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压力”下坠亡或与美国政府调查有关?舆论担忧此类案件正在重演
最后更新: 2025-04-15 15:51:01【文/观察者网 王一】“著名华裔科学家陶农建去世五年后,疑问依然存在”香港《南华早报》4月15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美国警方报告显示陶农建是自杀身亡,去世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他的压力是否来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他的调查,质疑声音不断。
报道指出,尽管陶农建科研项目所属的生物设计研究所所长否认美国政府曾对他发起过调查,但美国亚裔民权组织去年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名著名华裔教授的自杀身亡与NIH调查有关,陶农建的学生至今也难以相信,坠亡前几小时还准备向他们介绍新人的导师是自杀。
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政府以所谓的“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为由,指示美国司法部启动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NIH也随之对有中国血统的在美科学家发起了调查。虽然拜登政府于2022年表面叫停了“中国行动计划”,但NIH的调查从未停止。
现在,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科研环境日益恶化,一些教授和高校已遭到执法部门的质询。外界担忧,“中国行动计划”可能会卷土重来,相关调查可能会让更多的华裔科学家直接或间接地遭难。
压力下自杀?
陶农建生前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在分子电子学、光学成像和生物传感等众多领域的纳米测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3月,他被发现在校园里的一幢四层停车楼外坠亡。
《南华早报》看到的警局报告显示,陶农建是自杀身亡,在停车大楼顶层的栏杆上发现了他的手印和脚印,表明他曾试图翻越栏杆。警方报告还称,陶农建去世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他身边的一些人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在他被发现坠亡前的几个小时,陶农建还给他的团队成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介绍新教职候选人,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陶农建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网站
“我简直不敢相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员王少鹏在谈及他的博士后导师身亡一事时说,他和其他人被告知56岁的陶农建患有心脏病,在健身房因疫情关闭后,他在车库大楼里锻炼时摔倒了。
美国心理学会正义组织(APA Justice)去年曾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位著名华裔教授的自杀身亡,“据报是NIH发起调查或质询导致的”。《南华早报》指出,该组织并未透露这名华裔教授的姓名,但自2018年以来,NIH一直在对与中国有联系的科学家进行秘密调查和处罚。
2024年,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神经科学家吴瑛被发现于家中自杀身亡。随后有报道称,她受到了NIH的调查,其实验室被关闭,科研资格被取消,科研生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美国《科学》杂志2023年称,截至当年6月9日,NIH确认了250名科学家(其中大部分是亚裔)未能披露他们在受NIH资助的研究中与中国进行了合作,或违反了其他规定,有112名科学家因此失业。
《南华早报》称,2020年时,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和NIH调查同时全面展开,数百名科学家受到审查,数十人丢掉了工作和事业,财务状况也陷入崩溃。王少鹏回忆道,“整个中国研究界都面临压力”。
陶农建的华裔身份以及他与中国大学的密切合作,让他很容易就成为NIH调查的潜在目标。公开记录显示,陶农建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18年以来仅有的2名华裔教授之一,另一位DNA纳米技术教授死于肺癌。《南华早报》发现,陶农建多年来从NIH处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资助,同时还与中国大学合作密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同事告诉《南华早报》,陶农建与“中国人合作过很多次”,他还是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所长乔舒亚·拉贝尔(Joshua LaBaer)则坚称,虽然当时中国教职员工“很紧张”,但据他所知,陶农建从未受到过调查。拉贝尔称,陶农建领导的研究中心隶属于生物设计研究所,如果联邦政府调查过陶农建,他的办公室应该会接到通知。
“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案件还会再次出现”
根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发布的讣告,陶农建1963年出生于中国安徽,1984年通过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发起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该校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期间,陶农建在研究DNA分子时取得了几项重要发现。他在纽约市立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纳米科学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之后陶农建于1992年加入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独立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子电子学实验,这项实验后来为他赢得了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最高奖章。
2021年,陶农建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一年后,他被南京大学特聘为教授。在南京大学,陶农建安装了一系列先进的、利用光来检测表面细微化学变化的显微镜,其中包括一套“世界上首创的”系统。
美国《自然》杂志称,陶农建的教学风格与科研方法相似,他以身作则,长时间工作,深入思考研究,并不断提出问题来挑战自己和学生。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会与学生打趣道:“如果什么都没坏,我就觉得你什么都没做。”
陶农建去世后,他的一个项目转交给了王少鹏。他们团队在2024年的一篇论文中,感谢陶农建在研究早期的“领导力、远见卓识和资金筹集”。王少鹏仍不相信陶希是自杀身亡的,“我知道他的日常生活,他每天下午都锻炼身体。以他的性格,他不会那样做。我更相信那是一场意外”。
《南华早报》称,陶农建的死因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晓了,但同时,在科研环境日益受到美国国家安全担忧和联邦资金缩减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仍在继续。
上月底,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的住宅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袭,其所有信息均被从该校网站上删除。观察人士称,王晓峰的遭遇令许多美国华裔科学家感到心惊胆战,特朗普政府的“中国行动计划”可能正在迎来2.0版本。
“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11月启动,特朗普政府当时要求94个地区的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所谓的“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情报机构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并未揭露任何一名所谓的“间谍”,但许多接受调查的研究人员却因此丢了工作,生活也被彻底颠覆。2022年2月23日,拜登政府宣布终止“中国行动计划”,但该行动导致的寒蝉效应犹在。
早在去年美国大选之际,遭受“中国行动计划”迫害的华裔科学家就担忧:无论美国新总统是谁,伤害仍会持续。
今年3月,美国尼克松·皮博迪律师事务所(Nixon Peabody)称,他们最近几周收到大量来自高校和教授的咨询,称他们与外国的交往遭到了执法部门的审查。尽管根据“中国行动计划”提起的案件的胜诉率远低于美国司法部通常的胜率,但一些美国议员已在呼吁重启该计划。
该律所发出警告称,无论这一计划是否正式重启,学术界和科技公司都应该预料到,此类案件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还会再次出现。
出于这样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在美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任职,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涌现一股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潮”,其中不仅有华裔学者,还不乏外国学术专家。《自然》杂志3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超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75%正考虑离开美国。
已回中国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去年12月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科学家除了离开美国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而这种人才外流将削弱美国的科研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赖家琪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2025-04-15 15:49 -
习近平圆满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
2025-04-15 15:40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2025-04-15 15:36 美国一梦 -
谷歌地图将菲律宾西部水域标示为“西菲律宾海”,外交部回应
2025-04-15 15:26 南海局势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2025-04-15 15:02 人工智能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2025-04-15 14:5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2025-04-15 14: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2025-04-15 14:2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2025-04-15 13: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2025-04-15 12: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习近平瞻仰胡志明陵并敬献花圈
2025-04-15 11:54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2025-04-15 11: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2025-04-15 10:5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2025-04-15 10:49 日本 -
升任上将一天后,丹·凯恩就任美参联会主席
2025-04-15 10:43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2025-04-15 10:31 美国一梦 -
特朗普自夸上了,“我灵活得很,还帮了库克”
2025-04-15 10:1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2025-04-15 09:14 乌克兰之殇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2025-04-15 09:0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54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03“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0“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55最新闻 Hot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