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我们为世界提供一个新参考
最后更新: 2022-11-07 10:18:06
观察者网 :您提到过,遵循市场规律,大城市和大医院有一个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对人才、资金和病人会有“虹吸”,那么政府对基层的大规模硬件设施投入,是不是可能扭转这样的趋势,让医护人才和病人逐步流向基层?
李玲 :对医疗来说,就近、方便非常重要,急救病人如果不能就近,可能都来不及抢救。所以我们现在医改的要求是,90%以上的病患在县里就能解决问题。
“千县工程”,首先是要把基层的硬件提升,同时也希望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但通过一个“千县工程”能不能根本解决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口罗雀的现状呢?可能还解决不了。
第一,基层医院的建设需要时间,不是短期就能见效。
第二,我们现在大医院90%以上的收入,都要靠自己挣钱,挣钱就要靠看病、手术、检查,所以医院要拼命吸引病人。
新冠疫情近三年,其实是全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爱国卫生运动,相信大家都很少感冒,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可想而知,全国50%以上的医院目前处在亏损状态。
这就是矛盾所在,在当前模式下,当人民健康得到改善的时候,医院的经营会受到影响,如果基层医院把病都防治得很好,医保就不会给大医院付钱,大医院就很难维持,这样的现象跟我们提倡“健康中国”的目标是矛盾的。
所以必须学习推广三明医改模式,建设“医疗共同体”。县域医疗共同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2012年2月,福建三明在全国率先启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并逐步确立了“两票制”“三保合一”“年薪制”等医改的“四梁八柱”,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
在医保基金使用方面,“三明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一方面,改革医保管理体制,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实现“三保合一”。另一方面,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医保基金使用不仅用于治疗,还扩展到健康;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医保基金结余部分纳入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强医疗机构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内生动力。
在疫情影响下,这三年全国医院的收入都是下降的,三明市也一样,12家总医院医药总收入同比下降4.08%,但受益于改革,三明市当年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后实际增加医院工资总额1.51亿元。
所以,三明模式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健康模式”,老百姓越健康,医院和医生收入越高,而其他医院如果不采用这种模式,仍然是老百姓越得病,医院收入越高。
因此,在“千县工程”改善基层医疗硬件设施的同时,制度上的改革也应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否则无法扭转“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门口罗雀”的现象。
观察者网:您之前也谈到过,三年前的医改是先从基层开始入手,现在必须要同步大医院,大医院跟基层一起推进。
李玲:确实应该同步改革,其实这也是三明医改的经验。现在一些地方的医改还是在某家或某些医院试点,但只在基层改实际上是改不动的,因为这是一个体系重构,医疗卫生制度主要由医疗卫生的治理体系,筹资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药品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组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从过去单兵突进,进入系统综合改革。
医疗领域的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客观说,市场经济在激发主体活力的同时,其副作用是过于趋利。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是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层占我们总服务量不到20%,如果我们只是把基层医疗机构改了,但是趋利的大环境没有变,我们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还在趋利,实施起来就会非常难,基层医院会成为一个改革的孤岛。现在基层做了改革的尖兵,但是如果整个医疗体系改革包括社会氛围没有跟上的话,这个局部会很难生存。
三明医改非常独特的地方是,它在一个地级市的12个县,22家公立医院同步推进,自上而下进行了全面的系统重构,这个过程必须是统一的。以前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经验,现在像三明医改这样的局部经验已经有了,我希望下一步国家要下定决心,在全国同步推广。
经过这么多年探索以后,路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可以坚定走下去。
观察者网 :由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赋能基层,是否有“治未病”的思想在其中?是否有助于医疗资源的高效率使用?其实刚才您已经谈到了一些,有些事情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必须要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做免费的医疗。这个观点能不能继续展开?
李玲:从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国的卫生方针就是预防为主,目标是减少疾病,这其实就是“治未病”。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就一定要赋能基层,因为这个工作是要在基层做的,这不是大医院的功能。
所以现在我们要以健康为中心,赋能基层非常重要,特别是要用好现代信息手段,比如现在在基层,已经有可以给农民看病的机器人全科医生,还有远程诊疗设备。
一方面,我们要按传统的方式,把更多优质的资源配置到基层去;同时,因为中国太大了,单靠传统手段困难比较大,用新技术赋能基层的前景很宽广。
拉萨市人民医院专家通过5G通信技术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远程连线,讨论手术方案
观察者网:中国近年来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下了大力气,“新基建”在公共交通、物流、通信和智能化基础设施上下了大功夫,“医疗新基建”是否滞后了?是否需要加大投入?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李玲:相对于我们这个“基建狂魔”这些年在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建树来说,“医疗新基建”是相对滞后的,现在提出“千县工程”,有意在这方面加速了。
除了传统基建盖医院楼房之外,“医疗新基建”最核心的其实是信息互联、互通、互享。这同样要求国家在顶层搭平台,下面各层级把信息都汇总到国家平台上去。我们未来的医疗模式一定要改变,像我们这次疫情防控一样,就是一个集成的大规模统一作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数据,中国的人口规模红利才能发挥作用,中国的病人多、场景多,这些数据都集成起来,可以不断促进我们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和医药器械的升级。
但医疗新基建的关键不在下面,而是在国家层面,据我所知,目前医保、卫健委、中医药都在各自建平台,其实一个平台就够了,我们在顶层设计上整合度不够。试想,如果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大数据不是整合起来的,能有效覆盖14亿人吗?
所以我认为,医疗新基建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目前还缺乏全国统一的顶层设计,还不能让信息真正的互联、互通、互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保健体系,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全面升级。过去靠赤脚医生、土医生,未来,要靠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靠智慧型的“赤脚医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投资中国,我们和中国都是赢家”
2022-11-06 13:26 观网财经-科创 -
“RCEP与更高水平开放”高层论坛在沪举行,胡春华陈吉宁致辞
2022-11-06 11:18 观网财经-宏观 -
重磅利好来了!吴清、方星海、宣昌能、蔡建春等发声
2022-11-05 15:28 -
大别山黑山羊,蹚出一条零售突破路
2022-11-05 10:21 -
工信部就修订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电子烟适用
2022-11-04 22:35 观网财经-消费 -
相信美联储是无辜的,那就上当了
2022-11-04 18:40 观网财经-海外 -
2.4亿罚款未缴,证监会申请限消乐视
2022-11-04 18:0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PC寒冬中增速放缓,杨元庆:研发投入不受短期业绩影响
2022-11-04 16:44 观网财经-科创 -
比瑞幸多赚20亿,星巴克“咖啡一哥”暂时稳了
2022-11-04 14:54 -
喜茶摊牌了,自营太累不如搞加盟
2022-11-04 14:38 -
抵御广告业务寒冬?微信搜索也要玩“竞价排名”
2022-11-04 14: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英国央行加息75个基点,33年来最大力度
2022-11-03 20:31 观网财经-海外 -
中国电信辟谣“11月2日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11-03 20:11 -
净利暴跌93%,美CPU巨头“过冬”
2022-11-03 17:27 观网财经-科创 -
10月85.51%!土耳其CPI同比涨幅已连续3月超80%
2022-11-03 16:26 观网财经-海外 -
阿里自研CPU规模应用,未来两年20%新增算力将用自研芯
2022-11-03 13:55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新能源产业企图反超中国,胜算多大?
2022-11-03 08:00 极端天气 -
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基点,纳指跌超3%
2022-11-03 07:38 观网财经-海外 -
31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18省增速超全国,能源省份领跑
2022-11-02 23:39 观网财经-宏观 -
布局中国,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哪里?
2022-11-02 19:28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76“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2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2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7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