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量子企业高管急了:别让中国人进国家实验室,他们“窃取”了太多美国技术
【文/观察者网 赖家琪】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发起的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在被终止近三年后,似乎又有了以另一种形式死灰复燃的苗头。
当地时间20日,几名美国前能源部官员和国家安全官员在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声称,中国“窃取”了太多美国的先进技术,美国应该考虑禁止中国公民进入国家实验室。
“中国行动计划”被废除后,其影响仍在持续,美国针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围捕行动”也没有就此暂停。202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法禁止州内公立大学招收中国研究生和博士后。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外界担心,更多针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行动正在路上。
再禁中国科研人员?
曾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担任能源部副部长、现为美国一家量子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保罗·达巴尔(Paul Dabbar)20日在听证会上声称,“中国实际上已经成功地偷了整整一代人”,“窃取”了美国的电池、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创新,甚至“试图窃取未来的量子和核技术”。
达巴尔建议,“禁止中国公民进入美国国家实验室”。不过,他也认为,可以为通过全面筛选的敌对国家研究人员提供豁免。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前能源部副部长保罗·达巴尔(Paul Dabbar)在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作证。 《纽约邮报》
被中国外交部点名制裁的“知名”反华分子、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院汤姆·科顿(Tom Cotton)去年参与了一项类似提案,这次他也毫不意外地表态,支持禁止中国、古巴、伊朗、朝鲜和俄罗斯的公民进入美国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下属有17个实验室,在核武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都有研究。科顿援引数据宣称,2023财年有8000名中国和俄罗斯公民获准进入美国的国家实验室,约占所有外国访客的1/5。
科顿参与的类似提案在上届国会通过了委员会审查,但未能成为正式法律。当时拜登领导的能源部担忧此类提案会“对我们的国家实验室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外国出生的劳动力占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劳动力总数的19%。拜登政府曾强调,所有进入国家实验室和核武器生产设施的访客都已接受了规避风险的筛查。
然而,自特朗普第一任政府以来,所谓的“风险国家”公民可能窃取美国实验室的知识产权、机密信息,已成为一些美国议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论调。
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Mike Lee)宣称,中国通过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系统地招募了精英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是中国公民,但他们在西方接受培训、在美国实验室建立了职业生涯,并在美国的资助下合作开发美国技术,这是“利用美国纳税人资助的专业知识为中国军队谋利”。
“本质上是为中国在市场上击败我们买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参议员戴夫·麦考密克(Dave McCormick)也应和说。
“没有外国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企业就无法运作”
对于共和党人的无脑反华言论,新墨西哥州民主党参议员马丁·海因里希(Martin Heinrich)嘲讽地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裁员,包括能源部的裁员,何尝不是一种国家安全威胁呢。“并非所有威胁都来自外国实体,特朗普总统正在做我们的对手想要的事情。”
“全面禁止外国人进入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好的政策,还是会让我们失去好的科学突破?”拜登政府的能源部副部长杰拉尔丁·里士满(Geraldine Richmond)在20日的听证会上指出,外国人占美国STEM劳动力总数的19%,占美国大学博士水平研究人员的60%,“没有外国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企业就无法运作”。
一群中国高中生参观哈佛大学校园。 哈佛大学杂志
美国政府在学术领域针对中国的行动,遭到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一位要求匿名的大学游说者告诉美国《科学》杂志,一些机构并不了解大学教职员工的国际合作,他强调“毫无隐瞒”对学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位大学游说者也表示,美国能源部的政策与两个核心学术原则相冲突,即允许学生不受限制地获得研究机会,以及无论国籍如何都应一视同仁。
而这几年来,《科学》称,大学为保护这些核心原则所做的努力,遭到了一系列所谓的旨在防止不当外国影响和知识产权盗窃的美国政府规定的阻挠。科学界认为,这些政府规定的潜在风险大于其收益,“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
2018年,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启动了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对华人专家学者进行骚扰、迫害。据估计,在该计划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约有250人失去了工作,1人因相关调查自杀,还有更多人的职业生涯受到了负面影响。
相当一部分案例中,涉案人员均被指控没有向雇主或资助机构披露其与中国科研机构的联系,或者隐瞒了从中国获得研究资助以及薪酬的情况。但在绝大多数此类案件中,并无证据表明由于这种交流和合作的存在,科研乃至商业机密被泄露。
在国内外各方压力下,美国政府2022年宣布终止“中国行动计划”,承认该计划损害了美国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但寒蝉效应仍在。香港《南华早报》2023年援引国际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调查称,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有超过1/3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赖家琪 
-
南部战区:菲方反咬一口,诬称中方行为“危险”
2025-02-21 10:40 南海局势 -
马斯克:正考虑审计美联储
2025-02-21 10:40 美国政治 -
第一个月就盘点“成就”:废除DEI、恢复死刑…
2025-02-21 10:33 特朗普 -
美国不去就不去,硬扯什么中国?
2025-02-21 10:2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污蔑中国的团队,被特朗普端了
2025-02-21 10:1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鲁比奥安抚欧洲人:别紧张,就是测试下”
2025-02-21 10:08 乌克兰之殇 -
尹锡悦弹劾案预计3月中旬宣判
2025-02-21 09:06 三八线之南 -
南非总统会见王毅:珍视南中高度互信,视中国为可靠的朋友
2025-02-21 08:34 -
涉及中国,美国务院网站又改了…
2025-02-21 08:33 中美关系 -
“我要告诉特朗普,对俄软弱,还怎么跟中国打交道”
2025-02-21 08:16 法国见闻 -
直击押解现场!缅甸妙瓦底电诈嫌犯遣返细节披露
2025-02-21 07:37 打击网络诈骗 -
巴拿马总统:已指示外长,与美军方官员会晤时拒谈“中国影响”
2025-02-21 07:24 -
美参议院投票批准卡什·帕特尔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
2025-02-21 06:42 美国政治 -
波兰呼吁,用被冻结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援助
2025-02-21 06:42 乌克兰之殇 -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2025-02-20 23:35 中俄关系 -
冒着“激怒特朗普”的风险,马来西亚也要办这个峰会
2025-02-20 23:19 -
三年来首次!美国拒绝了
2025-02-20 22:53 乌克兰之殇 -
“为了上桌,欧洲拼了”
2025-02-20 22:37 欧洲乱局 -
中国台湾游客收到小票含种族歧视语言,新西兰一汉堡店致函我领馆道歉
2025-02-20 21:03 -
韩国对中国钢铁动手了
2025-02-20 20:30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4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9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4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28“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