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兴扬:儒之失与道之末——由儒家建制化运动说起
关键字: 道家儒家儒教儒学建制化新儒家皇权科举儒释道【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兴扬】
作为道士,谈儒家建制化可能有点奇怪,但又理所当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道士也就是半个儒生,儒生的一半是道士。
在中国历史上,儒生、道士、和尚的角色基本可以实现自由互换,失意的儒生寄情道门之中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今天,“儒教”已经失去了旧有社会政治架构的承载,而道教作为宗教形式还存在,我这个道士谈一下儒之失与道之末应该就没那么奇怪了。
讲儒家建制化,我们首先讲个故事:
在道观,贫道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游客:站在财神殿门口,大喊:“财神爷,你在哪里?为什么我还不发财?”
如今,儒学似乎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喊:“孔圣人,你在哪里?为什么儒学还不能复兴?”
儒学不能复兴,确实是个问题,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我们讲儒释道三教,儒为大。陈寅烙曾说:“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为,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实为儒家学说之具体实现。”
儒为大的根本在于与皇权政治的捆绑和对科举制度的完全依附,关于儒家建制化的部分想法,贫道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阐述:儒教被颠覆的原因、儒学建制化的起因、儒家建制化存在的问题、儒教能否作为一个宗教出现?利益问题如何摆平、未来如何发展?
“儒教”建制化的起因
历史上来说,因为儒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却承载着人才选拔、国家统治的重要使命,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到范进中举似的疯狂,儒教作为类宗教组织,始终把握着国家命脉。
随着清末科举制度的废弃和皇权社会的结束,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弃,儒教丧失了传承载体,正因为与皇权社会结合的足够紧密,所以,成也帝王,衰也帝王。
历史上两个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左)和明嘉靖皇帝(右)
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儒教便不再是儒教,人才选拔制度的改变,造成了儒生丧失掌握国家命脉的权利,原有的传承载体被彻底打倒,延续的根本被颠覆,儒教已经被终结,儒学几乎成了纯粹的思想流派。
儒学建制化,绝对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诉求,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儒家学者对原有儒教体系的羡慕、相关人员的利益驱动、对现有社会体系的利益分割等等,都需要一个载体,甚至说需要一个宗教化的组织。
我们可以尝试从道教理解这个问题,关于道家与道教的关系,我从宗教意义上来说,道教是道家学说的肉体,道家学说是道教的灵魂。
历史上,由于道教没有与皇权做完全捆绑,所以当皇权结束后,道教作为宗教形式不会结束,自然,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儒释道,道的发展排在最后一位,远远没有儒教辉煌。
庆幸的是,正因为没有完全与皇权捆绑,当皇权社会结束后,几乎完全依附皇权和科举制度存在的儒教自然终结了,道教虽然经历了变革和没落,组织形式被基本保留下来,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道家思想需要道教作为载体传承,道教需要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如果说宗教活动完全被禁止,道教灭亡,道家思想才可能仅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存在;对于儒教来说,科举制度灭亡,儒教的肉体已经死亡。
从这个层面来说,儒学没有了传统上层建筑的承载,哪怕思想再精髓,缺乏可表达形式,都无法像宗教一样集中信仰,组织形式趋于分散和多层次性。
如今,仅仅作为一个思想流派的儒学的相关利益团体、人员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思想的团体或者类宗教组织,来为儒教续命;如果单纯的作为学术流派,没有相关利益团体、人员,仅仅延续儒家思想,就如同墨家、法家、名家杂家等学术流派,没必要建制化,利益相关太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2“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5“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