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参议院通过法案,要求调查美国高校获得中国资金和合同的情况
-
雷逸鸥睡不够 玻璃心 脾气冲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据美媒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周四(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一项重新审查美国高校获得外国资金的法案,要求美国高校向政府报告其所获得的外国捐赠和合同,报告金额门槛从每年25万美元降低至5万美元,并要求学校报告来自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等美方所谓“受关注国家”在内的任何资金,否则将面临罚款和联邦资助的撤销。同时,研究密集型机构的部分教职员工也被要求报告其所获得的外国捐赠和合同。
在发起这项所谓《威慑法案》(Deterrent Act)时,华盛顿州共和党众议员鲍姆加特纳(Michael Baumgartner)无端宣称,中国等国家可能利用学术合作关系获取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技术方面的敏感研究。他为法案辩护称,更严格的报告规则对于保护美国高等教育免受外国对手干涉是必要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影响。
打着维护对美国学术机构“至关重要的思想和创新的自由交流”的旗号,他敦促美国高校积极采取披露外国资金、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等措施。
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鲍姆加特纳声称,“美国高校的管理者总是非常渴望得到来自中国的资金。中国的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这项法案的部分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以便对其进行理解和研究。”
众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蒂姆·沃尔伯格(Tim Walberg)周四也在一份声明中炒作称,“我们应该大声而明确地表示:任何美国大学都不应该帮助中国或其他实体继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而早在上个月法案提出时,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美国大学协会(AAU)等6个美国教育机构便已表示关注和担忧。他们在联合声明中警告称,法案将为高校开展关键研究活动增添重大障碍。
反对法案的加利福尼亚州韩裔民主党众议员戴维(David Min)也在一份声明中猛烈抨击,称这项法案是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又一次无耻攻击”,妖魔化亚裔美国人并助长反亚裔仇恨,为高等教育机构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而他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这项法案在2023年就曾被提出过,但当时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内未能付诸表决。彭博社报道指出,考虑到本届国会两院都由共和党控制,这项法案最终得以通过的可能性将比上一次要大得多。周四的参议院投票中,法案得到了210名共和党人和31名民主党人的支持。
不过报道也提到,30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在收集有关美国大学与外国关系的数据,但法规的执行通常缺乏延续性。
美众议院对法案进行投票。视频截图
近一段时间,美国特朗普政府又频繁在教育领域将矛头对准中国。3月以来,先是西弗吉尼亚州共和党籍众议员赖利·穆尔(Riley Moore)推动众议院立法,妄图全面禁止中国公民获得美国留学签证;此后不久,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又以所谓“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六所美国知名大学在4月1日之前提供所有中国籍学生的详细信息,并进一步就这些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参加先进STEM项目的政策和做法提出质询(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根据美方委员会官网公布的信件,这六所高校分别是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媒指出,这些高校都是美国最为活跃的研究型大学,招收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据《巴尔的摩旗帜报》26日报道,消息传出后,马里兰大学的500多名师生向校方致联名信,呼吁领导层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校长派恩斯(Pines)在一封回信中称,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回应联邦调查,同时坚持大学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对第一修正案权利和学术自由的承诺”。
马里兰大学回应该媒体的声明中称,学校“正依据联邦隐私法做出回应”。据美媒介绍,该法案允许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育记录中个人身份信息的披露。
谈及此事,该校教授美国华裔历史的历史研究专家玛德琳(Madeline Hsu)表示,中国学生来美国接受教育,在过去并不是一件时常伴有争议的事情,“国际教育实际上被视为建立牢固国际关系的一种方式。美国国务院此前一直将这类文化交流视为外交活动。”
但今时不同往日日,她无奈感慨,美国紧张局势的加剧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学生将前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其他国家学习,像马里兰大学这样的美国高校将会错失良机。
“美国将失去一些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她说,“对于美国来说,能够招募这些学生并将他们纳入研究生和研究项目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成功,因为这有助于美国在技术研究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对于美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理行径,3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表示,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约四分之一,教育合作既拓展了两国学生的交流渠道,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也有利于促进美国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符合双方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切实保障中国留学生的正当合法权利,不得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雷逸鸥 
-
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
2025-03-28 10:35 -
欧洲太想“上桌”了,但…
2025-03-28 10:13 乌克兰之殇 -
郑永年:中国不是美国,不会加入瓜分世界的行列
2025-03-28 09:09 博鳌论坛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2025-03-28 08:21 中美关系 -
拉夫罗夫:普京访印正在准备中
2025-03-28 08:00 俄罗斯之声 -
欧洲贸易专员:赞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2025-03-28 07:35 中国外交 -
王毅会见法外长:支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
2025-03-28 07:15 中国外交 -
特朗普撤回斯蒂芬尼克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
2025-03-28 07:01 特朗普 -
卡尼:加美关系密切时代已经结束
2025-03-28 06:4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普京:将彻底击溃乌军
2025-03-28 06:45 俄罗斯之声 -
又现“社死级”泄露…
2025-03-28 00:14 美国一梦 -
“与会国家反对现在取消对俄制裁,除非......”
2025-03-27 23:28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机器人企业集体上书:要想领先中国,必须要有国家战略
2025-03-27 22:56 科技前沿 -
“车在沼泽里找到了,失踪士兵不确定在里面”
2025-03-27 22:21 -
“我们列出3个与美方不重复的AI安全风险后,基辛格发出赞叹”
2025-03-27 22:14 人工智能 -
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2025-03-27 22:12 中美关系 -
“‘奥本海默时刻’到了,我们要边发展边治理”
2025-03-27 22:03 人工智能 -
“怪事!穷国用上先进技术,富国还在用落后技术”
2025-03-27 21:48 -
石破茂称将考虑“一切选项”回应,分析人士:日本不会反制
2025-03-27 20:46 日本 -
特朗普威胁上了:敢联手,就征更多关税
2025-03-27 20: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评论 68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评论 73AI与国运:AI发展到了向西还是向东的节点 评论 21“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 评论 126最新闻 Hot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
“美国高校总想收中国的钱,得好好检查下”
-
特朗普汽车关税,“只会让中国电动汽车领先”
-
郑永年:中国不是美国,不会加入瓜分世界的行列
-
欧洲太想“上桌”了,但…
-
真有极光!NASA拍到了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长和”
-
“怪事!穷国用上先进技术,富国还在用落后技术”
-
“我们列出3个与美方不重复的AI安全风险后,基辛格发出赞叹”
-
“‘奥本海默时刻’到了,我们要边发展边治理”
-
“特朗普都能和普京谈了,欧洲为什么不行?”
-
又现“社死级”泄露…
-
拉夫罗夫:普京访印正在准备中
-
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
特朗普威胁上了:敢联手,就征更多关税
-
石破茂称将考虑“一切选项”回应,分析人士:日本不会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