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鹏:虽然只是一家复印店,我却看到了一种精神
关键字: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华为任正非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西方经济学【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晓鹏】
9月25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明确发文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肯定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对此,我曾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用第11章《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第15章《企业家精神演变的四方向假说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过分析,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此书出版五年后,企业家精神终于正式写进了中央文件,令人深感欣慰。我将这两章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文,对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加以解释说明,供关心这一中央文件精神的朋友们参考。
一、改变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的企业家:以华为为例
在利润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之下,市场上的企业家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各种各样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产品出来满足市场需求,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优化内部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世界的去开拓市场、建立销售渠道……
这个过程,就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改进。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步一步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逐步释放这种“企业家精神”或者说“企业家才能”来推动经济发展。
我们以现在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的成长为例来说明上面的分析。
年轻时候的任正非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叫任正非,是一个转业军人。改革开放初期,到深圳创业,于1987年建立华为。最开始做的事情,是给国外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做销售代理。按照一定的价格把国外的交换机(一种建设电话手机网络必须的通讯设备)买回来,然后在国内把它们销售出去,赚取一点中间价差。由于产品必须从国外厂商那里购买,国外厂商卖给各个代理商的价钱都一样,对于进货成本,华为完全不能控制。此时,华为的平均生产成本是它自己无法改变的。如果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华为此时面临着一条水平的供给曲线。
买进来以后,华为公司要想办法把这些设备推销出去,主要是卖给各地的电信局。这种“跑销售”的行为,就是一种为自己开创市场需求的“企业家行为”,它有效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得以达成。销售搞得好,就能多卖,或者卖个好价钱。
所以,作为代理经销商的华为,它的“企业家精神”主要就发挥在为自己创造需求上,而不用管生产成本。华为的利润,主要从挖掘市场需求、克服市场交易成本上来。
刚开始,华为公司的利润不错,但随着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小的代理公司都从国外进口交换机来跟华为公司抢生意,拼命压低销售价格。这样,市场环境就恶化了,华为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被大大压缩,利润空间变小。
创业初期的任正非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任正非就被迫要让华为公司转型。从一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代理公司,转变为一家能自己生产交换机的高科技公司。这样做很辛苦,风险也很大,但市场逼着他转。任正非经营多年的利润全都拿出来搞研发,而且还贷了一个亿的高息贷款。据说,做此决定之时,任正非跟他的创业团队说:“搞不成,我就从楼顶跳下去;搞成了,我们就在楼顶上晒钞票,免得太多了堆在房子里发霉。”
——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给企业家巨大的压力,也给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搞销售、搞管理、搞研发的巨大动力。
经过辛苦的研究开发,华为终于研制成功了自己的交换机,成本不到国外同样产品的五分之一。于是,它们的生产成本立刻大幅度向下移动,大概只有从国外进口的五分之一。
研发成功以后,华为公司的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利润扩张。任总的日子立刻就更好过了。
华为自己生产的程控交换机,跟国外生产的质量上有差距。但由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即使以更低的价格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华为的利润空间还是增加了。它不仅包括了销售的利润,还有生产的利润。此时作为企业家的任正非所赚到的钱,就是他开拓市场和组织生产研发的才能的回报。
有了生产成本的优势,华为公司的推销员开始全国跑,向各级电信主管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中心城市的电信局比较有钱,也更信任国际知名品牌,这方面华为公司缺乏优势。任正非便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战略,重点打开市县一级市场。这些地方的电信局钱不多,又想发展本地区的通讯网络,廉价的国产货就是很好的选择。
能够跳出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到小城市小县城去开拓新的市场,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也就大大拓展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需求空间(同样的价格可以卖出去更多产品)。
同时,为了降低因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成本,任正非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来帮忙制定《华为基本法》,完善了华为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通过类似的一些措施,管理结构理顺了,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者而不会导致“边际成本”过高。技术研发和管理效率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华为公司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就这样,通过一点一点与对手的竞争和自己的开拓、研发、革新,华为公司逐步成长壮大。从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年销售额超过了284亿美元,雇佣人数超过11万。2011年,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
总结下来,华为的成长,主要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开拓市场,第二件是生产产品。这两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华为的所有竞争对手都在做。但华为做到了最好,这就是让它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通过创造性的开拓市场和组织生产,超越竞争对手赚取利润,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二、企业家利润与企业家才能的关系
任正非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种回报,现在的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竞争会让利润趋于平均。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少数的大企业和大企业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呢?这是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所致吗?
企业家利润是客观存在的,动态的竞争会让某一些企业家的利润减少甚至消失。但从整体来看,竞争为何并没有使企业家利润消失?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165“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90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59“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2“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9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