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公立医院不姓“公”,社会办医也不全是“莆田系”
关键字: 社会办医莆田系医院公立医院印度仿制药“看病就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去餐馆吃饭那样任性”
观察者网:国外免费医疗或公立医院的效率问题常被吐槽,国内不少民众担心如果往全民免费医疗方向改革,会出同样问题,比如,感冒等小病排不上号,最后拖延成重症。请问如何平衡“公立”和“效率”关系?
李玲:一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公平是最重要的,让所有的人免除疾病的恐惧,不会因病致贫是现代国家的责任。保障全体公民看病就医的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国家在人均GDP2000-3000美元水平时都建立了免费医疗或全民医保制度。中国人均GDP已近1万美元,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远远没有能让所有的人免除对疾病的恐惧。
资源是有限的,看病就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去餐馆吃饭那样任性,比如说在英国看病要排队也是配置资源的方式。其实英国医疗体系的进步很大,它在2000年后通过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现在效率是越来越高的,公平和效率永远是一个平衡。
另外,其实一个普通的感冒真的不需要立即看到好医生,尤其去三甲医院看。香港特区的医疗也是免费医疗体系,香港和英国都是花最少的钱,但是健康效果,也就是人均预期寿命,都列世界上前几位。
我也跟英国、香港的专家沟通过。我说“我们很多人都说你们要排队,一些小病都拖着不看”,一位香港专家给我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我们恰恰就是因为这个,使得健康绩效很高,我们的医生是对症治疗,不会过度治疗,伤害病人。感冒其实就是一个自愈的过程,过度干预、治疗反而影响他的健康。”
你说“小病拖成大病”,如果感冒久治不愈,可以去急诊看,因为急诊都是24小时开放的。无论是香港还是英国,大部分人并没有抱怨“小病拖成大病”,因为它们的基层医生体系——特别是英国的家庭医生体系——还是很完备的,它能保证你得到你所需要的医疗服务。
资料图: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不知道您前不久有没看过一则新闻。加拿大一位33岁的妈妈发视频,泣诉自己两年来找不到家庭医生看病,严重耽误治疗,导致看到医生确诊时,已经是肛门癌晚期。
李玲:首先我要更正的是,加拿大不是免费医疗体系,而是医疗保险制度。英国、香港的公立医院是政府办的,你去看病是不要钱的;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跟台湾的比较像,医院并不是完全公立的,你去看病确实不要钱,但这钱由政府支出,它是一个医疗保险体系。
你说的这种个案肯定可以找到很多,但它是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要看医疗的整体绩效。我们如果对比加拿大和美国的医疗绩效,会发现加拿大医疗费用远低于美国,但医疗保障和健康绩效要比美国高得多。
观察者网:中国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特别是近几年相关事件报道频出。请问您认为其间原因有哪些?
李玲:最近几年医患矛盾应该是减缓了的,虽然还是很严重,但应比原来改善了一些,因为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二级以上医院都有警务室,特别是立法医闹入刑,不能随便去砸医院了。另外,很多便民为民的服务也减缓了这些矛盾。
医患矛盾,其实是如果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是普通的交易关系,是卖方和买方的关系,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家属花了很多钱,但医生没有治好他们家里的亲人,虽然医生尽力了,大家也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但很多家属、患者还是不能接受这一结果,认为花了钱就一定得有满意的结果。
观察者网:您多次说过,参与医改的人基本上都是“烈士”。能否具体说说,目前阻碍医改的“大山”有哪些?
李玲:这话说得有点极端了,不能说“基本上”,就是“有不少”。医改是利益的再分配,我们现在的既得利益势力已比较大了,所以去动利益的时候,它一定要反扑的,很多人就在这反扑的过程中倒下了。至于这医改既得利益群体有哪些,可能所有和医疗相关的都有既得利益,政府有既得利益,医保有既得利益,医药有既得利益,医院医生也有既得利益。
观察者网:您在多个场合肯定了“三明模式”(注),但现实生活中,“三明模式”也受到不少质疑,如认为:“三明模式”解决了医保入不敷出的问题,但有损医疗质量,药品招标限价采购导致无(好)药可用、高级别医生出走等问题;压迫药企利润,也将致使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生产愈来愈举步维艰……您怎么看这些观点?
李玲:我觉得这些说三明医改的应该都是不客观的。
第一,我多次去三明,三明改革以后,离开的医生人数比改革前是减少了的。三明是欠发达地区,人才常被发达地区挖走,它没有医改的时候走的人更多,改了以后人员是稳定的,而且还有福州、厦门等地方的医生还主动去三明。
三明市位于福建中西北部(图/谷歌地图)
其实愿意学医的人都是有为公众服务的心态的,三明让医生真正地拿着体面阳光的收入,而其他地方的机制没有三明好,所以不少医生愿意来三明工作,他们觉得自己可以真正回归到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
说三明医药问题的,就更不靠谱了。三明现在挤掉的药的费用源自流通环节。比如出厂价是十块钱,到老百姓手上是一百块钱,三明是把十块到一百块中间的流通费给挤掉,制药产业并未受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讲,为什么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不起来?生产药的人并没有拿到钱,大量的钱都在流通上。所以,从流通上压低药价不会影响生产。现在国家的“4+7”带量采购也是学三明,批量采购,这符合国际规律。
所有的医药行业在国际上都是垄断,所以全世界买药都是国家和这些药厂谈判——因为生产方式垄断,买方如果不垄断,就没法跟它对等谈判。像英国等欧洲国家,都是国家在跟药企谈,用量换价。我们“4+7”也是用量换价,药价确实是低了,但这“低”不是削减了药企的利润,而是削减了流通的成本。药企通过量的提升,可能赚得更多。换句话说,它这药一旦研发出来,再生产一片药的成本是很低的,所以你只要给它量,它就能赚钱。
(注:2012年2月以来,三明市公立医院以“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为途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推进公立医院分配机制、补偿机制、考核机制、药品采购、医院管理、医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综合改革,被称为“三明模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7-19 09:33:16
-
郭台铭现身日本,台学者:麻烦大啰
2019-07-19 09:25 台湾 -
习近平眼中的科技创新
2019-07-19 09:2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举报邻居制毒后,她反而被拘了……
2019-07-19 09:22 中国雷人秀 -
章莹颖父亲:不同意但接受判决,凶手要告知尸体下落
2019-07-19 08:28 -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与法轮功邪教分子会面”
2019-07-19 07:50 -
9旬老人被扫黑办列为嫌犯 警方回应
2019-07-19 06:59 -
欧洲议会要求港府释放示威者,中国驻欧盟使团回应
2019-07-19 06:56 香港 -
北京南四环追尾事故致2死,前车司机被刑拘
2019-07-18 21:07 依法治国 -
把握重大机遇做实重大战略!李强今天调研了上海这块重要的战略空间
2019-07-18 20:42 上海观察 -
游泳馆不给中国学生用?首师大:表述有误,已于1月撤下
2019-07-18 20:17 网络谣言 -
习近平内蒙古之行处处见“初心”
2019-07-18 20:1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这个“永恒课题”,习近平强调必须常抓不懈
2019-07-18 20:0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欧洲议会议员要求香港不起诉示威者 驻港公署回应
2019-07-18 18:43 香港 -
国民党将删“台湾地区领导人兼任党主席”条文,韩国瑜表态
2019-07-18 18:00 台湾 -
这次,轮到119致电110了…
2019-07-18 17:53 趣读 -
入室盗窃撞见主人 男子一头翻进了…
2019-07-18 17:53 中国雷人秀 -
看了东京电视台的魔性视频,我才第一次见证了乒乓球的轨迹...
2019-07-18 17:24 日本 -
因为摸男童,79岁中国大爷在新西兰差点被定罪
2019-07-18 17:16 -
贵州原副省长蒲波一审被判无期,被控受贿超7千万
2019-07-18 17:14 廉政风暴 -
“痔疮神药”马应龙开始卖口红了…
2019-07-18 17:13 趣读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76“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2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2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7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