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尔茨访华背后:德国被意大利“赶超”,一年“去风险化”出人意料
最后更新: 2024-04-17 08:53:34【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 编辑/冯雪 岑少宇】
应中方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朔尔茨自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他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密切关注。
从去年开始,德国经济表现低迷,而俄乌冲突等地区冲突仍在持续加剧。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盟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作为欧洲两大经济体的德国和法国,就此问题产生了分歧。新问题出现,但老问题并未消退,算一算时间,西方极力鼓吹的对华“去风险化”也已满一年。
朔尔茨此访,也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德国《图片报》指出,作为总理,朔尔茨从来没有访问过一个国家这么长时间,他此行关乎德国的未来、经济、就业和增长。陪同出访的是德国最重要的企业老板们,政府专机乘客名单堪称“德国企业名人录”,这表明企业管理层和政府都认为“没有中国就行不通”。
那么,德国经济究竟还行不行?朔尔茨此次访华想要释放什么讯息?德国如何看待中国电动汽车等“新三样”的发展?所谓对华“去风险化”将走向何方?中德两国间的地缘政治难题如何解决?
针对一系列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胡琨进行解读分析。
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重庆,开启访华之旅。图自澎湃影像
意大利都追上了?德国经济真不行了?
今年年初,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报告显示,该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较2022年下降了0.3%;经日历调整后,萎缩幅度为0.1%。这是德国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再次出现年度经济衰退,也是14年以来的第二次。纵观2023年,德国不但是全球表现最差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并陷入“技术性衰退”,也让德国从昔日欧洲“火车头”沦为欧元区“害群之马”。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经济陷入停滞之际,意大利经济近来却在持续增长,从欧元区的“问题学生”变成“尖子生”,更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难道意大利正取代德国迅速成为欧洲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看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受到了能源危机的掣肘。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大量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以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工业受到严重冲击,其利用俄罗斯廉价原材料和中国等广阔市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也因此受到影响。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则指出,能源密集型行业对德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研发和创新重镇,且通常处于价值链的起点,为汽车、机械等重点行业生产关键的中间产品,是德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从摆脱对俄罗斯油气依赖来讲,德国做得比较成功,但代价和成本都很大,直接造成了其经济,尤其是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下滑。”丁纯指出,除了受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德国经济还有其他问题,如信息化和制造业结合的困境、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滞后等等。
朱宇方也指出德国存在劳动力短缺、投资不足、官僚主义严重、企业合规成本高企、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事实上,德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是新老问题的叠加使德国传统制造业辉煌不再。而面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风口,德国政界、经济界和民众的态度普遍保守,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她观察到,国际市场环境也给德国经济,尤其是德国制造业带来挑战。首先,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国家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其次,美国为重振本国经济而推出的诸如《通胀削减法案》等一系列政策,使德国这个出口大国的竞争环境恶化;最后,全球市场需求普遍低迷也是德国面临的困境之一。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8日,德国汉堡,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内景象 图源:视觉中国
谈及欧洲经济,尤其是意大利近来增速较快的情况,朱宇方提到,这主要归因于疫情期间跌幅较大而形成的较低基数,以及近年来政府加大公共负债力度,并实施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意大利的能源价格问题较德国更为严重,产业基础也远不如德国,因此意大利当前的增长势头是否能长期持续,还很难说。
丁纯认为,尽管在英国“脱欧”后,意大利的经济体量在欧洲靠前,但与占欧盟整体经济体量约四分之一的德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且意大利债务沉重。在能源危机过后,德国已渐渐摆脱对俄依赖并稳定了通货膨胀率,还恢复了“债务刹车”政策,这意味着并不需要特别去“强刺激”经济。尽管横向比较其他国家和纵向比较自身以往水平,德国经济增长放缓,但考虑其刚经历巨大冲击且处于转型时期,总体上不可太看轻德国经济后续发展,其经济韧性犹在。
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胡琨指出,德国的经济衰退不是结构性的,经过疫情之后,其财政支出在缩减,如果想要漂亮的GDP数据,完全可以推动扩张财政,但这不是德国认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反,观察德国的就业情况,去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而这些并不反映在GDP之中。此外,德国通胀率已降至2%左右,这都说明德国已渐渐从俄乌冲突阴影中走出。
这趟访华团如此安排,有朔尔茨的“政治巧思”
德国总理朔尔此次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同行的有环境、农业、交通三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奔驰等重量级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德国“商业天团”。
德国《柏林报》指出,形成对比的是,朔尔茨将两名“最重要的”部长留在了国内,“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和经济部长哈贝克处处给他惹麻烦”,这与其说是对中国的让步,不如说是他自己在帮自己一个忙。
朱宇方介绍称,环境部长施特菲·莱姆克(Steffi Lemke,绿党)、农业部长策姆·厄兹德米尔(Cem Özdemir,绿党)以及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自民党)随朔尔茨访华,被认为颇有深意。环境、农业和交通领域正是中德合作具有良好前景的具体领域,因此这样的安排首先体现了朔尔茨的务实风格。
另一方面,朔尔茨本身来自社民党,而这三位部长分别来自在本届政府中与社民党联合执政的绿党和自民党,这样就顾及到了联合执政的三个政党之间的平衡,避免政府内部的异议。因此,朔尔茨本次访华的随行人员安排可谓充满了“政治巧思”,既兼顾了政府首脑的战略层面和联邦专业部长的具体工作层面,又照顾到联合执政三党的政治平衡,能最大限度避免异议,有利于访华成果的深化和落地。
2021年12月7日,朔尔茨(左,社民党)、自民党领导人林德纳(中)和时任绿党领导人哈贝克签署联合组阁协议 图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朔尔茨就是自疫情发生以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丁纯指出,尽管当时面临国内“红绿灯”政府中执政伙伴绿党的施压,西方所谓“去风险化”的论调也甚嚣尘上,但朔尔茨当时首度访华就已说明,他继承了此前几届德国政府一贯地、相对务实地看重经贸合作的特点。
“中德一直互为重要经济体,中德经贸合作也一直是中德合作乃至中欧合作最主要、最基础的领域,过去曾被称为‘稳定器’、‘稳定锚’或‘压舱石’,尽管德方现在强调去风险,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大经济体之间最主要的利益其实就是经贸合作。”丁纯还表示,此外,作为欧洲核心大国的德国,遇到了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变化、经济下滑等一系列问题,朔尔茨此访对中欧关系本身也是好事,至少通过沟通能亮明自己的诉求和底牌,使双方都能有所预判。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中国再向加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2024-04-17 06:45 巴以恩仇录 -
-
尹锡悦又双叒道歉,但槽点过多…
2024-04-16 22:59 三八线之南 -
以军在以北部举行多场军演
2024-04-16 21:25 巴以恩仇录 -
“你批评以色列,不能代表德国”
2024-04-16 21:13 欧洲乱局 -
李强和德国总理共同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并共同会见记者
2024-04-16 21:03 -
“减少对华依赖”,欧洲时隔逾10年重启镁矿开采
2024-04-16 20:41 欧洲乱局 -
两部门:解除德国30月龄以下剔骨牛肉疯牛病禁令
2024-04-16 19:38 -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2024-04-16 19:18 巴以恩仇录 -
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军队动员法律修正案
2024-04-16 19:04 乌克兰之殇 -
以色列要报复?伊朗回怼:那我们将动用从未用过的武器
2024-04-16 18:45 伊朗局势 -
何立峰会见德国经济代表团
2024-04-16 18:13 中国外交 -
泽连斯基:乌克兰已经没有足够导弹用于防卫
2024-04-16 18:06 乌克兰之殇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任国务资政
2024-04-16 17:25 -
日本主张“独岛”主权,韩召见日公使抗议
2024-04-16 17:20 -
“中俄伊都看着呢”,他决定为乌克兰和以色列赌一把
2024-04-16 16:50 美国政治 -
美澳接连访华修复关系,加拿大“坐不住”了
2024-04-16 16:43 -
“中德对加沙严峻的人道形势及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的危险感到担忧”
2024-04-16 16:26 中国外交 -
欧盟竞争专员泼脏水:我们被中国“耍”了
2024-04-16 16:05 欧洲乱局 -
外交部介绍中伊外长通话细节
2024-04-16 15:5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178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13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121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评论 63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评论 575最新闻 Hot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
“北约想从罗马尼亚发动三战”
-
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
德国政府:影响我们了,中美谈谈吧
-
驳了万斯面子,格陵兰岛美军基地指挥官遭解职
-
“美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又一例证?
-
按市政府统一要求,医院红十字招牌被换成绿色?当地回应
-
美科技巨头供应商们焦头烂额:现在比疫情时还糟,仿佛“没有明天”
-