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淼:别信朱清时院士说的“客观世界很可能不存在”
关键字: 李淼朱清时量子纠缠宗教量子力学灵魂存在吗?
前面我们看到,意识只是众多“测量”的可能性之一。但《客观》一文中有一段话将意识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看看:
“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意识也是这样,如果你看到这朵花,一下子动念头了,动念头实质上就是作了测量。你用鼻子作了测量发现是香的,你眼睛进行测量发现是红色的而且美丽,你动意念去测量它,发现它很令人愉快。
于是这些测量的结果,也就是念头的结果,一下子使你产生了进一步的念头:这是一朵玫瑰花,就认出它来了。
人意识的发动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这时候念头产生出来了,实质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几个我们制造出来的概念。这时意识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个概念‘玫瑰花’上。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说得更深一步,《楞严经》讲‘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本觉明妙,觉明为咎’,是什么意思呢?整个物质世界的产生,实际上在意识形成之初,宇宙本体本来是清净本然的,一旦动了念头想去看它了,这念头就是一种测量,一下子就使这个‘清净本然’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这样就生成为物质世界了。《楞严经》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识和测量的关系说出来了。”
如果大家没有读到我在上一节中对观测的分析,很可能就被这段话误导了,以为没有意识,荧光屏也不会被打到的电子发光,也就是说,我们的“念头”太重要了。这当然是错的。我们动念与否,电子肯定会和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产生作用,这样它的位置就固定了。同样,无论我们动念与否,一朵玫瑰花肯定是一朵玫瑰花,因为它长在玫瑰树上,沐浴在阳光下,玫瑰树还会和周围的空气产生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这些作用已经使得玫瑰花成为它本来的模样,不论我们是否动念去看它。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朱文关于灵魂的论证。
他关于灵魂的解释,建立于人的大脑中的意识可能与纠缠有关的认识上。下面,我们看看量子纠缠是什么意思。
我喜欢用一对手套的比喻来解释什么是量子纠缠。考虑有一对手套,别人将这对手套分成两只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在打开这两个盒子之前,我们不知道哪个盒子里的手套是左手的,哪个盒子里的手套是右手的。现在,我们将一个盒子送到月亮上,一个盒子留在手里。如果我们打开手中的那个盒子,发现盒子里装的是右手手套,那么我们可以确信月亮上的盒子装的是左手手套。假如月亮上有一个人也打开月亮上盒子,当然他会发现盒子里装的是左手手套。这就说明两只手套是纠缠的,也就是说一只是右手另一只是左手。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一对手套总是这样。
现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手套左右手并不确定,也就是说每只手套处于不确定状态既可以是左手也可以是右手,也就是说处于叠加状态。在打开盒子之前,手套的左右手特征并不确定。现在,我们同样将两只手套装在两个盒子里,将一个盒子送到月亮上,另外一个盒子留在手里。我们将留在手中的盒子打开,手套可能是左手的也可能是右手的,假如说我们打开之后看到手中的手套是右手的,在遥远的月亮上的那只手套本来也不确定左右手,可是当我们看到留在手中的位置是右手的时候,此刻月亮上的那只手套就变成左手的;如果我们手中的手套是左手的,此刻月亮上的那只手套立刻就成为右手的。量子手套和普通手套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普通的手套不管你打开不打开它的左右手一定是确定的,而量子手套并不确定,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只手套确定之后另外一只也就确定了,看起来好像有瞬时传递的效果。普通手套并没有瞬时传递效果,因为即使我们不观察,它们的左右性质早就固定了。
人类的大脑如何产生意识是一个难题,朱文引用的彭罗斯的微管量子假设并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
“彭罗斯和哈梅罗夫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接着这篇文章用隐形传输的概念论证意识可以和宇宙中别的地方存在量子纠缠,这样那个地方也就存在意识。这个论证跳跃的地方太多,下面我仔细分析哪些地方是跳跃的。
前面说过,彭罗斯假设没有得到实验证实。即使我们假设类似彭罗斯假设是正确的,假设这些分子可以处于量子态,但这些量子态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中,并不一定互相纠缠,也不会和大脑之外的其他东西纠缠,这就否定了一个人的大脑和宇宙空间中其他什么东西纠缠。我们已经看到朱文关于灵魂论证的两个跳跃:一个跳跃是一个人大脑中很多不同分子(或微管中很多电子)之间的纠缠,另一个跳跃说大脑中这些分子和宇宙中其他部分纠缠。下面是朱文关于大脑和宇宙其他地方的什么纠缠的部分:
“按照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理论,我们的大脑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纠缠态电子的话,而且我们的意识是这些纠缠态电子坍缩而产生的,那么意识就不光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细胞之中,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电子可能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有个地方存在着人的意识,这是量子纠缠的结论。
如果人的意识不光存在于大脑之中,也通过纠缠而存在于宇宙某处,那么在人死亡的时候,意识就可能离开你的身体,完全进入到宇宙中。”
这一段话跳跃得实在太大了,当我的父母生下我的时候,我的大脑居然是和宇宙中别的什么纠缠的。注意,我们在一生中还会不断学习,这些知识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如果我们相信上面的“论证”,我学习的时候,别的什么地方的某种东西也在学习,因为我和那个东西是纠缠的,实在不可思议。
朱文说通过量子隐态传输,人的意识在人死后可以离开身体,所以灵魂存在,这是另一个论证跳跃。其实,量子隐态传输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科学家在实验室也只能做到将不多的光子或原子传输到别的地方去。人的大脑含有巨量的分子原子,比阿伏伽德罗常数还要大(阿伏伽德罗常数就是一克氢中含的氢原子个数,大约是六千万亿亿),要将人的大脑传输出去,或者大脑中处于量子态的分子传输出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量子隐态传输,我们还是用量子手套或量子鞋做比喻。我把一个粒子比喻成鞋,我想把右脚鞋送到月亮上去,但量子不可克隆,我怎么送?没有办法送不可克隆的东西。隐形态传输研究了多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我先找一对量子鞋,一定是一只左一只右,我把其中一只送到月亮上,我不知道左右,但是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是一只左一只右,现在我把月亮的鞋变成我原来想送的鞋,就是第三只皮鞋,是我本来想送上去的。我不送,因为我已经送了一只鞋,一对量子鞋,一只留在我手里,另外一只送到月球上。现在拿第三只鞋不管是左右,我想送到月球上,把第三只鞋跟我手里其中一只比较,如果全是右的,显然月球上的是左脚,就让月球上的鞋翻过来。如果比较的结果是一左一右,可见本来想送的鞋应该和月亮上的那只一样,月亮上的那只就不用做任何改变。说起来很简单,道理很深。
你看,要将一只量子鞋传输到月亮上,我必须还得准备另外一对量子鞋,而且月亮上还得有人。如果我打算将一亿个量子鞋传输出去,就要另外准备一亿对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鞋。现在,如果我打算将我的大脑传输出去,我就得准备两倍于我的大脑物质的东西,它们还必须处于纠缠状态。之后,实验人员还得将我的大脑和他手里的物质做对比,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工程。
总结一下,第一,即使我相信我的大脑是量子态,或我的大脑中的一部分是量子态,它也不会和宇宙中其他什么东西纠缠,这就像我们在实验室制备一个处于量子态的电子,它是独立的,不会和遥远的什么东西纠缠。
第二,如果我想在我死的时候将我的意识传递出去,我必须请我的朋友准备好两倍于我的大脑的物质,这两部分互相纠缠,然后将其中一部分送到别的地方,将其中另一部分和我的大脑做对比。这样下来,即使我的“灵魂”被保留了,也是高科技人工的结果,而不是大自然的结果。
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传统认知科学、心理学认为意识无非是我们大脑中神经元的集体作用的结果,神经元之间通过放电互动,看上去应该和量子力学没有任何关系。也许,随着大脑科学以及物理学之间有机互动发展,人们会发现大脑中存在量子过程,并且这些量子过程在意识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如此,人类的大脑中的量子过程并不会和宇宙中任何其他地方的量子过程纠缠在一起,就像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肯定不会和一个遥远的氢原子中的电子发生纠缠一样。
人类在未来也许会实现量子计算机,也许会实现宏观物体的量子传输,甚至会将人类的意识保存起来,但这和自然界中的“灵魂”没有任何关系。
结语
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奇怪。当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时,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科学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使得一些人将科学看成一种万能的工具。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驱使一部分人到宗教那里寻找精神依靠。科学话语权霸主的地位,让某些宗教人士以及偏好宗教的人到科学这里寻找“依据”,有些人甚至说:“科学的尽头是宗教”、“当科学家爬到山峰时,佛学大师早就等在那里了”,等等。宗教和科学爬的本来不是一座山。
费曼在一篇文章里说,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前者的核心是不确定性,后者的核心是确定性。比如说,解释一个现象的科学学说是临时的,是需要越来越多的证据的,所以永远是统计性质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往往说某个现象的证据是几个标准误差,换句话说,只是十分可能的,而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
理论和模型也是如此,当科学家需要的时候,牛顿力学被修正为相对论力学,诸如此类。宗教则相反,一个断言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当然,佛教是一个独特的宗教,哲学成分很大。即使如此,量子力学也不能拿来支持某些说法,例如世界是虚幻的,灵魂是存在的。
让科学的归科学,宗教的归宗教,才是宗教和科学相处的最好方式。
- 原标题:李淼反驳朱清时:让科学的归科学,宗教的归宗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宋煜昊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02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05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82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