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称为限制中国进口的“近岸外包”,东欧国家受益
【文/观察者网 赖家琪】随着地缘政治和供应链战略的发展变化,“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逐渐成为企业考虑的优先战略。通过这些战略,企业将生产外包给距离市场很近或者政治上更可靠的国家和地区,以期在国际紧张局势下,稳定供应链并挽回部分失去的成本优势。
“‘近岸外包’正在将东欧变成新的中国。”英国《经济学人》9月19日以此为题发布文章称,美国和欧盟正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全球公司开始转变策略,将生产链转移至“近岸”和“友岸”。在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下,中东欧国家正从“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中受益,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大量投资,未来预计该地区的投资还将进一步增多。
波兰、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近十年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人》制图
文章指出,美中之间局势紧张,再加上欧洲夹在中间,全球供应链可能会被扰乱。出于这一担忧,中国和西方的公司都开始将生产移至更接近市场的地方。
英国商业出版物《FDI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中国宣布的最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在中东欧国家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匈牙利作为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比亚迪就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了其第一家欧洲工厂。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对欧盟关税的回应。
除了汽车制造商外,越来越多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过去几年也前往中东欧,以便更接近购买他们产品的装配厂。该报采访的物流公司CTP负责中东欧投资关系的高管称,像宝马这样依赖中国零部件的西方汽车制造商担心货物在海外运输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希望能通过近岸设厂的方式确保供应链安全、降低成本。
《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将生产转移到更靠近市场的位置对双方都有利:欧洲汽车工业将获得就业机会和尖端技术,而中国生产商将节省关税和运输成本。
匈牙利街头一辆中国电动汽车内 《纽约时报》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在加大对中东欧的投资力度。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年7月在塞尔维亚签署了一项为电动汽车开采锂的协议。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选择在波兰投资46亿美元建造工厂,虽然目前由于资金困境,英特尔已暂停了在欧洲的投资。韩联社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称,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确定,将在匈牙利建立第三家电池工厂。
《FDI Intelligence》的另一份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外国公司在中东欧和北非的15个“近岸外包”目的地承诺为当地的制造业提供超820亿美元的投资,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两年投资额,比疫情前的2018年至2019年增长了62%。
正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地缘冲突也改变了中东欧国家在欧亚贸易中的角色。德媒在去年6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俄乌冲突让汽车、建筑材料、家具、农副产品等行业的许多西方公司将其部分或全部产品链从乌克兰转移到欧盟。其中,东欧国家波兰被视为最佳物流门户和跳板,是主要受益者。
报道称,疫情也给全球企业敲响了警钟,交货时间延迟12至15个月、运输成本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让企业意识到生产地点的选择不能仅看短期内运营成本的高低,从长远来看,还要考虑一切可能扰乱供应链的潜在成本。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国直接投资涌入波兰。”英国—波兰商会(BPCC)首席顾问迈克尔·登宾斯基(Michael Dembinski)分析说,疫情证明波兰的管理能力要比印度、菲律宾等国家要好得多,这些国家远程办公条件不足,凸显波兰的优势。
一个中东欧汽车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工作。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还称,随着全球向绿色能源过渡,对电动汽车、电池、热泵、风车等清洁能源设备的需求高涨,这意味着新的产能必须建立。而升级德国、法国旧工厂的成本与在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建造新工厂的成本差不多,且中东欧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更便宜,法规更宽松,税收更低。
不过,文章指出,在中东欧进行直接投资并非全无风险。中东欧国家的劳动力人口正不断下降,外国投资者需要确保他们能在当地招到工人,而且这些国家近年来民粹主义抬头,对外国公司和外国投资的态度并不友好。在选民反对移民的国家,输入外国工人可能会引起不好的反应。
文章称,这些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提出的一些政策遭到了当地人的抵制——向外国人提供廉价土地的举措,引发了本国公司的不满;能源补贴的政策被质疑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更宽松的监管,激怒了当地的环保组织。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明晟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供应链转移对于某些行业的公司来说,具有挑战性,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展开。故而,全球“近岸外包”可能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许多公司可能会转向“中国加一”或“中国加多”投资战略,在中国保留一些业务以服务当地市场,同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加生产设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中东欧国家- 责任编辑: 赖家琪 
-
中俄专家聚首莫斯科:多极世界如何构建?
2024-09-20 15:14 -
中日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2024-09-20 14:35 中日关系 -
她直说了:从未是朋友,再也不合作
2024-09-20 14:33 -
中日将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发表共识
2024-09-20 13:56 中日关系 -
真主党领导人:以色列越过红线,等同于宣战
2024-09-20 13:35 -
美媒泼脏水:要是中俄引爆电子设备…
2024-09-20 13:34 中美关系 -
“英国工党政府希望与中国恢复战略对话”
2024-09-20 12:27 不列颠 -
丈夫带人硬闯,俄女首富办公室爆发枪战致2死7伤
2024-09-20 12:00 俄罗斯之声 -
美批准2.28亿美元对台军售案,国防部回应
2024-09-20 11:21 台湾 -
中国对美国玉米没兴趣了?
2024-09-20 10:36 中美关系 -
“拜登政府无望实现加沙停火”
2024-09-20 09:47 巴以恩仇录 -
中国和尼泊尔将举行“珠峰友谊-2024”陆军联合训练
2024-09-20 09:36 -
黎巴嫩官方确认
2024-09-20 08:43 -
卸任在即,他仍叫嚣:对华,不能犯对俄同样的错误
2024-09-20 08:39 观察者头条 -
担心黎以冲突升级,美防长推迟访以
2024-09-20 08:21 -
耿爽:难道美国需要的时间和耐心代价竟如此高昂吗?
2024-09-20 06:46 巴以恩仇录 -
商务部长:如果欧方执意实施不合理征税措施,中方将坚定作出必要反应
2024-09-20 06:46 -
亨特·拜登非法持枪案审判推迟至大选后
2024-09-20 06:36 美国政治 -
“美国在十国中垫底,是唯一明显异常值”
2024-09-19 23:10 美国一梦 -
“美国领先了数十年,现在却落了下风”
2024-09-19 22:56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