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应该国退民进
关键字: 银行民营经济融资中国银行业国进民退小微企业【银行业向来是一个嫌贫爱富的行业,重资产轻人力是其特征,这一特征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更为明显。所以有商业银行雨天收伞晴天送伞的说法。
本文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上海市社联2018年度学术年会讲话,用观点鲜明、深入浅出的道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应该国进民退。以下是演讲全文。】
连平: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刚才两位的演讲也很有启发,我的题目就像主持人讲的,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但事实上不然,跟中国整个经济长期的发展、改革关系十分的密切。
1. 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40年以来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银行业的开放,也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银行业扩大对外开放,在这之后银行业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2003年以后,大型银行都经过重组,引资和上市,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在总体框架已经看上去比较合理,整个一套公司治理机制跟国际上的一些大型金融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这之后,中国的银行业为中国经济之后的平稳运营以及增长保持高速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资产在整个金融业中的比重达到85%以上,每年新增的金融融资比重也不低,银行的信贷可能是在70%左右,再加上表外业务,也就是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些其实都是跟银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占的比重加在一起超过了80%,也就是说增量中和银行业有关的融资依然占着绝对的比重。
2. 中国银行业的定力
2015年来除了支持经济增长,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增长方面银行业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2012年、2013年之后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波动,非信贷融资快速发展,造成了许多领域中的风险问题,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等。从总体运行来看好多领域的金融出现了问题,但银行业还是平稳的运行,应该说银行业在控制风险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银行业出现很大的问题,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乃至于危机,恐怕也会是很现实的事情。但我们还得再进一步考虑,中国的银行业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它是不是就一定是做的非常好?其中就没有问题吗?我觉得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周期性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最近国退民进的问题炒的也比较热闹,和整个融资相关的问题其实都反映出,整个金融体系与我们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或者是有明显的欠匹配性。
3. 金融服务好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
党的十九大以及之后的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来,金融要回归它的本原,要服务好实体经济。我的理解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说金融面对所有的行业和企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说没有服务好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从最近10来年的情况来看,三年左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就要出来表现一次。
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只要经济出现一些问题,经济运行感到有很多的困难,一定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又出现了问题。而今年以来不光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些大型的民企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从这一点来看,其实问题的实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质就是金融要服务好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
而且,说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融资贵,而在于融资难,也就是融资的可获得性,民营经济、小微是比较困难的,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终还是要把眼光放在银行业,因为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
实体经济、民营企业需要获得融资,而提供融资的供给方在银行业,企业需要融资没有错,肯定是银行在提供融资方面存在问题。我认为就是银行业的体系和结构跟整个融资的需求,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匹配。这是问题的实质。我的观点是中国银行业应该是国退民进。
4. 银行业国有成分过高
现在的银行业国有的成分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四大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重约在60-70%,有各种渠道。比如说财政部直接持有银行的股份,比如说汇金公司和中投公司持有股份。60%-70%这么高的比重有这个必要吗?其实没有必要,绝对控股51%就够了。
第二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一百多家的城商行,整体来看,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间接持有城商行的股份比例大致达到50%左右。而城商行基本上都是由地方政府来任命董事长和行长,因此城商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
- 原标题:连平:中国银行业应该国退民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周雪莹
- 最后更新: 2018-12-05 08:08:29
-
房地产2018:盼上涨,但跌了;坚信市值翻倍,可股价腰斩…
2018-12-05 07:44 中国房市 -
分众传媒30亿回购完成不足1/4,又将迎来近500亿市值解禁
2018-12-04 21:53 -
为了更好参加中国进博会 韩国专门召开研讨会
2018-12-04 21:36 -
“出大事了”美3年期国债收益率比5年期高,上次是2007年
2018-12-04 15:28 宏观经济 -
夏普在日裁3000余人,转至中国生产iPhone组件
2018-12-04 13:51 富士康 -
媒体:只要居民收入涨幅超过房价,就能避免断崖式调整
2018-12-04 11:05 中国房市 -
ofo无法在线退押金?官方回应
2018-12-04 08:55 商业 -
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全球市场普涨
2018-12-04 07:00 -
来晚了?高通称收购恩智浦“已死”
2018-12-03 17:50 中美关系 -
人民日报调研民营企业:待遇不一样,偏见要纠正
2018-12-03 11:20 中国经济 -
多重利好下,A股迎来久违普涨
2018-12-03 09:51 股市 -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落地
2018-12-02 22:47 -
沪深300上证50交易保证金降至10%
2018-12-02 16:34 今日财经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2018-12-02 14:10 中美关系 -
习近平G20峰会重要讲话释放三个重大信号
2018-12-02 11:54 G20 -
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2018-12-02 11:00 中美关系 -
王毅:中美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 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2018-12-02 10:35 中美关系 -
外媒:中国已暂停购买美国油气
2018-12-01 20:59 中美关系 -
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来了!
2018-12-01 15:54 股市 -
截至11月中旬,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去年全年
2018-12-01 14:45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34“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3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