入局能带飞市场?
2024-12-13 17:25 观网财经-科创 -
A股三大指数均跌逾2%,沪指失守3400点
2024-12-13 15:06 股市 -
明年经济工作:9大任务扩内需列首位,再提“内卷式”竞争
2024-12-13 13:18 观网财经-宏观 -
茅台与华为交流座谈:探索茅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2024-12-13 10:49 观网财经-科创 -
今年2万亿化债额度全披露,29省份怎么分?
2024-12-13 07:14 宏观经济 -
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目标 5G-A时代来了
2024-12-13 06:48 5G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
2024-12-12 20:20 观网财经-宏观 -
英伟达回应“断供中国”传闻:不实
2024-12-12 19:16 -
仍被美国控制的比特币,真能帮俄罗斯实现支付自由?
2024-12-12 18:03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对华芯片制裁,新加坡也将受伤?
2024-12-12 16:38 观网财经-科创 -
引领绿色发展:企业ESG实践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之道
2024-12-12 16:26 金融观察 -
有银行下达考核任务:每人要完成至少20个开户数
2024-12-12 14:54 养老与社保 -
创纪录的黑五,中国商品又“杀疯了”
2024-12-12 13:37 观网财经-海外 -
ChatGPT突发全球宕机,此前曾宕机超12小时
2024-12-12 11:24 观网财经-科创 -
微软预计第二财季计提8亿美元Cruise相关减值费用
2024-12-12 10:16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