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会超:没有自己的太阳观测卫星,中国错失前沿性原创发现
最后更新: 2019-12-13 13:56:55为了解开与太阳风有关的谜题,在美国的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主导下,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抵近太阳的观测任务计划。在这个任务中,一个探测器将运行在环绕太阳的大椭圆轨道上,逐渐降低自己距离太阳的距离,最终到达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过程真正发生的地方,进行实地探测,获得关于太阳风起源的最“鲜活”的观测数据。
帕克太阳风探测器升空后,将进入一条环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一开始,这条轨道的近日点与太阳的距离为35Rs(Rs为太阳半径),远日点则在1AU左右。通过7次金星的借力飞行,帕克太阳风探测器在7年后会最终将自己的轨道高度降低到9个太阳半径以下,在最后的3轨飞行中实现科学家们对日冕进行抵近探测的目标。
本次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从慢太阳风起源、阿尔芬波动现象、高能粒子加速和日冕结构四方面,利用帕克太阳探测器所搭载的局地和遥感成像仪器对前两轨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的获取位置约在36Rs-60Rs之间。与之前的两艘太阳神飞船相比,帕克太阳探测器与太阳的接近程度已经打破了人类历史上的记录。靠近太阳的观测的确让科学家们看到了一些新现象。例如,对磁场的观测表明靠近太阳的磁场中存在着磁场方向快速变化的现象,可能与等离子体的微不稳定性相关。此外,在磁场观测中还发现了一些与阿尔芬波相关的磁场S形结构,以及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强的太阳风经向流动。在对高能粒子的观测中,在远离太阳的位置难以互相分辨的两种加速机制,在靠近太阳的观测中则可以找到单个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事件。而对于日冕的成像观测,由于更加靠近太阳,图像中也出现了以往未能观察到的精细结构。
《自然》对本次成果的新闻报道
笔者个人认为,这四篇文章中虽然报道了不少之前未能观察到的现象,但这些并非是彻底的解决关于太阳的理论问题的突破性进展。而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太阳风的产生,一些关键的物理过程都发生在一个名叫阿尔芬平面的关键平面之下,而这个平面的高度一般认为位于十多个Rs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帕克太阳风探测器要将最低的近日点降低到9个太阳半径以下的原因。由于近日点的降低要在每一轨的飞行中逐渐完成,这一天的到来要等到2024年底到2025年。
我国空间太阳观测零的突破
本次发表的四篇论文,使用的数据观测时段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而从论文上标注的投稿和接收日期看,它们在今年夏天论文就已经全部写完。然而,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在网络上公开,则是这四篇论文完成同行评议审稿过程、被《自然》接收之后的事情。这也是空间探测领域中的一个惯例:参与探测器项目的合作单位可以优先拿到卫星数据,并获得一定的保密期,以保证他们能够完成首批成果,在最好的期刊上发表。之后,数据才会向其他研究者公开,供大家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
我国的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有着较强的力量,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有不少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团队。然而,受经费和航天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我国自主获取的太阳观测数据都通过地面的望远镜获得,还没有像帕克太阳探测器和已升空多年的SDO、STEREO、SOHO等探测器这样的天基太阳观测平台。虽然中国科学家也可以通过这些卫星在线公开发布的数据开展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自己的太阳观测卫星,就很难像本次帕克太阳探测器和以往其他太阳观测卫星公布成果时那样,获得前沿性的原创发现。同时,由于卫星观测是空间天气预报模式输入数据的来源,而空间天气预报又是军事活动和民用技术系统运行稳定正常的重要保障,依赖外国数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与隐患。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的1米口径太阳望远镜
在本世纪初,我国科学家曾提出过“夸父计划”这一科学思想独特的空间探测计划。这个计划设想通过三颗探测器卫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附近空间天气的影响作出全面系统的探测。三颗卫星中,一颗部署在能够连续监测太阳的日地L1点上,另两颗则部署在距离地球较近的地球极轨上,三颗卫星的数据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从源头到结果的空间科学认知。然而,在后期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欧空局和加拿大的国际合作方由于自身财力和其他原因退出了项目,“夸父”计划也因此未能如期实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柳叶刀 
-
实力对比:中国光纤基础设施遥遥领先美国
2019-12-13 11:00 -
世界首次!高铁四电建设全部用上BIM技术
2019-12-13 07:22 高铁世纪 -
玉兔二号成月面工作时间最长月球车
2019-12-12 14:43 航空航天 -
搜狗王小川:未来几年音箱就不性感了
2019-12-12 09:15 大公司 -
中微半导体CEO尹志尧:国产5nm蚀刻机已获台积电认可
2019-12-12 09:05 大公司 -
紫光旗下新华三入围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集采项目
2019-12-12 08:55 -
沃达丰在新西兰启动5G商用 采用诺基亚设备及3.5GHz频谱
2019-12-11 21:34 -
规避制裁,全球最大开源代码平台GitHub要来中国
2019-12-11 17:12 美国一梦 -
曙光:已部署数万台液冷服务器,有足够积累取代风冷
2019-12-11 15:53 -
权威测试结果:德语区三国Sunrise 5G网络最佳
2019-12-11 08:40 科技前沿 -
中芯国际:韩媒造谣 董事长从未提及光刻机断供问题
2019-12-10 13:31 大公司 -
分辨率优于1米,高分七号首批影像图来了
2019-12-10 11:49 航空航天 -
研究获国家专利!久杀不灭的幽门螺杆菌有了新克星
2019-12-09 08:20 医学 -
按照有些人的逻辑,美国手机信号差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啊
2019-12-09 07:43 手机 -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
2019-12-07 12:50 航空航天 -
中软整合旗下资源,中国操作系统新“旗舰”诞生
2019-12-07 11:46 -
“AI人才战”悄然开打:继续留美,上升空间几乎为零
2019-12-06 14:08 人工智能 -
蚂蚁森林护林员、云客服 支付宝创造40余种新职业
2019-12-06 13:27 阿里帝国 -
嫦娥四号任务再获国际奖项
2019-12-05 21:52 嫦娥奔月 -
全球移动核心网市场同比增长14% 爱立信份额略胜华为
2019-12-05 15:30
相关推荐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49“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12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2“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又一顶尖化学家,从日本回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